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佛教世俗化的影响,唐代佛教寺院与民众的关系十分密切,这种关系表现在唐代小说中尤为明确。在唐代寺院故事中,佛教寺院承载了重要的叙事功能,或作为真实地理参照,在小说中营造出似真还幻的情境;或烘托审美氛围;或作为重要的契机,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或是空间场景主题化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2.
唐代佛教寺院是唐代小说传播的重要场所。在唐代的佛教寺院中。不但有僧徒讲述、文人剧谈、说话转变多元化的口头传播渠道,更有僧人传抄、编撰佛教类书、书于经文之上等书面传播路径。这些做法客观上扩大了唐代小说的传播范围,促进了唐代小说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一般把祭视神灵的场所统称为庙。佛教的庙宇,统称为寺院,(道教的庙宇统称为官观)一寺之中可以有若干院,其后建筑规模较小的寺便叫作“院”。比丘尼住的寺院多称作“庵”。唐朝规定,创建寺院要向政府申请,得到许可,方准兴建;寺院的名称也由政府颁发。此外,当时也还有许多人私造佛堂,这一类就是所谓的招提、兰若。各地有多少招提、兰若,那是根本无法弄清楚的问题,就索性不去管它。本文所称寺院是指前者。(旧唐书·职官志)说:‘“天下寺有定数。”那么,这个“定数”究竟是多少?史籍中为我们提供了四个数字,唐太宗…  相似文献   

4.
西域佛教是中国佛教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适应产生的西域寺院经济更是佛教得以发扬光大的重要环节和前提条件。西域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及其管理模式和财产审计,对佛教的进一步传播和社会经济生活的丰富与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 唐代是中国壁画艺术大发展的历史时期,佛寺壁画是其极为发达的一个类型。从形式上看,唐代佛寺壁画可大分为二:其一为绘于具有中国民族传统建筑上的寺院壁画,一般说来,它的作品主要分布于寺院之殿、堂、廊、庑及山门等壁上;其二为绘于具有印度、西域地区特点的石窟寺壁上,由于建筑样式的差异,它的作品主要分布于窟之四壁及窟顶上。在唐代佛寺壁画研究上,以敦煌壁画为中心的石窟寺壁画研究,前人耕耘甚多,成果亦颇富,但于唐代  相似文献   

6.
变文是唐代说唱伎艺转变的底本,它已经具备了成熟小说的特征,是唐代与文言小说并行的通俗小说。佛教变文来源于佛经故事,题材与内容都是讲神魔之争,它的基本特征是神变、斗法。佛教变文创造了一个人神混合的世界。形式上,佛教变文散韵结合,善于铺陈,这些写作手法被明代神魔小说所直接继承。所以,佛教变文就是唐代的神魔小说。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一个高峰期,长安作为唐代都城,佛教寺院星罗棋布,与佛教有关的活动更是丰富多彩,佛教寺院成为城市生活的舞台,朝廷在这里举行佛事活动,百姓僧众在这里举行节日庆典;同时佛教寺院也成为百姓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不论是僧人的俗讲,还是庙会中的戏场,都对百姓有吸引力,此外风景优雅的寺院还是文人游乐、集会的场所。因此与佛教寺院有关的种种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长安的城市生活,见证了长安文明,成为不可忽视的唐代佛教文化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唐代寺院旅店业兴盛,成为突出的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现象的形成,不仅与唐代佛教鼎盛而寺院经济的繁荣相关,也与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员流动频繁、寺院旅游休闲、山林修学之风等因素相关。唐代寺院旅店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寺院经济的上升与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同时也强化了佛教的世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9.
莫言小说中经常出现寺院意象.寺院里的“神”和“圣徒”等宗教象征符号被创作主体消解和颠覆,摧毁了神圣的宗教情感和宗教尊严,使“神本位”回到“人本位”,甚至“人体本位”.  相似文献   

