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诗与哲学竞比的背景下,哈罗德.布鲁姆认为只有审美的力量才能洞穿文学经典,因此他反对哲学对文学的入侵。事实上,在布鲁姆的文学批评实践中,哲学思考作为重要的因素从来没有离开过,虽然在他那里哲思从来没有超越审美占据核心位置。以审美批评为中心,并结合了诺斯替主义和诸多哲学思想的布鲁姆诗学最终指向了人的内在世界。  相似文献   

2.
英语文学是英语专业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作品和文学批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英美文化和历史的整体认知,更会加深其对西方时代价值和主流话语的思考,培养其分析和批判能力。英语文学课程思政中,教师应当传播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及与之兼容的文学批评理念,加强文化交融,兼顾内容方法,注重协同育人。在坚持中国立场和融入时代的基础上,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客观判断和理解文学话语,塑造系统性、复杂性的认知思维,坚定文化自信,从而成为有家国情怀、人文关怀和世界胸怀的英语专业毕业生。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17,(9):85-90
夏志清的文学批评实践与他的文学认同观念密切相关。对西方文学文化的偏爱,对英美"新批评"传统继承以及对艾略特、利维斯、威尔逊等人批评方法的借鉴,成就了他兼备国际视野、审美标准、历史眼光、道德视景、主体色彩浓重的"夏氏批评"。夏志清的批评实践与学术理路中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批判意识与学术自觉,对中国本土文学批评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与希利斯·米勒一样,哈罗德·布鲁姆也对当前电子媒介时代和后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下文学以及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命运“危机”给予了理论观照和关注,并表达了与“文学终结”论相类似的理论观点。但与希利斯·米勒不同的是,哈罗德·布鲁姆的“终结”论论述的对象主体——文学——只指高雅/精英文化文学,并奉“崇高”为其惟一或主要的美学内质与特征;而且,布鲁姆认为文学“终结”的原因是多元化的:诱发和导致文学“终结”危机的原因,不仅来自文学外部的社会文化语境(即电子时代的来临,电子文化消费产品的风行),而且还来自文学内部。他指出,文学的衰落与消亡主要指的是高雅文化文学的终结,而大众文化文学在后现代的消费文化社会语境中的急遽繁殖、复制和扩张,和它通过经典化的文学制度以及文学教育体制对高雅文化文学的挤压、替代,尤其是当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化,是导致高雅文化文学终结的重要原因。而对这些来自文学内外的诱因,他是极力反对的。布鲁姆反后现代美学的“文学终结”论有其局限性,但在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中也有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纵观而去,从"自然之子"和"人文之子"到"农民的儿子",再到发声"于无声处"的批评家,与张丽军的文学批评相伴相生的是他的自我身份认知行为。而张丽军的自我身份认知的内核与原则始终没有脱离宽厚的学者风范和炽热的人间情怀。如此,我们才得以见到张丽军的批评世界中所包孕与彰显的蓬勃力量,这是一种促使自我、文学、文化、社会、人类向前发展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当前古代文学教学呈现出丧失中国文学的"体认"品性和人文情怀、追逐系统而空洞无物的知识概念、丧失中国文学自性三方面的偏颇,主要源自于现代学术思维追求"系统性""科学性""进化论",而将"知识"对象化处理的结果。要救其偏,需以创作导向的切入建立起对文本的"了解之同情",它有利于发现中国文学的自性、重新认识经典之美和敬畏经典、重启人的诗性和人文情怀;它有利于激发中国文学的活力,重新恢复文学课程的尊严,并且具有赓续千年文脉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客家文学是一种地域文学。它包括客家文人文学与客家民间文学。它凸显了浓郁客家情怀与客家情调;描绘了客家人的社会生活、生存环境;深刻地蕴含了客家人的思想感情,并以其具有独特的文化标识而被认同。客家文学映射了客家社会的乡土性与客家特有的人文思想。  相似文献   

