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芳华》改编的电影的主题与小说存在差异。小说对曾献身于文工团的那一代人的追述充满了伤痕的语调和对历史、人性的反思、批判,而电影则主要表达对文工团青春岁月的缅怀和对人生沧桑的感慨。  相似文献   

2.
《二十四诗品》是文论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其理论价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文本语言表达上道家用语的借鉴、诗论表达上道家象征手法的借鉴,进一步论证道家哲学审美性对《二十四诗品》的影响,以便更具体地分析道家哲学审美影响下的《二十四诗品》所具有的诗意性与审美性。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中有大量的民俗审美元素,而这种民俗又与游戏性主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在前人关于取经故事的研究基础上从民间传说和神话中汲取营养,形成了这样一部旷世之作,使得小说在内容、寓意、用语上都具有民俗审美的成分,并为后世的民俗文化所接受,《西游记》的民俗审美与游戏主题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叶艳莉 《文化交流》2017,(11):30-33
近日,友人赠我《梅骨芳华——梅兰芳极限片集》(以下简称《梅骨芳华》)一书,适逢梅先生逝世56周年之际. 1961年8月8日凌晨4时45分,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眼前的这本书,用特殊的艺术形式,记录了梅兰芳先生梅骨芳华的一生,它如炎炎夏日里的一泓清泉,让人心舒神畅.  相似文献   

5.
《幽梦影》中的"美"品类繁多、丰富多彩,书中有既有自然之美、读书之美、艺术之美、交际之美,又有道德之美、哲学宗教之美。可以说,《幽梦影》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把审美的生活样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但书中也隐隐约约透露出了审美生活的一些问题,如有限性、虚无性、瞬间性等,这又使这部书具有了一种忧郁和反思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女性形象是漫威电影当中容易被忽视同时容易被误解的部分。就女性形象的塑造而言,漫威电影表现出了明显的性别偏向,深入思考,这种偏向的背后是更为隐秘的男权文化审美的影响。女性形象在电影中的片面化表现,实际上是因为女性在男性审美空间之内没有合适的地位,女性之于创作而言的艺术可能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掘。  相似文献   

7.
《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导演斥资六亿打造的记录南京大屠杀史诗的电影作品,不仅延续了张氏电影一贯以来的华丽风格,更在视觉、听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开创,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本文旨在分析电影在色彩展现方面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8.
今春,根据世界文豪维克多·雨果原著改拍的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登陆中国内地院线。电影院里座无虚席,人人都是《悲惨世界》的拥趸。今年第8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这部由导演汤姆·霍伯执导,休·杰克曼、罗素·克劳、安妮·海瑟薇等大牌明星主演的音乐剧电影,荣获最佳女配角、最佳音响及最佳化妆三项大奖。电影手法与音乐剧水乳交融、史诗气势与优美细腻完美结合,以及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它成为一种符合新时代观众审美需求的新的艺术范式。  相似文献   

9.
海外华文女作家严歌苓的小说《芳华》将文工团中男性团员和女性团员的生活展露无疑。不同于以往对生活表现的作品,小说《芳华》将以往遮掩的年轻的身体以各种符号叙事的方式表现出来,运用细节将身体的美感、病态与特定时代的心理联系在一起,从而做到将性别、政治、权力三者统合,淡化了政治苦难和战争苦难,不仅表现出作家对已逝去的芬芳年华的追忆和怀旧,更是用青春包裹了对时代、权力、政治的隐喻。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作为中国文言小说作品的优秀代表之一,其诞生于诸多小说文体表现形态在叙事艺术层面互相借鉴和参考的时期,在该部作品创作中,灵活应用预叙、非对称叙述与追叙等方法,把各类空间形态事物进行融合整合,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创作的自由度,在作品的审美功能方面,叙事意象获得充分体现。文章针对《聊斋志异》叙事意象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论述了其叙事意象背后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11.
《活着》中福贵面对苦难和死亡时所体现出来的人生态度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在阐述福贵的人生态度以及分析其背后原因的基础上,认为福贵的人生态度具有审美价值,并且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纪录片作为官方话语的功能目标从1938年,延安电影团(全称为"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在延安成立开始,中国共产党就重视纪录电影在政治宣传上的用途。在仅有一台35mm摄影机和一台16mm摄影机的延安电影团,袁牧之、徐肖冰和吴印咸等组成的6人摄制组拍摄了第一部纪录电影《延安与八路军》。1942年的《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南泥湾》)拍摄了毛泽东题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镜头。延安电影团建设初期设备简陋,由于胶片的匮乏.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的新民俗电影创作者将创作笔触伸进民间话语体系中,着力表现千百年来代代延续的民俗风情和宗族观念,谱写出一则又一则发人深省的民族化寓言。时代语境的变迁和电影产业的不断变化又为新民俗电影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在新的人文场域中,从文化编码、影像写意和历史瞭望三个视野出发,可以窥见新民俗电影创作中独特的审美取向与思想旨趣。在历史脉络中寻绎生机,对当下的电影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审美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审美文化概念的产生与演变作了考察,特别针对审美文化否定论和审美文化是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论,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见解,并从审美文化研究的对象、范围、内容和方法等各方面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15.
孟庆梅 《文化学刊》2023,(4):106-109
本文以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为关照,结合文本细读就诗歌《老虎》与《鹰》的意象语言进行文化与审美价值阐释。在伟大代码的破译下,诗歌《老虎》与《鹰》都扎根于《圣经》,与《圣经》意象存在一定意义上的关联性、互文性、共通性。两首诗歌都映射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展示了诗人极其唯美的诗歌创作艺术与超越时空有限性的丰富想象力。两首诗歌都是诗人借物抒怀,找寻形而上慰藉的心灵独白,都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关怀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3月9日,《大众电影》杂志社和《天狗》摄制组联合召开电影《天狗》座谈会,邀请电影理论界和文艺评论界有关学者和专家,观摩座谈国产新片《天狗》。《天狗》有三好:剧本好、导演好、摄影好吴贻弓(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好久没有看过这样的电影了。无论从创作或者接受的角度来说,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神曲"相继涌现,成为大众音乐文化的一处热点。尤其是歌曲《小苹果》,借助新媒体的力量爆红,为网络上下受众所广泛传唱。笔者以《小苹果》的走红为例分析当下大众音乐审美意趣,认为"神曲"紫红既有其自身艺术形式之因,也是社会环境、时代文化、受众心理等多重合力使然。  相似文献   

18.
歌舞类的剧目和晚会演出服装的设计不同于戏剧类的人物服装设计。沈阳的大型原创舞蹈诗画《满风神韵》的服装的设计理念,在民族风格、地域文化体现和服装时尚性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注重不同生活形态中的民族服饰变化的内在依据,注重民族传统服装装饰的时尚化,注重服装大色块的对比,形成了民族风格与现代审美融合的新的舞台服装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9.
清代北京审美文化是一种满汉交融、古今结合、中西合璧、京都文化与地方文化高度融合的综合文化形态。作为孕育于帝都的北京审美文化形态极大地受到满清统治者的文化政策和审美趣味的影响,皇权意识对艺术个性的束缚也是难以避免的。在集传统审美文化之大成的北京审美文化形态中,审美文化的创新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清代北京审美文化以其主流地位而产生强大的辐射力,渗透到对地方审美文化形态的影响之中。  相似文献   

20.
金茗 《文化学刊》2009,(6):63-66
本文站在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师的立场,从审美角度出发透视新一版《钢琴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所体现出的发展趋势,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基本审美意识,如何在体验的基础上表现、创造音乐,直到形成良好的沟通、协调意识,从而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型师资”的钢琴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