10.
写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由来已久的题材之一,纵观先秦至唐代的写梦小说,演进之迹是相当明显的。这种发展演变一方面是由小说体自身的独立,成熟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源于外来化主要是佛教的影响。本拟从题材内容,叙事结构及创作主旨三方面来论述佛教对唐代写梦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玄怪录》中的入冥小说以及敦煌遗书中的《唐太宗入冥记》和《黄仕强传》等,来说明佛教地狱观念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地狱”已经成为当时文人笔下一种创作题材;唐代民间的地狱观念已经和佛典中的地狱概念有所不同,进一步中国化。  相似文献   

12.
写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由来已久的题材之一,纵观先秦至唐代的写梦小说,演进之迹是相当明显的。这种发展演变一方面是由小说文体自身的独立、成熟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源于外来文化主要是佛教的影响。本文拟从题材内容、叙事结构及创作主旨三方面来论述佛教对唐代写梦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编户流民是唐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唐初,“江淮之间,爰及岭外,涂路悬阻,土旷人稀,流寓者多”。寺院编户流民则是唐朝特殊政策下的产物。本文拟就唐朝流民产生的原因、统治者对寺院的政策、寺院流民成份及寺院流民对社会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 唐代流民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首先,战乱所致。隋末,炀帝统治残暴,百姓生活困苦,大量田地荒芜,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阶级矛盾激化。  相似文献   

14.
诗文结合,是我国古代小说的一个具有传统性的艺术特色。它产生于汉魏六朝而成熟于唐代。在唐代各类小说中,无一不有大量的诗歌(包括词、赋、民谣等)。其原因是:一方面小说家把诗人诗歌作为素材写成生动别致的小说;另一方面,也用诗歌作为小说的一种艺术手法,用以深化主题,渲染故事情节或刻划人物等等,使其作品更为出色,这一文学现象也给后世以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唐代佛教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是我国中世纪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佛教发展的兴旺阶段。在唐代,全国各地的寺庙和僧侣已发展到相当可观的规模。各种寺庙不绝建造,规模日益恢宏。史书载,中宗时,“造寺不止,费财货者数百亿。”“比者营造寺观,其数极多,皆务宏博,竟崇环丽,大则一、二十万,小则尚用三、五万,略计都用资财,动至千万以上。”唐太宗时,五台山上造的金阁寺极为华丽,史书称“铸铜为瓦,涂金于上,照耀山谷,所费巨亿。”唐武宗李炎(814—846)会昌五年(845)曾搞了  相似文献   

16.
唐代衡山佛教在我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开元以来,南岳集禅宗,净土宗和律宗之精英,成为三宗传教的中心;同时,它又是全国最大的佛教徒出家修行的传戒地,每年传戒收徒上千人之多。禅宗慧能的传人怀让和希迁,其弟子所传的五家七宗是后代佛教的主要派别;号称净土宗二祖三祖的承远、法照被唐德宗奉为国师;律宗大师人材辈出,津公、希操、日悟等在南岳设坛授徒,前后达五十年,从王公贵戚到庶民百姓,纷纷拜倒在释氏门下,形成中国独特的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17.
以唐代文言短篇小说中的女侠形象为研究对象。根据唐代的笔记体小说、名人逸事、琐言、杂记等类作品。根据内容,将唐小说中的女侠形象分为五种类型,即报恩型、复仇型、识人型、逞技型和神仙型。从侠文学的发展及嬗变方面着眼对唐小说的女侠形象类型作分析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任何文化在博大的中原本土文化前似乎都要退避三舍,佛教中的地狱文化在中国也遭到了他国绝无的集体无意识改造,呈现出鲜明之至的中原世俗化倾向。文章旨在通过对唐代小说的研究,探究其中佛教僧侣神佛身上所呈现出的世俗化倾向,以及从它身上所折射出当时的一些深层社会现象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北魏宦官主持参与的佛教寺院建设和造像工程主要有三类: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其他工程;立僧尼寺。他们修建寺庙并不完全出于宗教目的,更主要是政治目的;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特权决定其在寺庙修建中的特殊地位,致使建筑规模宏大,装饰华美。宦官们在建筑、规划和雕刻等方面的特长,为其扮演将作大匠角色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隋唐时期佛教兴盛,寺院和佛教僧人在社会上的活动也比较活跃,他们参加到世俗的社会生活当中,救灾济贫、行医施药、保护生态、关心行旅,为当时的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很多独有的贡献,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