8.
汉语言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是传承古代经典文化的重要载体,另外,汉语言文学还富有人文思想情怀,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汉语言文化也一直发挥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所以,为了保证中华传统文化可以更好的船舶,国家必须有针对性的加强汉语言文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吴澄是有元一代大儒,他学术上提倡实学,重会通,求自得,融通而包容。受学术思想影响,他文学批评中有一种儒者情怀。具体言之,这种儒者情怀表现在三方面:个性情志与世教伦理的统一、包容欣赏的批评态度、融液贯彻的主体修养之功,这是他作为名儒所具有的淑世精神、平和风度和人文关怀的反映。吴澄对于认识元代中后期江西文学的圣贤气象和元中后期平易正大的盛世文风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典的中心——谈哈罗德·布鲁姆的莎士比亚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哈罗德·布鲁姆是当代西方重要的文学批评家,在他对西方文学的历史建构中,莎士比亚居于经典的核心。布鲁姆将莎士比亚置于整个西方文学的历史上,运用其"影响的焦虑"理论进行考察,发现莎士比亚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超常的语言表现力和伟大的创造力。布鲁姆的莎士比亚研究相对于传统和他人的研究而言,可谓独树一帜,这与其特殊的理论关照和特异的研究方法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后世读者对此论文不断地阐释、认同与接受。刘勰的《文心雕龙》一书在文学批评、文学创作及文学价值等方面继承并发展了曹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升,需要培育广大人民群众的制度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开展国民教育是增强国家认同的关键路径。中国共产党在苏维埃革命时期,通过革命觉悟的培养、阶级意识的唤醒、科学系统的教育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等国民教育的总体建设,做出了富有开创性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树立新时代国民教育目标、推进新时代国民教育的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文学经典问题"成为从英语国家文学批评界到中国文学批评界的一个普遍话题。近三四年,国内学术界关于文学经典问题的讨论可以说非常热烈,尤其是童庆炳、刘象愚、陶东风、王宁、阎浩岗、吴子林、孟繁华、刘晗、朱国华、赵学勇等学者在经典建构的因素、红色经典的价值评估、消费文化语境中经典的命运与走向等问题的探讨方面产生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如童庆炳的《文学经典建构的内部要素》一文在诸多论文中显得言简意赅、观点鲜明,该文认  相似文献   

14.
胡适的文学批评活动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方面,他放眼世界,输入学理,即从海外输入新理论、新观念和新学说,借鉴西方现代的思想和方法开展文学批评,使其批评活动具有鲜明的世界化思想;另一方面,他又立足本土,继承传统,吸取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有价值的观念和方法作指导来开展文学批评,所以其批评活动蕴涵着浓厚的本土性情怀。而这两个方面又是相辅相成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实现中国文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主要是在反叛欧洲文学的基础上发展的。其主要内容为对美国传统文学批评进行研究,并提出不同观点,但研究中心主要为美国文学理念。由于亚裔美国文学批评在发展中坚信,亚裔美国人的族裔认同为美国民族认同的一部分,在发展文学批评思想中,应将亚裔美国批评思想予以认同并诠释,以此作为美国民族认同,并将美国传统文学批评理念进行完善以及诠释。基于此,主要对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中的民族思想进行研究,以期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亚裔美国批评文化,以此提升其在国际文学中的地位,并为未来批评文学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英美文学文本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和德育资源,自带价值导向功能和思政育人功能。在经典英美文学作品的教与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利于引导学生从跨文化视角辩证评价西方文学与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英美文学课程的思政教育具有人文性、趣味性和潜隐性等特点。在课程政视域下,教师可以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对比意识、培塑批判能力等途径实现隐性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7.
蔡焱 《文教资料》2009,(22):69-70
倡导研读经典,鼓励和指导学生对经典文本多元化接受,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文学素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核心,终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建构学生的人文品格,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宽广深厚人文情怀的具备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8.
倡导和强化阅读经典,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终极目的是建构学生的人文品格,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宽广深厚的人文情怀、具备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9.
<正>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学中的典范性著作,它们是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所载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历久而弥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诵读国学经典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国民的文学和文化素养都起着重要作用。初中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处于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记诵下来的国学经典,会融入生命中,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础和格局。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培育学生的家国天下情怀、孝悌忠信品德、慎独自省的修为,在  相似文献   

20.
胡风的文学批评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征,这从胡风所认同的文化断面的价值观来观照,可以发现,胡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观的三大文化支点分别是以“五四”为代表的新文化的认同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叛逆、由“人的解放”导向“社会的解放”的认同和“主观战斗精神”高扬。由此决定了胡风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核心是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