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军林 《文化学刊》2015,(1):111-116
洮岷"花儿"作为一种群众自发的民间艺术形式,在数百年的演唱和流传过程中,已经融入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得到群众的强烈认可。目前,它的文化个性被商业性覆盖,变得异常模糊。在现实生活中的传承也随着文化空间和传承方式的转换、城镇化的推进和普及而逐渐异化,传统文化的意蕴逐渐消失。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功能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从以往的表现时政、表达爱情的悲欢离合、心理治疗、教育、文化认同等功能趋向演唱功能的功利性转变。"花儿"在发展中紧跟时代步伐,捕捉时代气息,在创新中延续,在变化中发展,具有一定的时代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大漠祭》是甘肃作家雪漠的成名作,被誉为中国西部文学的典范。《大漠祭》中的西部民歌"花儿"兼具形式美、修辞美与情感美,有浓厚地域色彩,生动呈现了中国西部地区独特的文化和风情。本文从翻译美学理论视角出发,对《大漠祭》英译本中"花儿"的译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民俗文化学是钟敬文先生提出并创建的学科,迄今已20余年,其背景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文化讨论热及中国现代民俗学研究的重新恢复。它的提出和创立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有特殊意义,但并不意味着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试从此学科的源起及其与民俗学、文化学的关系方面对这一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周丹 《文化学刊》2014,(2):109-113
本文对段宝林教授可贵的研究精神和其在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中取得的主要成果作了全面的概括、分析和评价。段宝林持续不懈的坚持精神、服务于人民的精神等是其举得如此丰富成果的根本。段宝林在民间文学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中国民间文学概要》有出版早、学术信息量大等七大特色;段宝林对笑话学的研究所取得的"正面喜剧人物"这一成果是开创性的;段对民间诗律的研究,其成果——《民间诗律》《中外民间诗律》《古今民间诗律》则是这一领域研究的奠基之作,而段宝林对民俗学研究的突出贡献是发现了"六维立体思维""民俗趋美律"。  相似文献   

5.
国学是中国特有的一门学科,它以儒家经典文献为主,兼及诸子百家"五四"以前的政史诗文著作为研究对象,在校勘、训释的基础上,阐释作品的积极意义并探讨学术思想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国学具有学术性、国家学术形象的代表性、研究对象不可更改的终结性等特点。国学与传统文化、炎黄文化、中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又保持互相的学科界限。  相似文献   

6.
张殿典 《文化学刊》2008,(5):166-173
《里语征实》是一部流行于民间的以俗语为辑录对象的准辞书,它为我们今天的民俗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线索。以《里语征实》所收录的民俗语汇为语料,运用民俗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将其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研究本书语汇与民俗文化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有利于从多个角度对本书的民俗语汇进行分析,展示本书民俗语汇的独特风貌及其与民俗文化的血肉联系,且对发掘隐藏在民俗语汇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地方文化心理等方面的要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举文 《文化学刊》2012,(2):179-180
黄涛著《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10)立足于实地调查这一民俗学核心研究方法来为语言民俗学这个新的学科领域做开拓性研究,不仅其学术创见难能可贵,而且其研究范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贡献是多学科的,但可从方法、理论以及范例作用三个方面来概括。  相似文献   

8.
罗钢先生关于王国维"意境"理论来源的系列文章是近年学界比较关注,也是寄寓期望很大的一种新的研究成果。但遗憾的是,他在研究方法上不仅没有突破前人,反而更加彰显出这一研究范式的问题,因此其结论自然也就难以经得起推敲。罗钢先生的研究表明,对于王国维"意境"理论来源乃至中国文论现代性的发生问题,目前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存在严重问题,必须予以深刻反思。前辈学者通过佛教中国化的历史,发掘出"格义"这一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特殊方式,曾有效地解决了学术史上的一些疑难问题。近代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样,同是一个"格义"的时代,引入这种研究思路与方法不仅可以顺利地解决王国维"意境"理论的来源、"意境"现代意义的生成诸问题,同时对整个中国文论现代性发生问题的研究恐怕也是一种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王铭镜 《文化学刊》2023,(4):130-133
古典文献学是一门包容性极强,常看常新不断发展的研究性文化学科,它既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又是讲究实证精神的“实学”,必须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构建科学的方法论不仅要在内涵、基本原则上与古典文献学研究相契合,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对古典文献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的古典文献学科是一个多面体,依靠单一、僵硬的视角是看不到全貌的,要研究这个多面体,最重要的是视角的发展、变化以及对观察客体的透析度、契合度,用最科学的角度看古典文献、学古典文献、用古典文献。  相似文献   

