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吕西斯篇》中的对话被称是"最迷人同时也最让人困惑"的对话之一。笔者通过梳理《吕西斯篇》的对话,就三个最迷人的困惑之处展开讨论:谁是我的朋友、对立相属成为朋友、同类相吸成为朋友。重点区分爱者与被爱者,涉及好人坏人与友爱的关系。通过以上梳理和讨论,探究友爱问题的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以知识为主导的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关键在于企业积累、运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竞争,也就是如何对知识进行综合、提炼和创新,并使其在产业化中形成独特优势的管理.现在,知识正成为众多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和抢占市场份额的另一个新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著名的《理想国》中提出了"男女平等"的观念,这在当时的社会是很少见的。所以,很多学者认为柏拉图在女性权利的问题上是倾向于男女之间是平等的,但是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柏拉图虽然没有像别的哲学家那样极端地排斥女性,但是他的观念中还是充满了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这个在《理想国》中也是有所体现的。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从柏拉图的"男女平等"开始,分析柏拉图关于女性权利地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荀子·赋篇》不作于齐国,而是荀子居楚多年以后浸染南方巫祭文化的产物。从语体上看,它是庄重典雅的仪式性话语,不同于文献记载中君臣之间实际进行的说隐。《赋篇》带有明显的问卜遗迹,很可能是巫觋以时下流行的娱乐活动说隐对先王、先师举行的娱神祭祀。篇末《佹诗》和《小歌》相当于楚辞乱曰,是祭祀仪式的赋诵结束语。荀子虽是旗帜鲜明的唯物论者,但他并不一味反对巫卜,而是将祭祀、占卜等宗教活动纳入其礼学体系的构建当中。荀子居老兰陵讲学多年,将当时发生在楚国的某一次娱神祭祀仪式笔录下来,即为《赋篇》。  相似文献   

5.
对于宗密《原人论》中的三教关系,一种流行看法是儒道二教被纳入佛教的体系之中,有着"三教合一"、"三教融合"的明显倾向。实际上,这种看法是偏颇的。本文从儒道二教与宗密判教观的对比,以及宗密对儒道二教的批评与会通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儒道二教仍然在佛教体系之外,宗密对儒教二教批评与会通的意图仍然是要将佛教整体置于儒道二教之上。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作为20世纪西方伟大的哲学家,其本真地追问着存在,并将存在问题以新的面貌引入哲学视野,向现代人揭示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对存在的遗忘这一事实。海德格尔以存在为基点,对技术的本质进行了深入追问,将技术看作一种解蔽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上海女孩》是美国华裔女作家邝丽莎的一部畅销小说。作者以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和华裔女性的声音,描述了一对华裔移民姐妹俩之间的情谊以及战争、移民、身份和爱等主题。作者在小说中将真实的历史事件和虚构的故事情节穿插起来,试图通过文学想象来重构历史,以此来唤醒人们对战争以及移民经历的记忆。  相似文献   

8.
胡塞尔认为,作为普遍的本质才是认识论的现象学的研究对象。尽管胡塞尔沿用了传统意义上的本质术语,但是其本质的内涵与以往哲学大相径庭。基于《现象学的观念》一书,沿着胡塞尔对认识论的现象学的研究路径,即"认识是如何可能的",来探讨"本质"的内涵,然后通过本质直观来寻求认识本质的直观明晰性,以达到对绝对自身被给予性的把握,最后在本质变更法中对无法清晰地区分出不同的本质之"边界"等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朱志先  张霞 《文化学刊》2010,(4):157-160
梁玉绳《史记志疑》是清代研究《史记》的一部佳作,后人对其评价颇高。此书的形成大量借鉴了明代学者的汉史的研究成果,凸显了明代学人对《史记志疑》的巨大影响,全面深入的研究,梁玉绳对明人汉史学研究成果的借鉴与批判,对于进一步挖掘《史记志疑》的学术价值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庄子》内篇中的生态思想是一种大生态观,包括精神生态思想、自然生态思想和社会生态思想,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思想系统。其中精神生态思想是根本思想,按照庄子的观点,实现个人健康的精神生态的根本之道是忘掉小我,通过心斋、坐忘达到大我的状态,取消与他人、与他物的界限,与道为一。如此可达到与自我的和谐,实现精神生态的健康,可保持、恢复、建设自然生态环境,并能实现社会生态的和谐,最终成就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他人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赵静 《职业圈》2007,(8X):114-115
传统的文学研究观点中,读者被赋予了从属者的角色,他的任务就是从文学文本中去发现文本的意义。随着以读者为中心的观点的出现,读者的角色转换为类似作者的角色,对文本可以进行创造性的阐释。Brown和Yule针对读者对文本的阐释,从语言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角度对读者如何推理进行了归纳,认为读者可以利用框架理论的动态模式进行推理以获得作者的意图。文章从认知框架理论中的情景框架观和社会文化框架观分析短篇小说《女房东》。  相似文献   

