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言的作品大多围绕乡村生活展开,写作风格大胆、激情奔放、思维开阔,尤其是其作品中处处充满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吸引了大批读者,形成了独有的"莫言式风格"。本文从莫言的作品入手,旨在探究莫言小说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2.
散文翻译中单凭表面直观的形式符号来全面准确认识原作的风格是不够的,风格中所蕴含的神韵、意境、气势等"非形式因素"也承载着重要的风格意义,刘宓庆先生把这些非直观的形式符号归为"非形式标记"。本文将以《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四)中的散文为分析材料,从"表现法"和"作品内在素质"两个角度探讨张培基先生英译散文中风格的再现。  相似文献   

3.
《小团圆》是张爱玲的一本自传体小说,自从2009年在台湾推出后,受到了很多人追捧,同时也掀起了学术界对张爱玲作品的新一轮研究高潮。通过对《小团圆》的阅读和研究能够发现,这本小说与张爱玲的早期作品有一种显隐互融、虚实相生的互文关系。本文将以《小团圆》为例,从其内容和写作风格入手,验证《小团圆》与张爱玲早期作品的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将意大利美声唱法的元音行腔借鉴到中国声乐作品娜仁高娃咏叹调《我们将得到永生》演唱中,并用两种语言行腔的相似之处,作为连接意大利美声唱法演唱技术与中国声乐作品的桥梁,来阐述《我们将得到永生》的创作特征及风格分析,从而达到歌唱艺术中的"以字带声,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被誉为"英国文坛移民三杰"之一,其独特的移民身份和跨越东西方文化的成长环境,使石黑一雄的小说带有天然的"跨文化"基调。在石黑早期作品中,他时常将作品的背景设置在他的"故乡"日本。但在出版于2000年的第五部作品《上海孤儿》中,石黑却将作品的背景设置在了20世纪30年代战火纷飞的"上海",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颇具特色的"上海形象"。本文从形象学角度入手,分析石黑一雄笔下"上海形象"背后所体现的"东方主义"与作家个人身份的重构。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的战争》用细腻和诗意的语言展现了女性从女孩成长为女人的生长经历和心路历程。本文在了解"成长小说"的叙事特征及研读和品味该小说的基础上,从主人公生理和心理成长过程两方面来阐述该作品蕴含的女性成长与反思观念。  相似文献   

7.
作为日本当代文坛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作家,村上春树和他的作品一再引起世界范围内的"村上热"。自2006年《海边的卡夫卡》出版后,村上春树连续10年入围诺贝尔文学奖,但年年失之交臂,令人惋惜。虽然村上春树未真正获得这一世界最高文学奖项,但丝毫不影响他的文学成就及影响力,其作品表现出的后现代性更具研究价值。本文主要从宏大叙事的消解、无逻辑的荒诞以及虚幻的"真实"世界三方面入手,结合具体作品,探讨村上春树小说蕴涵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及特征,希望能给相关研究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看上去很美》是王朔后期的创作,与他早期"痞子文学"的风格差别很大。差不多小说刚一出版就被导演张元看中,他用了将近六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本文将首先介绍王朔及其小说《看上去很美》,随后从情节的选择、主题的表达分析《看上去很美》电影改编的特点,最后探究影片《看上去很美》成功的原因,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屈原的作品中多次出现"路"的意象,这既有历史传承性,又体现了屈原作品的自身特点。本文将屈原中的"路"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分析了屈原作品中"路"的表层系统和内层系统,并进而从"路"切入屈原,从抗争与守贞、彷徨与超越、失落与企盼三个方面剖析屈原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0.
程红军 《文化学刊》2024,(3):133-136
詹姆斯·乔伊斯是爱尔兰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写作大师。他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被认为是“最好的英文短篇小说”,《伊芙琳》是《都柏林人》中的十五部短篇小说之一。笔者从主题、人物分析和写作技巧三个方面对《伊芙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借此来解析詹姆斯·乔伊斯的创作风格,即顿悟、第三人称与内心独白相结合以及象征主义的运用。其中以顿悟为重点,这种写作手法为后来的意识流小说开辟了先河,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和阐释乔伊斯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仲夏夜之梦》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著名作品之一。受时代因素和语言文化的影响,这部作品具有十分独特的语言风格,比如双关、反讽、幽默等,使这部作品独具莎翁特色。本文将从两方面影响因素入手,具体分析《仲夏夜之梦》的语言风格,以期为读者从语言风格角度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期诸多含有民间信仰叙事的小说中,渐次形成了一系列的或真或幻、或恍或惚、人鬼不分的离奇故事,使得这种小说平添了一种摄人心魄的怪异色彩、荒诞效果。这些作品把审美的目光关注到"民间信仰"这一精神领地,透过它来探究人生的真知、真谛,以及一种"民间—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13.
叙事结构以多样的形式组织着叙事作品的诸多单元,往往蕴藉着作品中最深的隐义。古代公案小说多所采用"缀段式"叙事手法,历代文学批评家就其优劣也是聚讼纷如。本文借鉴中西学者对中国叙事学的研究成果,并对公案小说"叙事学"展开基于实证主义比较研究,由此探究中国小说叙事手法的转变与发展,对公案小说"缀段式"手法进行评议。  相似文献   