10.
西北"赶脚"系旧时对西北高原上受雇于店东、商号及赶骡马长途贩运货物的苦力的称呼,又称"脚户",多是运送货物,且是翻山越岭式的长途运输。华北"赶脚"指的是载运旅客的一种职业,主要经营乡村之间、城乡之间的短途客运。西北脚户们经常出门数月,旅途艰辛,"穷则思变"之中,脚户们留下的"花儿"向后世传达了他们艰苦的生活。华北"赶脚的"没有发展出类似"花儿"这样的"内心独白",他们的故事更多是生活的平淡与乐趣。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人类学派民俗学认为民俗是历史残留物”,是原始文化、落后文化。但是人类学本身早已突破了原始文化的范围,也研究当代社会了。民间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生活美对人民来说,是先进的。即使是文人、作家也都重视向民间文化学习,对他们的创造也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说马兰花儿,许多人会马上想到一个神话故事,更会想到那个神话故事里的一首歌:马兰花儿,马兰花儿,风吹雨打都不怕,善良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儿。于是,那朵美丽的马兰花儿就开了,它能帮人实现自己的愿望。我说的马兰花儿,既不能开花儿,也不能帮人实现愿望,因为它不是花儿,是鸟儿。  相似文献   

13.
赵鲁臻  赵超 《文化学刊》2023,(12):101-104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近十年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论发现:整体上分为初步探索、融合拓展、成熟稳定三阶段;研究在叙事策略、创新发展、文化价值、传播策略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内容上侧重经验性描述、缺乏机制性探讨,视角上重单一学科、轻跨界合作,方法上存在多定性、少定量的问题。因此,跨界融合、机制探索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定位问题进行探讨。当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已逐渐摆脱"左"的思想影响而趋向成熟,应当以"民国文学"和"新中国文学"姿态回归"中国文学"队列,这不仅有助于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也将促成中国文学研究的整体化,促使一个统一、大气的"中华民族"文学观的构成。  相似文献   

15.
在"五四"一代学人研究"民间"的热潮中,周作人显得更为清醒与客观,他以学术性与文学性双线并进的方式,辩证阐发了贵族精神与平民精神,精准区分了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从而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框架中建构起了民间理论研究的基本格局,奠定了民俗学、民间文学、通俗文学研究的学科分化路径。但是,隐藏在其学术与文学追求背后改造国民性的良好愿景,也正由于其"唯理主义"的局限,难以在中西文化之间找到"中心源泉",对民间文学进行大胆改造,从而使其民间文学实践流于失败。本文通过对周作人民间研究理论与实践的考察,从而追索20世纪民间研究为何呈现出理论繁荣,实践薄弱的局面,缺乏象《格林童话》这样的民间文学经典的规律性原因。  相似文献   

16.
黄涛 《文化学刊》2008,(3):10-15
"民间语言"又称"民俗语言"、"语言民俗"。从民俗学的学科属性和学术史上的研究实践来看,民间语言主要指那些有着鲜明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的俗话套语。常引起民俗学者注意的语言现象可归纳为以下两  相似文献   

17.
李阳 《文化学刊》2011,(5):174-179
辽宁社会科学院民俗学文化研究所正式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10年。十年间,他们公开出版学术著作3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文字合计达600余万字。先后荣获了全国性、国际学术会议及省级的学术奖项20余项,承担各级课题近百项,在学术研究领域独树一帜。体现了对学术原创性与开拓性的重视与追求。这个研究所提出两条研究宗旨:第一是发掘独特视角,追求学术创新,锐意进取,发展、开拓独有建树的学术研究领域。第二是密切关注现实社会生活,努力让学术贴近现实生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地使基础研究为现实的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对这两条宗旨的十年实践造就了民俗学文化研究所十年的成绩斐然。相信辽宁社会科学院民俗学文化学研究所仍将以当年艰辛起航的巨大勇气,继续扬帆,在学术探索的海洋里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探讨历史文化村镇的概念、渊源与内涵的基础上,对西北地区入选的国家级历史文化村镇进行了简要回顾,并总结了该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的研究进展,认为已有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聚落形成变迁研究、资源保护利用研究和传统民居专题研究三个方面,初步形成了基于文化、社会、建筑视角的三大研究模块,而在聚落发展与社会变迁互动关系、历史文化村镇的定量评价与保护规划、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与跨学科的交叉融合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河洛文化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成立了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使研究得以有序进行;河洛文化研究出现了深入拓展的趋势,河洛都城史、宗教、对外交流和传播、河洛郎、墓志碑刻、河图洛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队伍和科研力量进一步加强。河洛文化研究也面临一些问题,一些理论性问题尚未解决,研究不够系统,低层次成果较多,经费短缺,研究队伍参差不齐等。笔者认为,进一步整合研究力量,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团队,规范学术研究,扩大对外交流,创建河洛文化期刊等,对改变目前河洛文化研究的现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宋代民间舞蹈"武迓鼓"为例,运用社会学、民俗学等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将其置于历史、文化大背景下,综合考察相互间的联系,并从中挖掘影响、制约了它的发生、发展,以至引起"武迓鼓"的原初文化功能的改变的因素。通过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外核"发生转变的分析,探讨民间舞蹈"武迓鼓"的传承与变迁,期冀探寻社会转型期原生态民间舞蹈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