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军 《文化遗产》2016,(6):137-146
正霍俊萍简介:霍俊萍,1947年出生,汉族。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淄博市五音戏剧院名誉院长。2006年,五音戏入选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她入选中国首批和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音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第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获得者。13岁考入山东省淄博市五音戏剧团,拜师学艺于著名表演艺术  相似文献   

2.
陈乐洋 《文化遗产》2022,(1):146-153+4-5
<正>北京东二环内的禄米仓胡同尽头坐落着一间五百多年历史的老庙——智化寺,其不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延续着一个五百多年的珍稀音乐类型——智化寺京音乐。自明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从宫庭传入智化寺,在清道光、咸丰年间,智化寺音乐从寺院逐渐传播到北京周边地区,是我国现有古乐中惟一按代传袭的乐种,被时人冠以"京音乐"之称,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是北京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3.
黄斌  柯琦 《文化遗产》2016,(4):112-120
正程良美,1940年生,湖北汉阳人,中共党员。汉剧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59年6月毕业于武汉市戏曲学校,并分配到武汉汉剧院从事汉剧表演艺术工作至今,1986年任武汉汉剧院演出团业务团长,1995年任陈伯华艺术基金会主任。他师承汉剧三生大师吴天保,长期钻研吴派发声、吐字、行腔的规律,具有调门高、底气足、气口好、吐字清的特点,深得吴天保大师亲  相似文献   

4.
正吴燕城,粤北采茶戏国家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戏剧协会韶关分会理事,曾任韶关市第五、六、七届市政协常委。主演多部采茶戏作品,包括大型古装戏《白蛇传》《生死牌》《恩仇记》《皇亲国戚》,大型现代戏《红灯记》《爱情审判》《一撞钟情》《人生路》《紫色风流》《青山水东流》《母亲岭》《霜雪山梅红》等。吴燕城的艺术人生,伴随着粤北采茶戏几十年的变革和发展。她是粤北采茶戏  相似文献   

5.
正宋光生,1940年生,河南邓州人,1954年小学毕业,开始跟随曹东扶先生学习古筝,期间自学了三弦和琵琶。1957年因弹得一手好筝,被招进邓县(1)刁河区业余曲剧团,1958年被正式调入县曲剧团,1962年参加河南省首届古筝研讨会,在音乐会上崭露头角,随后进入县曲艺队工作至1968年。改革开放以后,宋光生致力于板头曲和古筝的教学工作,同时在对板头曲、大调曲子及中国古代乐府音谱系统研究中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2008年文化部确定其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南板头曲代表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6.
正传承人简介:刘华,1943年出生,汉族,陕西省华县大明镇吕塬村人,著名皮影戏表演艺术家。15岁考入陕西省戏剧学院学习秦腔、迷糊、碗碗腔剧种,并学习板胡、月琴、二胡等乐器演奏。师承皮影戏碗碗腔大师潘京乐,以板胡见长,同时司职签手。1975年在北京参加全国木偶皮影戏调演,获得集体二等奖; 1976年在华县成立专业皮影剧团,任团长; 1987年在唐山参加全国皮影戏调演,获得集体二等奖,次年拍过电影《含  相似文献   

7.
正姚璇秋认为自己很幸运,赶上了潮剧的黄金时代。她以自己的真挚与努力,回报了这个时代。姚璇秋至今仍是潮剧的旗帜人物。她的艺术人生不仅是一个演员的成长过程,更是新时代潮剧艺术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的证明。钟哲平(以下简称"钟"):姚老师好!我代表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和《文化遗产》杂志社对您进行访谈。请您介绍一下您的艺术人生,谈谈您对潮剧艺术的感悟。  相似文献   

8.
高萍 《文化遗产》2022,(4):151-160
<正>传承人简介:党中信,男,汉族,1947年出生,陕西省合阳县行家庄村人,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合阳跳戏”代表性传承人。他曾在中央艺术研究院录制的跳戏《打瓜园》中饰演郑恩;在邓在军导演录制“自古华山”时饰演《淮都关》中的子都;在文化部录制的《昊天塔》中饰演杨六郎;在洽川国际诗经研讨会上饰演《战盘河》中的文丑,等等。他曾在行家庄村担任村干部职务三十余年,其间积极组织跳戏活动,收集整理和妥善保管跳戏剧本、脸谱、头盔、箱衣、道具、视频等资料,  相似文献   

9.
正陈燕芳(以下简称"陈"):过去六十多年,广东汉剧(以下简称"汉剧")的发展既跨越了时代,也跨越了世代。作为其间至关重要的传承者和见证人,相信您对剧种的历史和传承问题,应该有不少独得的观察体会。梁素珍(以下简称"梁"):感谢你们对广东  相似文献   

10.
正雷子文,男,汉族。国家一级演员,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第一届全国昆剧艺术节优秀展演奖等多个重大奖项获得者,曾任湖南省昆剧团团长、党支部书记、中国昆剧研究会常务理事、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1943年生于湖南省嘉禾县定里村,1957年入嘉禾昆曲学员训练班(以下简称"昆训班")学习,工净行,师从萧剑昆~((1))、彭昇兰等湘昆名师。1961年后又相继师从北昆花脸名家侯玉山,南昆名师沈传锟、邵传镛。擅演的代表剧目有《相梁刺梁》《嫁妹》《花荡》等几十部,其中尤以《醉打山门》(又叫《山门》)最  相似文献   

