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麦尔维尔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白鲸》是他最为重要的作品,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文主义思想。《白鲸》以捕杀白鲸为主线展开故事,既有对海洋与海洋生物的讴歌与崇拜,也有对人类命运的思索,以及对人性的赞美和忧思。本文将对麦尔维尔《白鲸》中所蕴藏的人文主义思想进行探析,提炼其对后世的警醒及其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一部记录孝道观念的重要典籍,对孝道精神有自己独特的记述。本文立足孝道精神,以《诗经》为考察对象,认为《诗经》中体现了三重孝:奉养父母之孝,传宗接代之孝,祭祖承业之孝。并对其孝道精神的内涵和特点进行梳理和阐释,从而对孝道精神有一个更加全面而深刻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3.
朱勤  王前 《文化学刊》2009,(4):67-71
由于传统的实证主义政策文化观带来了事实与价值、科学合理性与社会合理性的分离,科学政策研究有必要在政策分析中通过引入人文学科的视角,将价值分析包含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以形成一种“人文政策”。入文政策的实践是科学政策文化从实证主义向人文主义的转变,这种转变的目的在于回归拉斯韦尔等人所倡导的科学政策的理想目标:给人类带来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诗经》行世至屈骚诞生,时间相隔二百余年。出于外交等政治场合的需要,《诗经》一直在各诸侯国之间流播传扬。楚国乃南土大国,与中原文化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作为《楚辞》的代表作家屈原,他曾担任楚怀王左徒,在内与楚王图谋国事,在外接应八方诸侯与宾客,他亦曾出使过齐国等地,自然深受《诗经》精神之影响。表现在屈骚中的"怨刺"精神与忧患意识、《诗经》体式及语言等艺术、比兴表现手法等,皆与《诗经》一脉相承。屈原是第一个受益于《诗经》精神的正式署名的中国诗人。由于屈原的努力,屈骚精神与《风》诗精神共同构成了"风骚"精神而光耀万代。唐代诗人崇尚《风》《骚》,化其精神为诗歌之养料,使诗歌呈现出风骨健朗、新鲜活泼的时代风貌,主要体现在精神闳美、性情纯美、人情贞美、语言新美、意境优美五个方面,从而构成了唐诗独特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5.
张俊杰 《文化学刊》2010,(1):162-164
司法是法制中的能动再现,它承载着公平与正义。宋代的司法体制和运作过程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司法中的理性与经验即"分权制衡",士大夫的人文精神以及在司法实践中总结出的理论成果形成了宋代司法在法制史上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6.
重新塑造中国文化精神——《中华元典精神》说略余同元晚清以降,“中国向何处去”率先成为时代的中心议题,由此引发的“古今中西”之争,既包含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种种歧见,又导致了西化与中国本土化关系的无数辩难。今天,问题的中心已由“中国向何处去”转变为...  相似文献   

7.
何琳 《生态文化》2010,(2):37-37,47
《葬花吟》是《红楼梦》中塑造林黛玉形象的杰出篇章.是小说诗词中的杰出之作。同时也是描绘大观园中林木景物的神来之笔。  相似文献   

8.
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学生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途径去探究,独立地对概念进行总结的一种方法。本文以探究式教学法在《工匠精神读本》教学中的应用为例,讨论探究式教学法在《工匠精神读本》教学中的应用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朱丽  张兆利 《职业圈》2007,(4S):105-106
文章通过对影片《无极》彰显的神话精神的探析,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神话性类比,空间造型语言的神话性塑造.后现代文化对传统爱情叙事模式的神话性浸染三个方面的神话精神内涵,使影片的“命运”主题在神话精神层面得以合理阐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宗教--这个日益影响着世界上更多民族和人群的因素,早已经超越了我们旧有的认识,在世界上的不同角落发生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对文化视野中的宗教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孝经》自战国中期成书以来,一直为传统社会所重视,行孝成为修德之大者。《孝经》展现出完整的德性思想体系,所言孝道形上形下两面兼说,使道德行为紧扣其形上根源而不失修德行善的动力。「最高理型」的「孝」表示纯粹的道德价值,这是一个文化体系的价值根源。「次级理型」的「孝」表现为道德价值的「方向」(信念),关联于具体的文化内容则为「敬」。「敬」体现孝道的基本特质,故「孝敬」连言。孝之事行虽异,但孝之理却相同;孝行发乎本心,纯粹不杂,则孝之理与孝之行一体无间。「孝」由一身开始,而及于家国天下,由至诚无私的「敬」心贯串其中,而后为孝道之大成。至于行孝可保富贵等思想,则反映了德福一致的人心大愿。  相似文献   

