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化交流》2013,(5):2-5
今年2月28日,浙江省政府批准设立舟山群岛定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这是定海乃至舟山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舟山定海旅游格局将发生新的重大变革。它对于舟山新区规划提出的着力优化空间开发格局,调整海洋经济结构,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南部花园城市带、国际生态休闲带,对于确立"五区一基地"定海旅游发展基本框架,打造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海洋旅游服务基地和休闲度假基地均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2017年我国国际传播回顾2017年,对于中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以稳定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1/3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主场外交活动吸引全球目光……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正在世界上扩大影响。在国内,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迈入新时代,开启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3.
法治国际传播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法治思想既是法治国际传播的核心要义,也是新时代做好法治国际传播工作的根本遵循。对于中国法治国际传播内涵的界定,应秉持大传播观,在明确法治实践与国际传播区别的基础上,将二者有机融合。中国法治国际传播是塑造中国法治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的关键环节,也是深化法治国际合作、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传播能力和影响力,需要大力培养企业国际传播人才,建立一批专业化的企业国际传播人才队伍。企业国际传播人才应具备业务素养、媒介素养和跨文化素养。结合我国企业的海外发展现状、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方式和国内外现有资源,企业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可以有四种路径:外部延揽专业传播人才、内部培训国际传播人才、建立企业高校联培机制、优化国际传播专业设置。  相似文献   

5.
<正>"特朗普时代"的来临,意味着新的国际政治格局正逐步发展和形成,美、中、俄、欧等组成的大国关系面临着新的调整和定位。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也将在特朗普执政后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甫一上台便立即辞退了美国所有驻外大使,并在三天后签署了退出上任总统奥巴马"政治遗产"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行政命令,这些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应的举动,似乎再一次显示了特朗  相似文献   

6.
正自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中国智库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在数量上有了明显增长,在影响力方面也取得长足进步。智库汇聚了专家学者和意见领袖,在话语体系建设方面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但在国际话语体系建设方面,中国智库还存在明显的短板,表现在外语转化能力不足、传播手段缺乏、议题范围过窄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做出切实而不懈的努力,提高中国智库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步入新时代,与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巨大转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的国际传播没有构建起体现和解释自己实践经验和发展成就的话语体系,国际话语权仍然掌握在标榜西方中心主义国度里的被动局面尚没有根本改变。2018年以来以中美经贸摩擦为标志的大国博弈,对中国新时代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构建也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务。本文着重探讨从国际传播规律的角度出发,构建起一套以主流话语为政治主导、精英话语为学理支撑、大众话语为传播基础的世界广泛认同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8.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涉及领域广泛、影响因素众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新时代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提炼好传播理念,建立多元化传播主体,精准研判传播对象,重视新媒体传播渠道,追求最佳传播效果,从而整体推进中国国家形象建构。  相似文献   

9.
在从事国际传播时,有一些工作者总显得不够自信,对中国优势看得不透,对中国潜力发掘不足。本文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剖析国人为什么需要自信自强和怎样自信自强。本文认为,中国创造的物质财富令全球啧叹,促使中国更自信地向世界展示自我;中国提升的民生福祉受他国羡慕,鼓励中国更自信地直面暂时困难与挑战;中国倡议的发展理念让国际信服,坚定中国更自信地对外交往的战略定力;中国发展的未来预期被世界看好,鞭策中国更自信地走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五千年文明积淀而成的勤奋聪慧基因、近现代化进程以来凝聚的民族奋进精神、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探索与制度构建,是当下中国理应更自信自强的根本源泉。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地方国际传播也经历了从仰视到平视、从证明到交流的转变。这标志着国际传播能力的增强,更象征着国际话语权的全面提升。地方国际传播应注重把握好基调,提高政治站位,发挥本土优势,促进人文融合,推进精准直播,关注国际热点,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地方形象。  相似文献   

11.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全面优化打造高质量国际传播人才队伍的方法路径包括: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建设顶层设计;创新培养机制,增加高质量人才源头供给;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存量人才的工作本领;强化激励保障,激发释放人才队伍新活力新产能;积极创造条件,培养更多客观介绍中国的"新时代斯诺"。  相似文献   

