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文化哲学研究思潮可以视为我国哲学研究领域的显学之一,这在其论著发表、团队形成、学科建制、学术会议等方面便可见一斑。然而,从施特劳斯和施米特对政治概念的论争视角观之,我们可以看到国内文化哲学研究在研究起点、问题意识和理论资源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距。因此,在深度上向西方哲学的古典方向推进,在广度上兼顾中国传统文化的图存与发展,就成为文化哲学研究领域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徐莲梅 《职业圈》2008,(32):165-166
文章指出西方价值文化的基本观点是:强调人的自私本能、个人本位、自由至上、利己原则。这样的价值文化对社会、对个人既有积极促进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应客观、一分为二地看待。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务实、忧国忧民的思想家,郑观应注意观察当时的社会,在古今、中西的对比下,他看到了当时的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医疗及慈善等方面存在的弊端,并毫不留情地将阻碍中国社会发展、让中国沦为西方列强侵略对象的弊端一一指出,且对其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希望政府能采取措施将这些弊端清除、希望爱国的人们都加入到国家建设中。郑观应的社会批判思想惊醒了沉睡中的国人,加快了人们寻求国富民强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文章指出西方价值文化的基本观点是:强调人的自私本能、个人本位、自由至上、利己原则.这样的价值文化对社会、对个人既有积极促进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应客观、一分为二地看待.  相似文献   

5.
《职业圈》2006,(3)
本文从哲学的观点讨论了社会生态学。在简述社会生态学概念的基础上,初步讨论了社会生态学的系统观和方法论,社会生态学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等方面的哲学问题。认为社会生态学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精神,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用社会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做指导。  相似文献   

6.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已成为党和国家当前发展战略与国家治理的重要一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具有非常浓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本文从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的角度来解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其中关于实事求是、实践第一、统筹协调、人民至上的思想非常明显,它们之间有着深刻的实践理路、历史逻辑、理论素养和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作为奉行开放型发展战略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发展走向牵动着世界各国的神经,也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议论。西方国家由于在世界媒体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和拥有强大的国际传播力,成为国际舆论的风向标。当前,西方涉华舆论主要集中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模式、中国的和平外交、中国责任论和中国发挥全球领导者角色等方面。在上述问题中,西方舆论展现出了不同认知和复杂心态,但总体来看"负面中国"的声音依然  相似文献   

8.
由于《周易》本是一本讲占筮的书,《易传》又试图给它作一种系统的解释说明,所以,在古代乃至到了现代,一提起《周易》就难以拂去由于其保留有由巫术而来的神秘观念和迷信色彩。在刘纲纪先生看来,千百年来对于《周易》的研究,总的而论却正是发展了它的神秘主义、甚至迷信色彩的一面(包括大陆八十年代“周易热”中出现的所谓“预测学”、“相面术”、“算命术”、“风水学”等一类伪科学书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唯物主义的光辉。比如对被西方视为“东方神秘主义”的“图象语言”(黑格尔说是“图画式的概念”)——“卦象”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形态演变——从三权鼎立走向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氏族部落时代,有三种权力存在:酋长权、贵族权、部落成员权。酋长权和成员权出现得比较早,氏族部落中出现贫富贵贱,渐渐出现贵族阶层,随后也出现贵族权。远古以来,不但形成了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两大系统,在国家形态上出现东西不同的两种形态。一般说,西方继承的是氏族部落的氏族一般成员权,走的是民主的道路;东方继承的是酋长权,走的是集权的道路。这是一个有待解释的问题,有待研究的问题。为什么亚洲民族的政治、国家形态多是走向集权的路、专制的路?西方(严格的讲应说西欧)则一般都是走向民主的路?希腊、罗马,政治上是民主的,贵族有权,平…  相似文献   

