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新词蕴涵大量文化感知信息,透视其文化蕴涵,笔者分析并探讨了中国特色新词的英译特点及相应的英译策略,以期进一步促进中国特色新词的英译实践和中国特色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并在各类新闻报刊中得到及时反映。汉语报刊新词英译是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和研究,对促进社会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以《中国日报》为个案研究,探讨汉语报刊新词英译的原则与策略,旨在为报刊新词英译提供思路与见解。  相似文献   

3.
《狼图腾》是中国当代作家姜戎的代表作,其英译版是由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完成的。基于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分别从"场域""惯习""资本"这三个社会学中的核心概念对《狼图腾》的英译本进行解析,以论证译者及其翻译行为在翻译实践中的社会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长恨歌》向当代人展现了唐朝的社会现实,其语言附着了浓厚的中华历史文化信息。文章以Giles英译《长恨歌》为例,对译文和源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该诗中文化特质词的翻译处理方法和文化缺失的原因,并指出在翻译过程中,对源文分析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彭祺  张兰琴 《英语辅导》2014,(2):158-160,16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翻译研究出现了语言学转向;随后的七十年代,翻译研究又转向了文化层面。近年来文学翻译研究中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 words)的翻译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文化负载词是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孙子兵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其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的精髓,便集中体现在类似“道”“天”“庙算”“五行”等文化负载词中。作者通过比较《孙子兵法》四个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探索典籍英译过程中文化补偿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描述、个案研究、文献研究、互文参照等方法,对《九歌》的篇数等颇有争议的形制问题进行辨析,阐明《九歌》有九篇而并非十一篇,进而论证形制研究在典籍英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组成部分,词汇直接体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能直观迅速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历史上社会发展的时期往往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高峰时期.在文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新词的翻译也极其重要,尤其对语言文化的传播.通过对对汉语新词的定义、来源的了解,分析新词翻译中存在的困难.为了解...  相似文献   

8.
周苏萍 《黑河学院学报》2024,(2):111-113+117
汉英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加上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得如何正确英译政治文献中的中国特色词汇成为无法避免的难题之一。以“直译与意译”“异化与归化”为代表的翻译方法与策略未能在翻译实践中将语言层面的操作与文化层面的取向统一起来。翻译写作学将翻译原则与方法进行梳理,提出“直译、意译、归译”三分法,并修正长期以来对“意译”的误解,将翻译中语言与文化的操作进行统一,既简化了翻译原则,又为同一原文衍生出多种不同译文提供了合理解释的依据,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翻译效果,从而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典籍是各民族创造的文明和文化的精髓,典籍的翻译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进国际间的交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文化图式理论为基础,以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英译为例来探讨中国典籍英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的中短篇小说主要通过英文期刊《中国文学》和“熊猫丛书”翻译传播到海外,然而学界对贾平凹的中短篇小说的英译研究却尚付阙如。文章以《中国文学》(英文版)(1980-2000)刊登的贾平凹中短篇小说英译本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对比等方法,探讨了《中国文学》选译贾平凹中短篇小说的原因:贾平凹知名度高,作品文学价值高;小说内容符合刊物办刊宗旨和理念;受主导翻译的国家机构和赞助人影响。文章发现贾平凹中短篇小说的英译主要具有三个特点:异归并用,准确传达原文思想内容;适当增补,充实人物形象和背景信息;酌情删减,树立正面形象。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性叛逆"是文学翻译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已经逐渐引起了翻译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林译《桃花源记》在翻译中进行"创造性叛逆"是由其独特的翻译观和翻译目的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王雁 《海外英语》2022,(15):39-40
巴斯奈特文化翻译思想的提出,打破了诗歌翻译的一元标准,为诗歌翻译开拓了新的视角。唐诗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自身具有极高的文学研究价值,其翻译作品同样具备很高的传播价值,理应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从文化翻译的视角研究唐诗英译可为诗歌翻译提供更多的借鉴,有助于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3.
朱玲 《英语辅导》2011,(1):192-195
典籍外译是向世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手段,而译才培养则是重中之重。(《中国文化典籍英译》是王宏印教授新出版的一部翻译教材,既是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系列教材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为硕士研究生编写的中国文化典籍英译教材。其体例编排颇具特色,内容选取涵盖中国文化的诸多领域,理论介绍与实践技巧均有涉及且分配合理,并且引入作者最新研究成果。本文将对该书的内容和特色作一评介,并对相关的典籍英译研究和译才培养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11年,《人民文学》英文版试刊,中国大陆的中国文学英译终于结束了一个长达十年的没有国家级期刊的时代。该文通过这本英文名为PATHLIHGT的期刊诞生背景,试刊情况的梳理,对该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一些建议,希望有助于该刊的长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开始登上国际舞台。电影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其字幕的翻译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从文化的角度出发,结合电影《一代宗师》中的实例,对电影字幕英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王道佳 《英语广场》2020,(36):41-44
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学经典著作,这些经典著作浓缩了国家、民族的文化,读者可以从著作中的文化负载词来更加深刻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化形势不断增强。中西方文化通过互联网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传承了无数文人墨客的优秀传统文化。如果我们想要让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让其他国家的人民知道和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就不能忽视对文学作品的对外翻译,尤其是对作为经典著作中的瑰宝——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笔者以目的论为理论指导,以杨宪益和戴乃迭所译的《边城》英译本为研究文本,并在此文本中摘取些许举例,来对文化负载词的运用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大力鼓励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下,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典籍英译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手段.而在各类典籍英译的过程中,出现了古代度量衡英译的难题.我国古代度量衡历史演变较长,单位较多,而且变化较大,典籍英译中很容易出现错误.本文以荷兰汉学家高延《中国宗教体系》典籍片段中的古代度量衡英译为例,探讨出古代度量衡的英译方法:音译+加注(度量衡简介及公制换算).  相似文献   

18.
减译是翻译策略的一种,也是译者经常采用的手段之一。翻译策略的采取往往与读者的体验是分不开的,在功能对等的视角下,不应单独从文本信息考虑,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以及文化的欣赏都应纳入考虑范围内。该文基于功能对等理论,对杨宪益、戴乃迭英译《儒林外史》中删减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旨在研究在中国古典文学的英译中删减会对读者的体验造成什么样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华英字典》是世界上第一部英汉汉英字典,其中较全面地收录了有关早期中国法律的各类中文词汇及其译文。《华英字典》对法律词汇和概念的呈现与解读为早期中西法律文化间的相互认知和交流碰撞营造了必要的环境,但其中也存在不少对中国法律的曲解与误读。字典中对中国法律文化的扭曲和失真一方面是由于编译者中文能力的客观限制,属于无意的误读,另一方面是译者受西方意识形态的控制与操纵所致,是一种蓄意的改写,它们均会造成法律文化信息传递的不准确,不利于中国法律文化“走出去”。因此,在大力推动中国法律文化走向世界的同时,由西人译介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典籍及相关著作的时代价值应得到重新评价和定位。  相似文献   

20.
新词是语言对社会变化表现最活跃、最敏感的部分,最能勾勒出这个时代的万千气象,反映当下社会的热点焦点。当代汉语新词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准确的英译有助于国际社会了解真实、全面、立体的当今中国。本文通过分析当代汉语新词的来源种类及存在的种种误译现象,提出了舶来词的回译、合成派生新词的语素层翻译、文化移情——相似文化意象新词的迻译、得"意"而不忘"形"——音译加注文化负载新词、填补意义真空——释译缩略类新词等避免和减少误译现象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