12.
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应在深刻认识当前国际传播新形势、新任务和新使命的基础上,创新推进国际传播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在加强和完善国际传播高等教育学科建设过程中,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切实推动国情教育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不断推进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转型,探索科学设置国际传播学科专业新体系。同时,要重视培养国际传播后备人才的文化共情能力,强化其互联网思维,提升其跨文化传播和跨媒介叙事能力,掌握不同区域、国家和群体之间的话语表达方式,从而实现其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有效提升,担负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与接受研究的新时代背景2017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国和平崛起、造福世界的新时代大国角色做出了准确定位,对中国作为新时代强国的大国文化姿态做出了准确指引:"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十九大报告中蕴含的世界性高度和国际担当精神,凸显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大格局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历史叙述,是中国梦宏伟蓝图的现实书写。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的重要理论成果和重大历史贡献,就是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其写入党章,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是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我们要科学、辩证而实事求是地,系统、连贯而井然有序地做好新思想的国际传播工作,使新思想不断为国际社会所认知所了解所接受,从而更好地知华友华,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要从战略上尽早谋划,抓好顶层设计;战役上严密布置,做好中期对外宣介的指导方案;战术上积极行动,着眼于短期活动,做好精准传播。在实践中,要加强工作谋划,重点把握好系统化整理、科学化解读、全媒化宣介、借力式传播、规范化推介五大环节。同时,还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1.加强领导,统筹推进;2.掌握节奏,持续发力;3.区别需求、精准传播;4.关注国情,加强互动;5.固化队伍、提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中国在新时代应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给出了明确答案。在其引领之下,中国经济、社会、外交取得令人惊喜的成就,中国国际地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站到一个大国在世界舞台中心应有之位置。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向国际广泛传播这一重大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论文是学术共同体交流的主要方式。它代表了一个时期学界的发展方向,也是学术共同体评判的标准。^((1))因此,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具有高影响力的文章,可以说是扩大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被全球科学家引用得越多,就说明关注度越高,影响也越大。^((2))被引用频次相对较高,而且被引用周期也比较长的论文,通常被称为高影响力论文。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代青年的生活环境和外部舆论环境也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日益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力量。“Z世代”已成为全球网络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国际舆论场需要更多中国青年的声音。要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国际传播青年人才需要具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高语言、选题策划和跨文化传播能力,并培养全媒体的思维方式。作为从事国际传播工作的外宣媒体单位,打造国际传播青年生力军,要着力提高青年的政治素质、多路径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专业能力和健全全媒体人才培养机制,从而在对外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中发挥出青年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传统国际传播效果研究范式发展至今来到了“危机时刻”,数字全球化时代下的国际传播不仅面临媒介技术生态发展所带来媒介环境改变的挑战,还面临国际格局不稳定局势常态化背景下新型国际关系对国际传播能力提出的高层次、多方位的不同需求。当下,国际传播实践现实所面临的困境要求从效果到效能进行转圜,要改变传统上对于即时性效果和确定性的追求,进而认识到全球范围内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和即时性效果需要通过更长的历时性视角进行认知;要改变在传统意义上,国内、国际的区分,进而在新的全球性、世界性视角上认识传播的内在价值;必须在多样性意义上寻求一种可能的部分共识和多样性共识,而不是寻求统一性认知。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既是国际传播的重要主体,也是国际文化形象建设的亮丽名片。近年来,我国“双一流”高校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整体呈现上升态势,海外社交平台建设力度不断加强,账号活跃度显著提升,更加注重具体化、形象化、可触及化的传播模式,从单一文化符号走向复合多元文化符号。同时,我国高校在国际传播过程中还存在着平台建设“冷热”不均、资源聚合机制不健全;多元符号创新使用不够、存在内容同质化倾向;互动方式较为单一,触达率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因此,我国“双一流”高校需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传播运营专业能力,打造立体全面传播矩阵,创新应用多元符号,注重内容建设的多样化和差异化,拓宽叙事思路,强化互动功能,构建国际传播立体化、多层次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陈向阳 《对外大传播》2022,(5):13-17+46
“全球安全观”是新时代中国对国际安全与全球安全治理的核心理念,其内涵是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源自“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国际共同安全。其前身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亚洲安全观”,现已成为内外兼修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对外呈现。“全球安全观”既是促进全球安全治理和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乌克兰危机等地区热点的治本之策。中国将言行一致、身体力行,通过倡导并践行“全球安全观”“全球安全倡议”引领全球治理和促进国际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