12.
胡秀春 《文化学刊》2010,(5):111-114
蔡琰的《悲愤诗》是真正的由女性发出第一人称叙述的诗歌,刻画出集女儿、母亲、文人、难民于一身的女诗人真实立体的生活形象。这位女性的命运是与家国兴亡息息相关的,它既是"宏大"的,又是"私人"的。《悲愤诗》张扬的是一种女性主体精神,作者兼叙述者的女性性别特征和不以色相为关注点的叙述方式使它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作品,为我们了解汉魏时期的政治、文化、社会风貌提供了生动有力的个案依据。  相似文献   

13.
《左传》虽为《春秋》三传之一,然最初各自成书,未尝求附于经。自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明言“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比其义类”,亦以官学加持,经传合并定为一尊,以为皆为编年之体,《左传》记事之连珠贯串,遂不可得而见。《左传》征引《诗》《书》《易》《礼》,无所不备,事详始末,自成首尾。学者欲穷究《左传》叙事体例,必当原始要终,求其本末。故自宋以来,学者仿效袁枢纪事本末体,依事类排比连贯,凸显事件的发展脉络,使端绪分明。如宋章冲《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清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马《左传事纬》等,均为其中较著者。本文欲从《左传》与纪事本末体二者,探究其发展转变之关系;并从文本变化的角度,分析《左传》与纪事本末体的《左传》,彼此之间承袭或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论语》是儒家经典中最能代表孔子思想的著作,孔子曾多次赞扬《诗经》文艺角度上的美,并从中援引诗教观点。无论从《论语》中《诗经》影子出现的数量还是整体质量上,《诗经》在道德修养和政治理念上都可以作为孔子及孔门思想的佐证,都可以作为一种现象去研究。  相似文献   

15.
传承千年的诗歌总集《诗经》向我们展现了周代王室至平民百姓的生活画卷。《诗经》中的乡愁诗都是以周代时期广大劳动人民受频繁的战争、繁重的劳役、不公的制度的迫害为题材而创作的,这些诗篇中包括军人思乡情怀、流亡者的怀乡情感、劳动者的故土情结。对此,本文就《诗经》中思乡恋土情怀诗篇的成因、乡愁诗的内心活动进行分析,探究古代劳动人民的思乡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相似文献   

16.
《尚书》与《逸周书》中的月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书》与《逸周书》中的月相李学勤关于月相问题的讨论,历史上本来是由《尚书》的注释解说开始的,早年研究金文月相词语各家,也都援引文献,可是近期有些学者却把这一方面淡忘了。本篇想把《尚书》及有关古籍的原始材料重新检查一下,或许对推动当前的工作略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精神生态研究主要是关注人自身"精神图"这一内自然的生态平衡,并探究精神生态失衡的文化和社会因素。《群山回唱》这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都具有精神生态危机的各种表征:道德的沦丧,人性的扭曲和异化,情感世界的缺失,文化身份的困惑等,因此从精神生态的审美高度出发,解读《群山回唱》中人物的精神生态危机并尝试探究导致其背后的的文化和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历史都是为胜利者所书写,在《新唐书》《旧唐书》,乃至之后的《资治通鉴》中,关于唐朝开国之事多为称颂太宗李世民,而对于曾为唐王朝的创立禅精竭虑、运筹帷惺的唐高祖却被冷落一隅。本文通过《大唐创业起居注》与《新唐书》《旧唐书》中有关李渊的记载的对比研究,试呈现历史中李渊的部分原貌。  相似文献   

19.
陈煜 《文化学刊》2012,(6):123-127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同时我们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问题。特别是时代弄潮儿的大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面对剧烈变化的社会转型,纷繁复杂的矛盾,出现了诸如大学生的体质逐渐下降,大学生自杀率逐渐增加等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既要治标,还要治本。从中国传统文化原典如《周易》里梳理出对大学生人生历练所必需的精神动力和源泉,自强不息应是大学生的立身之本,谦虚待人是处事之基,厚德载物是成事之道。  相似文献   

20.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司马云杰先生撰写的五卷《中国精神通史》,第一卷已由华夏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精神通史》乃是中华民族生命精神史。中国文化是本于天的,几千年的文化精神发展,从来没有离开过天道,没离开过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