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的竞争说到底是城市文化的较量。岭南文化是穗港澳三城城市文化的灵魂,是湾区人民文化认同的根基。穗港澳三城发展了岭南文化,并展现出其独特的新面貌、精神特质与文化格局。搭建独具岭南特色的城市文化研究的理论框架,是提升穗港澳三城城市文化影响力的理论研究基础。该文探讨了如何借助岭南文化的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和文化创新,为穗港澳三城城市文化发展注入持久的内生动力。梳理粤港澳大湾区内起文化引领作用的广州、香港和澳门三座城市突出的岭南文化特质,并在此基础之上运用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理论来探讨港澳文化加快融入湾区文化的方法,领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推进岭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地建设人文湾区、魅力湾区。  相似文献   

2.
城市价值提升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提升城市价值的过程中,城市文化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是值得思考的。城市文化实力主要有四个方面构成,分别是文化价值吸引力、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知识生产力和文化体制引导力。佛山可以通过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内涵,保护城市传统文化,重塑城市精神品格;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城市升值提供新兴动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引进,提高文化知识生产力;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制定发展规划与完善配套机制等多种途径,使城市文化实力成为城市价值提升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辽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要培育沈阳城市文化,就要打响"辽河文化"品牌,全力打造"辽学"学术体系,全面提升人文历史形象,加强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打造高校新型智库体系。只有把沈阳固有文化资源利用好、优良传统发扬好、文化基因传承好,才能进一步增强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对象是城市文化建设,围绕建设"文化佛山"的总体目标,通过弘扬佛山特色文化、提升品位,加大文化在佛山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引领带动、支撑、持续的作用;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充分认识到在率先迈向文化强市的进程中,补齐城市文化建设的短板;将创新与弘扬特色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现象与思想支撑的出发点,使提升文化品位引导城市发展成为共识。建设文化佛山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加强城市凝聚力,使市民更具有幸福感和获得感;二是通过加大文化软实力策略、实现文产的跨界融合、增强城市整体形象来进一步提升城市长远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明确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价值意义、基本内涵和传承弘扬的原则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相似文献   

6.
文化文物资源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是国家的"金色名片",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对于传播博物馆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郑州地区为例,从文物资源社会开放、馆际交流及藏品利用、"互联网+"的运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方面探讨了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7.
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艺术课程在道德教育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基于艺术课程传承发展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立德树人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8.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将人文城市建设列为重点任务之一。作为曾经的"首善之区",古都文化发展、古都文化形象塑造是人文城市建设必须面对的重大命题。为了塑造"文化传承,彰显特色"的古都文化形象,显示文化遗产"活化"、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的特殊魅力,避免使古都保护在拆旧建新、拆真建假中陷入千城一面的尴尬境地,必须对古都文化形象的内涵与特征进行澄清、梳理,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深入探讨古都文化形象的塑造策略。  相似文献   

9.
乐山市作为省级文明城市,既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又是世界著名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胜地。该文旨在分析中国传统古村落代表性问题,借鉴日本对于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作战策略,提出一些对中国传统古村落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对传统古村落的概念与特点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前传统古村落遭受的威胁和挑战,包括城市化进程、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护传统古村落就成了非常紧迫的问题。希望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保护传统古村落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当地经济水平。同时,也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10.
文化具有延续性,企业文化必须传承,也必须创新.文章强调了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不断创新和完善企业文化体系,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着力创新, 构建适应公司发展需求的企业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1.
"农家书屋"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体现,是我国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均等化的关键,加强完善"农家书屋"建设,有益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步伐。本文针对"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意见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广府文化是人文湾区的重要文化内涵,是大湾区人文精神的主要来源。作为广府文化发源地之一的佛山,拥有丰富的广府文化资源,注重传承发展广府文化,反映了新时代文化发展的要求、充实了人文湾区的内涵、涵养了佛山精神。新时代佛山要在充分保护广府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广府文化资源、凸显人文湾区的主基调,努力做好广府文化教育、增强人文湾区的认同感,大力发展广府文化产业、打造人文湾区特色名片,积极推动广府文化宣传、讲好人文湾区精彩故事,为人文湾区的建设贡献佛山力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诸多挑战。年轻人搬入城市导致农村空心化,愿意传承非遗的农村年轻人则缺少资助,而许多城市又缺少传承和展示非遗的场所。以国家此轮新型城镇化为契机,城市管理者应把非遗保护纳入城市整体建设中,利用古建筑场所展示非遗,在城区中保留和修建非遗传承场所、城市标识,完善非遗产业园区内的硬件基础设施和社会生活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以非遗为核心,规划设计特色风情小镇,让非遗传承者参与城市建设,弘扬非遗,推动非遗在城市的传承。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基本内涵,为新形势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遵循。推动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特别是推动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2 015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由国际儒联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参与协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同志曾经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根基。家风文化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传承传统文化最有力的载体,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塑优良家风,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赋予家风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这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仫佬族村落是保护传承当地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场域。目前,在国家政策指导和资金扶持下,仫佬族特色村寨石围屯以旅游发展带动传统文化的保护,大勒洞屯以政府为主导的村落维护与文化建设,在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经济收入、民族文化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乱搭建、劳动力流失、民族旅游开发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以激发村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基础,调动村民保护古村落文化、民族文化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回归生活,才能真正守望并延续仫佬族村落的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17.
任平 《文化交流》2017,(3):68-72
正浙东中部三门湾畔,有一个叫三门的地方。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耕海牧渔,耕读传家,特别尊重自然、感恩天赋、家族聚居、重视人伦,传承了一批如三门祭冬、上鲍布袋木偶戏、高枧古亭抬阁、海游六兽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三门正积极推进"文创+",放大"三门祭冬"的体验效应。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将"二十四节气"体验文化一一对应到24个古村落,打造中国  相似文献   

18.
3年前,温州人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推出一项创新之举:开出全开放、纯公益、24小时不打烊的实体图书馆——城市书房。到今年,温州市已建成27家城市书房,有197万人次享受了城市书房的便利。城市书房获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等荣誉。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观念层面内涵丰富,在高校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价值予以充分肯定,对于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坚定文化自信,需要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形成文化自觉,同时要注重文化创新,坚持历史传承和与时俱进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新时代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杠杆。新时期的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面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当自觉肩负起复兴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该文总结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分析了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以及存在的痛点难点,最后提出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路径,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