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庚 《职业圈》2014,(25):54-56
德国人的性格以认真、理性、严谨著称,这也是德意志民族精神、企业文化的焦点和结晶。当前,德国的机械制造业出口处于世界第一,德国的化工、电子、光学等产品也领先于世界市场。如今在世界工业品市场上,“德国制造”已成为“质量”“可靠”和“信誉”的代表。例如,100多年前德国投资的青岛啤酒厂,昔日德国人制造的酿啤酒的各种设备,包括标贴机、电动机、变速箱以及选麦机等机器设备,  相似文献   

2.
德国莱比锡书展的创办历史悠久且知名度极高,因此西方学界对莱比锡书展的研究相对较早,分析的视角较为广泛。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国内学者对于国际书展也予以关注,但学术界迄今专门分析介绍莱比锡书展的论著多以新闻报道、资讯简介的形式出现,缺乏相对全面、系统的整体性研究。然而,莱比锡书展作为德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书展之一,其历史发展和定期举办对德国文化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书展作为重要的文化记忆载体对于社会记忆的传承和国家内政外交方面发挥着极为独特的作用,对于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外交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思想内涵,阐述了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最后又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际,讨论分析了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发展进程。旨在全面了解与掌握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思想内涵,深入研究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并从中提炼出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启蒙时期的德国处于分裂状态,且从政治上看不到统一的希望。思想界想通过塑造德意志民族性,力求在文化上先统一德国,该时期的文学就承载了此项任务。与欧洲启蒙整体思想不同,德国思想界更重视"向内"。且受此影响,德国文学也形成了重视感性和个体,慢慢疏离理性的特点。这种特殊方式一方面促进了德国民族性的创立,另一方面又使德国疏离于欧洲启蒙体系,民族特色鲜明,为未来的发展埋下了潜伏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德国的慕尼黑啤酒节从1810年举办第一届至今,已有190年的历史。每年,啤酒节从9月中下旬开始,延续至10月初结束,所以啤酒节又称做十月节。历史上,巴伐利亚州就是盛产优质啤酒的发源地和故乡。从数百年的酿酒作坊到今天的现代化啤酒生产基地,古老的制酒工艺和当代先进技术的结合,使这里的啤酒质量日臻完善,“十月节”更使慕尼黑和这里的啤酒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6.
正德国,在欧洲大陆上处于重要的龙头地位,就中德关系而言,中国和德国之间的政治往来、经贸活动、文化交流日渐频繁。德国不仅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中国从欧洲进口技术产品最多的国家,还是中国在西欧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战略伙伴。然而,进入21世纪后,德国民众对中国时常持有极为负面的态度。为了推动中德两国关系良性发展,我们需要了解两国间存在的问题。因此,北京大学"增强中国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深度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德国人的思维在文化品牌重塑国家形象的轨道上延伸,大兴会展业,这使得今天的德国坐上了世界会展业的头把交椅,它打出18世纪顶峰时期的歌德、海涅、席勒和格林童话的旗帜,努力让世界接受一个不同的德国。1951年在德国成立的歌德学院,就是其文化战略之一。  相似文献   

8.
黄酒记     
正余不饮酒,对酒的品尝说不出什么经验或意见,可自幼经历与酒有关的事不少,工作后亦一度有过"微醺"体验,对酒的好奇和兴趣总还是有的。尤其是,酒在人类文化活动中是那么不可或缺,不能不使人格外留意。作为一个山东人,略略知道山东是产酒的地方,有关饮酒的故事也多。白酒不必说;说到啤酒,青岛啤酒的名气谁不知晓?红酒,有烟台的张裕;  相似文献   

