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语言的杂合性从语言学、文学和翻译学角度而言,都是一个有研究价值的话题。从语言发生学角度看,任何语言都是杂合性的,都会在与其他语言和文化交流过程中吸收其他语言在语音、语词以及句型结构的养分,形成杂合语言。从翻译角度研究杂合不是一个新的话题,如韩子满2005年就发表了专著《文学翻译杂合研究》,探讨文学翻译与原文杂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理解思想家巴赫金的作品如何跨越时间和语言,和这两者之间的关联。在这一过程中,巴赫金作品经典化的地位被确立,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本人试图探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巴赫金思想传播的重要轨迹,这也促使本人重新思索巴赫金的魅力为何长久不衰,以及其作品在当下的文学争论中是否依然具有吸引力。本人运用一种适用范围更广泛的翻译理论来支撑自己探讨巴赫金思想传统的方法,该翻译理论更多地从全球化视角和历史视角来理解翻译。  相似文献   

3.
我国翻译文学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已有的翻译文学研究大体可分为三种形态,一是包含在"翻译学"中的翻译文学研究,二是把"文学翻译"作为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的"文学翻译"研究,三是"翻译文学"的研究,即把"翻译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类型,属于文学研究及文学文本研究,这类研究最为薄弱。要建立翻译文学的本体理论,就不能简单地将"翻译文学导论"置于一般的文学概论或文学原理的框架结构中。必须以中国翻译文学为感性材料,以中国传统翻译文学理论为基本资源,构筑翻译文学的独特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4.
《翻译文学经典建构研究:以〈德伯家的苔丝〉汉译为例》并未将视野局限于翻译文学,而是针对经典化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对立,提出了经典度这一概念。作者以其强烈的批判意识和踏实的学风,深入探讨了翻译文学经典建构的独特品格,提出了翻译文学经典具有复数性的新颖论断。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汉代以来的近两千年问,经过多次翻译活动产生的翻译语言在汉语文学语言中留下的印迹是租为明显的。本文通过对翻译语言词汇及语法不尽垒面的论述,使读者意识到:翻译语言对民族语言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汉语文学语言在历史性地兼收了某些翻译语言的成分之后,无论是在其表意范畴或是在其表述系统上,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们较之于传统语言更全面也更精密。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的】1.理解语言与文学的重要关系,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2.理解词汇、语音、语法与文学的几个具体关系,把握文章的内容。3.学会从几个具体的角度,分析古诗和现代诗的语言。【教学重点】1.形象思维与语言的关系。2.语言的抑扬美。3.语言的整齐美。【教学难点】1.文中引用的古诗文与所证观点的关系。2.古代声韵如何构成诗句抑扬的美。3.不完全句、使动用法与文学的关系。【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自学与串讲相结合。2.通过解析一首古诗来分析语言的抑扬美、回环美和整齐美。3.精细研究课文的几个片断。媒体设…  相似文献   

7.
《鲁宾逊漂流记》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国内众多的译本中,方原译本堪称原作的经典再现。对此译本音形意等美的再现评析,我们可看出经典译作是经典原作美有效传递的结果,也是译者以自身文学素养和专业造诣将原作中的非形式系统和形式系统两方面内容进行结合,再现于译作中的结果。读者也可从中探寻到原作美在翻译中的传递过程,进而更好地体会原作及其译作的美。  相似文献   

8.
贾文娟 《山东教育科研》2014,(19):I0007-I0007
在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中,翻译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不可小觑。有不少文学家说:“文学是没有国界的。”翻译可以说就是一座连接不同国家文学作品的桥梁,正是这座桥梁的存在才让文学没有了国界。  相似文献   

