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时代新人的培育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培育时代新人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为其提供文化滋养,为此,应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注重德行,以德修身;注重家庭,营造良好家风;热爱祖国,家国情怀;心怀天下,勇于担当。  相似文献   

2.
张红 《文化学刊》2023,(3):166-169
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楷模,他的崇高风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精神品质的生动结合。其“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自强不息”“崇实黜虚”“人定胜天”“公而忘私”等思想的传承和超越。分析焦裕禄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理念等方面的契合点,不仅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更好地弘扬,也为党员领导干部汲取传统文化养分、提高自身修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拥有璀璨的优秀传统文化,燕赵大地人杰地灵,燕赵文化丰富多彩,重大历史事件和名人层出不穷。本文将基于对河北传统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互联网和融媒体语境下如何传承和弘扬河北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议,提高河北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讲好河北故事,从而整体提升河北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艺术课程在道德教育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基于艺术课程传承发展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立德树人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5.
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与灵魂,它所蕴含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人文精神是当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重要支撑。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辛勤劳作,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谦逊平和,还激励了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民族特性。全球化的时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为更好继承与发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应从保护优秀传统农耕文化遗产,创新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内容,加强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教育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历史的凝聚和积淀,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的血泪与汗水,描绘了华夏大地上的大好河山和花草树木,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力量和思想力量,直到现在,依旧在现代社会中绽放无穷无尽的光辉。正因如此,该文以传统优秀文化为切入点,从文化传承角度出发,分析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逻辑内涵,并探讨其现实意义,列举出实践的方法和路径,希望能够给同行文化工作者注入更多新奇的灵感。  相似文献   

7.
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将其发扬传承下去是极其重要的。从研究背景和意义入手,分析当前社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现状,探究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路径,从注重个体养成提升自身礼仪文化修养,结合家庭日常注重礼仪教育,强化学校礼仪文化教育,提升学生个人素养、完善全民教育体系营造崇尚新时代礼仪社会氛围4个方面,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加强理想信念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团队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与实践人才,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让我们一起跟随“奋楫扬帆实践团”走进多彩佛山,深入社会基层实践,探索新时代、新青年的文明记忆。  相似文献   

9.
红船精神是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船精神寓意深刻、影响深远,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围绕革故鼎新的精神气概、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精忠报国的情怀担当和以民为本的宗旨信念四个方面重点探讨红船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渊源。旨在说明,产生于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历程中的红船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革命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还是新时代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崇高精神指引。  相似文献   

10.
刘岚 《文化学刊》2024,(3):162-165
在当代社会,无论经济如何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不可抹消,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健康成长的促进作用亦不容忽视。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二者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发展,这使得现当代文学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生根发芽,持续进步。由此可见,现当代文学既是传统文化的自然延伸,也是其精神内涵的继承和拓展。本文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了现当代文学是如何探索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为了在现当代文学的范畴内进一步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以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生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化,自古及今,延续发展了四五千年,在十五世纪以前一直属于世界文化的前列。十六世纪以后,西方文化迅速发展,中国落后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面对外来势力的侵略,奋发图强,努力前进,经过一百多年的艰苦斗争,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解决了民族危机,保卫了民族独立。之后又经过曲折的道路,一九七九年以来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文化也将气更大的发展。中国文化何以能延续发展、历久常新、虽衰复盛呢?这是因为中国文化内部含有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价值,经历了千年传承与积淀,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深,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同时,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和推动文化的繁荣进步,也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该文旨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思考,既要坚守传统文化的根基,又要与时俱进,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文化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寻找平衡和统一的路径,以确保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应积极担负起传承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当前广西高职院校在传承与发展壮族优秀传统文化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宣传力度与宣传广度不足、模式大同小异等困境,在深度宣传、课程设置、教育内容、创新创造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基于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方向和培养人才的定位,结合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特点与当前教育困境,该文提出了探索校本研究课程以建设示范性专业品牌、建设具有壮族元素的校园文化、搭建新媒体传播平台、融入思政教育、加强科研研究等改革路径,以期促进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及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会议上重点强调,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的洗礼,已经具备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中华儿女的基因当中,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思维和行动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所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其中凝聚着中华传统美德和价值导向,通过学习、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推动当前高校的文化主题建设,促进高校优良学风建设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化软实力是当今国际交流中文化竞争的内核。对中国来说,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来推进世界文化影响力,打造文化多样性的世界格局,是强化汉语国际交流地位的重要前提。目前,对外汉语教育和孔子学院是国际交流中文化交流的主要场景,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和产生影响的重要环节。在文化建设与国际交流中,二者发挥显著作用的同时,也面临传统文化内容挖掘不深、在文化交流当中造成他国文化危机等诸多问题。持续加大传统文化的挖掘力度,同时进行汉语国际交流的不断优化,将成为未来国际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的基本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朱博韬 《文化学刊》2015,(1):129-132
中华民族艺术教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自先秦以来便与中华文明进程同步,影响深远。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传统艺术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教育方式和优良传统。艺术教育应积极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辟新的途径,进一步提升其内在价值和外在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悠长厚重,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知旧守正""守正创新"是内蒙古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也是内蒙古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永葆活力的时代要求。本文对内蒙古优秀传统文化及其蕴含的价值作深入梳理,明确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分析现阶段内蒙古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创新遇到的问题,提出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要求下实现创新性发展的可能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渗透融合的现状和问题,包括经济利益导致传统文化被忽视、宣传重视程度不足以及融入机制不完善等。同时,以国有上市公司中国武夷为例,探讨了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渗透融合的因素,包括社会责任感、企业组织制度和员工参与度等。本文认为,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企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沟通方式等方面,可以为企业注入更多具备文化底蕴的特质,从而满足消费者对于文化底蕴的需求。最终,这种渗透融合的策略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对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探索,是在近代中国民族与文化双重危机的背景下展开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不仅对中国革命,也对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文化终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高校美育中的创新实践及改革方向,揭示传统文化在促进学生全面人格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传统文化中美育精神的历史文脉探究,分析出其与高校美育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在形式。主要思路在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育元素进行提取,为高校美育改革提供新的融合点,从目标、内容、理念、方法 4个方面,开拓出文化和艺术在高校交融发展的创新路径。进而凝练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育精华,为高校美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学术实践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