11.
王丙珍 《文化遗产》2022,(2):151-158
<正>传承人简介:孟淑珍,女,鄂伦春族,1951年7月2日生,黑河市逊克县人。她醉心于文学创作,奉献于鄂伦春族“摩苏昆”的调查、传承与研究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1956年,孟淑珍随同家人搬迁至黑河市逊克县新鄂鄂伦春民族乡,她在鄂伦春族聚居地受到了民族文化的浸染与熏陶。1979年至1986年,她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搜集并命名了鄂伦春族“摩苏昆”,并用50多盘磁带录制了几十篇“摩苏昆”作品,相关文本已陆续出版。2018年5月,  相似文献   

12.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在怀化市档案馆阅览室里,湖南省戏剧工作者李怀荪教授正在查阅研究辰河高腔目连戏的档案资料,由于我与这位戏剧教授相熟,故一边听他侃目连戏,一边阅览那一卷卷、一盒盒目连戏档案资料,顿觉身居在喜闻乐见的目连戏世界。  相似文献   

13.
<正>张爱珍简介:女,汉族,1959年出生,山西高平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晋城市上党戏剧研究院副院长。自幼热爱戏曲艺术,13岁考入高平县青年文艺培训班,主攻青衣、小旦。毕业之后,进入剧团,排演新戏《蝶恋花》,并于"文革"之后在晋东南地区首次排演古装戏。对上  相似文献   

14.
正刘延河,男,汉族,1960年3月出生,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沿河湾镇人①。自幼跟随在安塞县文化工作的父亲观摩、学习安塞腰鼓表演技艺。1976年,为了响应国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他中断学业到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沿河湾镇插队。在生产队劳动之余,还担任延安地区群众艺术馆文艺学习班腰鼓教练,参加了沿河湾镇组建的知识青年文艺宣传队,代表安塞县到延安各公社、县区巡回表演腰鼓,把此前通常在户外场地表演的安塞腰鼓逐渐搬上了舞台。1978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辰河高腔传承人口述回忆的整理及对辰河高腔文本中百年来呈现的一些变化,探讨辰河高腔及其传承人的生存、嬗变、发展轨迹与历程,寻求地方戏曲在新时期如何持续发展并继续传承的有效途径。口述历史的表述方式有助于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辰河高腔的延续原因和存在状态,并且可以将口述人的个案放置历史过程中重新加以验证。同时,还应从多学科的角度,利用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在地方戏曲的保存和继承方面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传承人简介:王向荣,男,汉族,1952年出生,陕西府谷县人。王向荣少年时代历尽坎坷,父亲早逝。他13岁就挑起生活的重担,干农活、打小工、挖煤掏炭、当瓦工,进入公社青年创业队后依然要承担队上繁重的劳动。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体验了人生,丰富了感情。受父母影响,王向荣很早就熟悉了许多民间曲调。1966年,文革风暴中断了他的学业。大学梦破碎了,王向荣便醉心于民歌,利用这段时间学会了识简谱及拉二胡、弹三弦,尽可能地找音乐方面的书籍阅读,逐渐向专业化艺人靠近。1970年,18岁的王  相似文献   

17.
正白明理,男,汉族,1943年出生,陕西清涧县人。初中文化水平,天生一副好嗓子,8岁开始拜师学唱道情,一生从事陕北道情的演唱与传承。现任清涧县政协委员,陕西省文联会员。大器晚成,64岁第一次参加陕北民歌大赛,荣获"陕西十大民歌手"。成名后,出版了《白明理清涧道情专辑》,参加了县、市、省、中央电视台等各类演出及比赛活动,荣获很多奖项,声名远扬,现为陕北道情国家级传承人。如今,75岁的他,老骥  相似文献   

18.
<正>苏州评弹是一种曲艺说唱艺术,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统称。苏州评话(俗称大书)只说不唱,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故事。苏州弹词(俗称小书)又说又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苏州评话和弹词均用苏州方言表演,江南地区广泛流行。台湾著名国学大师俞大纲称赞苏州评弹是"中国最美的声音"、"天籁之音"。2006年,苏州评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国家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积极予以扶持,但苏州评弹的发展环境日益恶化,如  相似文献   

19.
正王宏民,男,汉族,1968年6月生于陕西省合阳县黑池镇北黑池村,出身线戏世家。现为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团长,中国木偶皮影学会理事。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合阳提线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曾任渭南市一届、二届政协委员,连任五届合阳县人大常委会委员至今。其祖父王忠绪是著名线戏艺人,王宏民在继承家传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借鉴其它剧种的表演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敲、  相似文献   

20.
正传承人简介:王玉芳,1942年12月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宜政村,被称为"活在民间的阿诗玛"。2006年,叙事长诗《阿诗玛》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王玉芳被命名为《阿诗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也是目前惟一健在的《阿诗玛》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玉芳从小向父母学唱《阿诗玛》,年纪轻轻,就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金嗓子"。46岁时,参加了石林彝族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