9.
巩茗珠 《山东教育科研》2014,(12):I0009-I0009
文学翻译的构建是一个热门话题。文学翻译批评主要是指针对具体的文学译作或与译作有关的某种翻译现象所给出的评论。本书作为国内较早的以“文学翻译批评”冠名的理论著作,体现了研究的准确性,对该领域的研究起了示范作用。作者在书中探讨了文学翻译批评的一些基本问题,并结合实践进行了批评。作者还围绕翻译批评领域中的“文学翻译批评模式”问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演变要求文学翻译的语言应具有时代性,语言的演变必然推动文学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翻译文学经典建构研究:以〈德伯家的苔丝〉汉译为例》并未将视野局限于翻译文学,而是针对经典化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对立,提出了经典度这一概念。作者以其强烈的批判意识和踏实的学风,深入探讨了翻译文学经典建构的独特品格,提出了翻译文学经典具有复数性的新颖论断。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当代著名女作家卡罗尔·希尔兹的长篇小说《爱情共和国》讲述了主人公汤姆和菲之间曲折而又浪漫的爱情故事。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从爱情的伦理严肃性、伦理责任性和平衡性三个方面来分析小说所传递的爱情伦理观,揭示希尔兹对现代人的爱情、道德和责任等方面的伦理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的国际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界,关于世界文学问题的讨论已经成为一个热门且前沿的话题。翻译,尤其是文化翻译是评估世界文学不可缺少的因素。翻译使文学作品跨越其原初的语境,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在全球化语境下,翻译行为更多时候意味着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协商,并把社会、政治、经济、权力等作为协商的参数。本文从文化翻译的视角来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指导凌叔华创作的英文自传《古韵》,从而进一步审视第一世界对第三世界的翻译创作实践。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翻译受益于新的全球论坛,世界文学受益于翻译。  相似文献   

14.
丹穆若什对世界文学的三重界定肯定了文学翻译的重要性,即肯定了译者主体性在构建世界文学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从该定义出发,本文通过对比杜甫《月夜》英译本差异,发现译者主体性对原文传播视角的偏折、译本的可接受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论证了其在世界文学构建中的作用,并建议译者形成以接受语境为导向的主体倾向。  相似文献   

15.
郭灿 《考试周刊》2011,(25):29-30
《语言学与翻译语言》一书通过理论的阐述说明,问题的详尽讨论和实际例子的练习很好地解释了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加强了读者对语言学是如何用来帮助翻译创作,实现翻译语言描写,进行建设性的翻译批评的理解。总体来说,本书主要有四个特色:①研究角度新颖;②内容全面;③结构合理;④语言简朴。此书为学生和老师进行更深入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只是要通过语言的转化实现文字信息的传递,更重要的是能够把作家在作品本身中营造和渲染的艺术意境进行最大程度的保留,并通过翻译将其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从而使得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读者在阅读时可以像欣赏原文一样从中得到文字和思想上美的享受和启发。近代以来,西方势力渐入东方,从科技、商业到社会体制、文化风尚等方面都对传统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大量的英美文学作品,经过汉译后涌入中国社会,得到广泛流传。从质量上看,这些译本中有一部  相似文献   

17.
历来,风格的传达就是文学翻译中的难题,因此,作为风格传达中最关键的部分语言风格的传达,就成为再现原文艺术形象和艺术风格的中心问题。本文通过对《老人与海》三个中译本的分析,从译文与原作者、原作、以及两种文化的关系方面探讨了文学翻译中语言风格的传达,认为只有将原文与译文相融无间,译者才能成功传达原作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俄译历史研究表明,一部翻译文学作品能否在译语国获得其原语国的经典身份,需要原文文本、意识形态、主流诗学、译者以及特定时期的读者等几个重要因素合力完成。这些要素对于翻译文学作品经典的构建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9.
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是对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影响最大的一位德语作家,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主要文学成就是小说,生前发表的约四十四篇,生前未发表和没有完稿的约三十四篇。当代美国诗人兼剧作家W·H·奥登说:“就作家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土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  相似文献   

20.
方艳敏 《科学课》2009,(3):24-26
片段一:游戏导入,激发探究欲望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小猫钓鱼”的游戏。 生:(非常高兴地)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