14.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暗含着浓浓的思乡情节,审视了国民性,展现了自己别样的乡愁。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伊波利特·丹纳的"三要素"理论为我们研究萧红及其作品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本文侧重于从种族因素的后天特性、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民俗、战乱动荡的时代背景等角度来分析萧红的《呼兰河传》。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交流》2012,(4):40
1.来稿题材、风格不限,特别欢迎近年来拍摄的新作。来稿请标明"美摄欣赏投稿"字样;2.请注明作品标题,拍摄地点、时间,作者姓名,联系方式等;3.来稿请作者自行负责有关权益事宜,本刊将尊重作者的著作权;4.来稿一经选用,即付稿酬;5.来  相似文献   

16.
储光羲是山水田园诗派一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擅长五言诗,作品大都描写恬静的山水田园风光和农村场景,内容也丰富多样,总体表现出一种闲适情调。他的诗歌多以平正质朴、冲淡平和见长,于平淡中表达田园生活的闲逸格调。"质"是储光羲作品的主要特征,他受陶渊明影响较深,可以说是承继了陶氏的风格又有所突破。在他的诗中,"质"的美学范围有所宽化,诗歌内容、体裁以及语言都有所发展,因此,从"质"的角度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储光羲的整体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7.
当代作家徐则臣被认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其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徐则臣的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系列:"京漂"系列、"花街"系列(或者称作"故乡"系列)、"谜团系列",本文将选取《紫米》这一小说,运用叙事学、文本细读等方法,对小说的文本意蕴与文化隐喻进行细致的解读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小说是叙事的艺术,叙事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作品的审美效果。20世纪80年代,余华的先锋叙事通过对人性、现实的讽刺,对暴力、死亡的描绘,在当代文坛赢得了一席之地,并开启了先锋文学的时代。本文以《第七天》中的叙事艺术为中心,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即作品中圆形的叙事模式、以荒诞击穿现实的叙述方式、悲喜交融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9.
美摄欣赏     
《文化交流》2011,(1):48-49
1.来稿题材、风格、不限,特别欢迎近年来拍摄的新作。来稿请标明"美摄欣赏投稿"字样;2.请注明作品标题,拍摄地点、时间,作者姓名,联系方式等;3.来稿请作者自行负责有关权益事宜,本刊将尊重作者的著作权;4.来稿一经选用,  相似文献   

20.
正1.来稿题材、风格、不限,特别欢迎近年来拍摄的新作。来稿请标明"美摄欣赏投稿"字样;2.请注明作品标题,拍摄地点、时间,作者姓名,联系方式等;3.来稿请作者自行负责有关权益事宜,本刊将尊重作者的著作权;4.来稿一经选用,即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