9.
该文从20世纪初德国汉学发展和西方文化危机的时代背景出发,介绍德国学者凯泽林和其创立的以学习和借鉴东方文化、为西方文化寻找出路、培养东西方思想兼备型人才为目标的“智慧学院”,并详细考证、梳理“智慧学院”成立的背景、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授课方式、参与的人物、培养的人才,以及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和其出版物,从中总结出它对于中德文化交流的贡献及所产生的影响力,以期丰富我国对20世纪初德国知识分子群体的文化交流思想和汉学发展的了解,扩展海外汉学研究的路径,并对我国的民族文化认同研究、对外思想传播和文化交流事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4月28日至5月2日,'2008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在义乌梅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文博会以"文化交流、创新发展"为办展主题.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在本届文博会上还专设了国际展区,吸引意大利、阿根廷、德国、巴西、埃及、南非、日本、韩国等28个国家的参展商参展,这些国家带来了各自独特的旅游文化、教育文化及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11.
<正>为庆祝芬兰独立100周年,配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德国汉堡G20峰会,中宣部于6月28日至7月5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和德国首都柏林举办了"感知中国"活动。北京市委外宣办分别在赫尔辛基举办了"魅力北京——穿越时空的紫禁城"主题展览,在柏林举办了北京电视台与德国电视媒体合作传播活动,取得了良好外宣效果。一、活动情况和亮点开展文化外宣,推介北京城市形象。6月28日至30日"魅力北京——穿越时空的紫禁城"展览在赫尔辛基举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确立和深入,具有独特历史文化风貌的陕西也积极融入到这一合作开发中。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发展进程中,陕西汉唐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同时在发展上也面临着挑战。这就需要分析陕西汉唐文化发展现状,灵活运用陕西地域特色和区位优势,通过一系列的发展路径扩大陕西汉唐文化的影响力,增强陕西文化软实力,提升其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3.
在勃兰登堡理工大学举办的"世界遗产研究"论坛上,丁援博士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全球战略"、"文化线路"、"中国遗产保护潜力"等问题采访了"世界遗产研究"专业的创始人之一,德国著名的遗产保护专家和遗产保护教育家阿尔伯特教授。  相似文献   

14.
展示"和谐城市"的德国馆 德国馆是上海世博会规模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其主题"Balancity"由两个词汇构成:Balance(平衡)和City(城市).其精彩之处在于德国人选择了"和谐城市"的中文译名.  相似文献   

15.
"礼"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礼"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具有强烈的等级差异和道德色彩的思想体系和制度。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带有着"礼"的浓厚色彩,"礼"是中国法律文化的重要本土资源,其对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将分析礼制的特点,阐述其对中国法律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11年7月皮尤全球态度项目(Pew Global Attitudes Project)调查结果显示,德国受众眼中的中国形象在被调查的22个国家中负面度较高。德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依然以负面报道居多,涉华话题大多数集中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报道语气带有明显"吃惊与恐慌"的双重情感;批评方式也由直接改为间接与隐晦。因此,如何有效地了解德国受众心理,把握传播对象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比如,在中国移动业务发展的初期,移动和联通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中国电信推出的"小灵通"业务却能在两者的夹缝中生存下来:蒙牛在创建的初期,面对无生产设备和无奶源的问题时,经过六年的发展,超越了伊利、光明等国内著名乳品企业,成为了全国的知名品牌;广东作为啤酒消费的最大省份,啤酒销量占全国总量8%,而利润却占全行业近1/3.  相似文献   

18.
以"延安过大年"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的创建为契机,陕西省延安市初步形成了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化发展的建设机制。本文对"延安过大年"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特色进行梳理,并从"四级联动""志愿服务""建设保障"三个方面对其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化的发展机制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总结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化的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19.
曾创建"少年中国学会"的王光祈,在留学德国期间,潜心研究中外内政外交,系统梳理以外交立国、以外交促民族复兴的宗旨、原则、途径和策略等,明确提出胸怀世界、顺应潮流的外交基本原则和实力外交是立国之本、文化与国民交流是外交拓展的首要途径等外交新思维,在近代中国振聋发聩,于今天我国外交的发展亦颇有启迪。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一所高校最深层次的发展积淀与历史禀赋,是凝聚千万"大学人"的精神纽带。高校的二级学院作为与"大学人"接触最为直接的前沿阵地,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承担起建设文化、深研文化、传播文化、发展文化的历史重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校院两级工作制度"作为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得到不断推广与深化。在给予二级学院人、事、财等"硬件"方面更多话语权与自主权的同时,也对其在人文精神、价值共识、发展愿景等"软实力"建设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高校二级学院的文化建设是关系师生福祉、关乎学校未来的长远大计,亦是校院两级决策层难以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