12.
明代石祸是滇云历史上最为特别最为悲惨的重大事件,永昌诗人张含把这一历史事件写入《宝石谣》中,其友人杨慎随后创作了《宝井篇》。这两首诗同写石祸事件,但又各具特色、相得益彰,堪称滇云诗歌史上的杰作。  相似文献   

13.
呼涛 《对外大传播》2011,(10):44-45
本期选取《纽约时报》和路透社两篇报道分析点评,分别剖析了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和发掘数字背后的新闻。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文学研究观点中,读者被赋予了从属者的角色,他的任务就是从文学文本中去发现文本的意义.随着以读者为中心的观点的出现,读者的角色转换为类似作者的角色,对文本可以进行创造性的阐释.Brown和Yule针对读者对文本的阐释,从语言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角度对读者如何推理进行了归纳,认为读者可以利用框架理论的动态模式进行推理以获得作者的意图.文章从认知框架理论中的情景框架观和社会文化框架观分析短篇小说《女房东》.  相似文献   

15.
《礼运》是儒学名篇,人们论述其成篇时间和学派属性,都以《礼记》中的该篇为文本,而它经过了后人的添加之后,不少的错误认识却由此而生。《礼运》又见于《孔子家语》,以前,人们以《家语》为伪书,严重影响了对《礼运》篇的认识。相比之下,《家语》中的该篇实际更为可靠,《礼运》就出于孔子弟子言偃自记,当然是儒家的作品。其他如对于《礼运》大同思想理解的失误,也可以得到改正。  相似文献   

16.
《菜根谭》是由洪应明于明朝万历年间所著,此书不仅被誉为处世修养及管理科学宝典,其在治学思想方面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经验。《菜根谭》强调治学时要心地纯净且留存志趣,虚怀若谷且时常内省,于逆境中操存涵养且于实践中涉世入世等。其格言形式的语录看似通俗,实则耐人寻味,有关治学方面的奇珍宝训凝练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体现了十分深刻的教育意蕴。  相似文献   

17.
老子和庄子都提到"道不可言",认为在道与言之间存在一个悖论。其实"言—象—道:道寓象中,言象意道"的"象"思维模式,正是中国古人的诗性智慧所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与绘画都秉承了这一点。在灵动鲜活的"象"中,蕴藉着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蕴,也即"大道"。老庄之所以言论不休者,皆是以言语造象,以象意道。  相似文献   

18.
电影《建党伟业》始于一段惊涛拍岸的黑白影像,这无疑预示着当时的中国即将进入动荡的年代。武昌起义、孙中山回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袁世凯以战争为要挟攫取中华民国大总统地位并实行独裁、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知音》篇与西方的接受美学理论构成了跨时空的呼应,它们既有相通之处,又不尽相同,其中对读者的重视是中西文论对话的契合点。在反观和对照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梳理和发掘中国古代的接受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对技术本质的认识是技术哲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对技术进行社会治理的重要依据。技术决定论者在把握技术本质时是从孤立、抽象的前提预设出发,忽略了技术发展的社会语境,对技术本质的社会根源缺乏关注,不利于技术的社会治理。从技术与社会互动关系的视角出发来认识技术的本质,可以得出技术实在对人的依赖性、技术本质展现的社会过程性和技术进化的系统性等结论。把握技术本质的社会根源对于克服技术异化、实现技术的社会治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