10.
李键 《职业圈》2007,(21):9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已进入一个由分析到综合,部分到整体,诠释到创新的关键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澄清和明确,已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不能回避和必须要回答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迈克尔·波兰尼,英籍犹太裔物理化学家和哲学家,其主要著作《个人知识》提出长久以来人们忽视的人类认知理性中的一个重要层面,即缄默的理性。该理论对传统理性批判哲学思想的中的"权威""信念""传统"在科学发现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肯定了理性分析的重要地位。同时,提出在人们的认知运转中存在另一种与认知个体活动无法分离、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的隐性认知功能。甚至有人说,意会认知机制的揭示甚至是"哥白尼革命"式的发现。本文将通过对"个人知识"的探析,分析波兰尼思想对科学哲学的认识论向后转向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一书中站在"思辨哲学"的立场,对康德的道德哲学从三个领域进行了批判。第一,批判了康德的"自由意志"的抽象性,认为意志只有"外化",才能成为有限的意志,才会是真正的自由意志。第二,在对于"权利"的理解上,黑格尔认为康德只认识到了外在方面,其对于权利的划分是"混乱"的,反对康德将婚姻视为"契约"。第三,黑格尔认为康德的"动机"说会造成一种片面的主观道德,主张动机和结果应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的观点中来讨论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正确把握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将真理与价值结合起来。真理与价值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是唯物史观的根本方法,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洪刚 《文化学刊》2010,(4):178-182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一书,于2009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科学与人文研究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突出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正如丛书主编洪晓楠先生在丛书总序中谈到:科学和人文是一对孪生兄妹,二者关系密切而复杂,因而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文化学刊》2013,(1):171-171
刘万军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撰文指出,当前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西方现代化的弊病暴露,使世人对西方价值观产生了困惑。此时,西方世界急需一种全新的理论来填补西方的道德危机,从而满足西方社会在金融危机后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古老的饮食,豆腐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它承载着人们的历史记忆,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情感,其不仅蕴含着朴素的宗教思想,折射出民族精神,体现了人们对"和"的追求,而且在规范社会道德、促进文化认同,推动文化产业繁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各个区域之间豆腐文化的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是在文化的象征意义与社会价值上却有诸多相似之处,这是挖掘豆腐文化内涵现实意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杨文极 《文化学刊》2011,(3):103-110
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和哲学解放。思想解放唤醒了人的主体性,哲学解放要求哲学范式转变。从哲学思维方式上讲,哲学范式的转变,就是从"主客二元对立"的旧范式向"主客二元统一"的新范式的转变。它主要表现在:从远离人的空洞的抽象的旧范式向"以人为本"的充满人间气息的新范式转变;从领袖的"独白"的旧范式向领袖与群众"对话"的新范式转变;从静态的、横向的、共时态旧范式向动态的、纵向的、历时态的新范式转变,即从联系向发展的转变。这个哲学范式的转变,使近代哲学发展到了现代哲学。作为现代哲学的马克思哲学,它已实现了这种哲学范式的转变。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没有区分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特别是1924年以后的斯大林主义,甚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的应用直接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把对"文本"的应用直接等同于"文本"本身,这样就造成了许多误读和混乱。我们要理论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改变"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改变斯大林式的旧哲学的观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主客二元统一"的新思维范式。  相似文献   

18.
礼:从历史到哲学——孔子与儒家社会理想学说的创立韩德民一三代时期,学在官府。春秋以后,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和封建的解体,王官之学逐渐连同王朝史官而分布流散于列国。王官之学,无非礼学。国之大事,惟祀与戎。礼源于各种原始的巫术礼仪、图腾禁忌,所以祭礼是礼的集...  相似文献   

19.
泰国影视剧在跨文化传播中给中国的受众带来了不同的议题讨论,传播媒介通过设置议程进行文化解码,但在传播中常会出现因为文化的不同造成的传播隔阂和传播障碍。该文通过分析我国媒体和受众对泰国影视剧所关注的主要议题及报道原因为切入点,探究此类跨文化传播方式对提高泰语专业学生的泰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我国跨文化传播影响力的启示。将单一化的议题转化为多元化议题进行解码,提出进一步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文化囊括了人类创造出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化主体、文化客体和文化主客体关系基础上的深度自信,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发展一方面要继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要面对时代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基因,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厚滋养。增强文化自信,必须落实文化之"责",增强自觉的文化主体意识;坚守文化之"本",培育稳定的文化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