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周大风(1923-2015),宁波市北仑区大碶人。他作的《采茶舞曲》风靡全国,享誉世界。周大风的茶韵天赋,离不开生他、养他的浙江大地。采茶舞曲出泰顺2016年在G20杭州峰会实景交响音乐会上,第二个演出节目采用了周大风的《采茶舞曲》,300多名采茶姑娘在西子湖翩翩起舞,给来宾留下了对江南、对中国的美好印象。问世50多年来,《采茶舞曲》久演不衰。1983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亚太地区优秀民歌保存起来,并被推荐为亚太地区风格的音乐教材;1992年亚运会上,还作为我国运动健儿的入场曲;又作为我国东方红  相似文献   

2.
一位老人在写自传,已写了100余万字。那天晚上,在这位长者素朴的杭州寓所里,我只看了他的部分章节,就被深深感动了。这是一个人的经历,但绝对不是芸芸众生的寻常故事。在他那风起云涌、跌宕起伏的命运交响曲中,有风雷激昂的时代强音,也有悠扬的民族文化乐章。他创作的《国际反侵略进行曲》被国际反侵略协会定为会歌,曾唱响全球;他的经典之作《采茶舞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亚太地区风格的优秀音乐教材”,至今盛唱不衰。他不仅仅是音乐家,更是教育家,他推崇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道尔顿制”,并一生致力于实践……这位长者便是周大风,…  相似文献   

3.
骆蔓  黄芸 《文化交流》2017,(8):62-64
正展厅的一角传来极细且柔的江南丝竹的背景音乐声,好像是《采茶舞曲》,两名中国女子正用龙泉青瓷茶具演示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生活化程式不同,中国茶道更具舞台艺术的表现力,演示如淡云薄雾舒卷自如于茶山之间,让前来欣赏的日本观众感叹不已,纷纷竖起大拇指而频频点赞。这中国茶道表演是"日本·浙江文化年"重头项目"龙泉青瓷生活主题展"中的主要节目之一,不久前在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日本是十分喜爱瓷  相似文献   

4.
正小时候,我的(埃及)老师教过我们一句话叫"求知哪怕远中国"。这是一句阿拉伯古语,老师解释说:"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古老,文化灿烂,知识像大海一样学不完。"从此我有个梦想,就是"去中国"。2011年和2015年我实现了我的梦想,到了中国的北京和上海。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2019年到杭州参加中国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为了求知,我和来自17个国家的31位朋友相聚在人间天堂杭州,这就是"有缘千里来相会"。研修班开办了20天,我把它称作"走进天堂·20天的故事"。在研修班的开学式上,大家互相认识,分享自己与中国的故事,和老师交流,一起合影,气氛热烈,而且大家都努力用中文进行交流。此次研修班的日程和内容安排得非常好,既有理论知识学习又有精彩的体验活动等,大家收获丰富,气氛  相似文献   

5.
单文 《文化交流》2003,(3):40-42
浙江省歌舞剧院合唱团不久将赴意大利参加第十届国际民歌合唱比赛,带去无伴奏混声合唱《八骏赞》《太阳出来喜洋洋》《牧歌》《二泉映月》和女声合唱《采莲曲》《半个月亮爬上来》《采茶舞曲》等曲目,以强大的阵容参加角逐。 在出访前夕,笔者采访了合唱团长、国家一级演员、著名青年歌唱家严圣民。严圣民这个名字与一连串骄人的成绩联系在一起:文化部组织的声乐比赛一等奖及两次优秀演员奖获得者、三次入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手”、2000第九届“步步高杯”全国  相似文献   

6.
影片《奇怪的她》和《重返20岁》属于"一本两拍",相同的故事发生在不同国家。故事情感不分国家、民族,全人类都能理解并被其深深打动,不存在无法理解的情况,但细节决定整部电影的真实与否,同样的故事发生在不同国家,一定会有不同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不同国家独有的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年     
正"天开于子,地辟于丑",牛是辟地的功臣,是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之象征。在勤劳的中国人眼里,牛是生活的盼头:每年立春前必定鞭春牛、舞春牛,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文化交流》杂志1986年创刊至今,已35个年头了。2021年,我们围绕讲好浙江故事,拓宽文化交流平台,在内容、  相似文献   

8.
老师的样子     
做老师这么多年,要不是朋友提醒,我还真不知道原来在大众的心里,老师有他固定的样子。在超市,碰到学生———问:"作业做完了吗?"这是老师的样子。在公车上,看见放学的学生,问:"今天的课都听懂了吗?"这是老师的样子。  相似文献   

9.
座山雕     
宗源 《生态文化》2013,(3):30-34
认识林宇生是因为一只秃鹫。林宇生是朋友王琦的朋友。王琦跟我说,他有一个朋友叫林宇生,住在大山里。前些天林宇生给他打电话说,有一天,他们一家人正坐在院子里乘凉,突然从天上"啪"地一声掉下个什么东西来,把全家人都吓了一跳。待细看之时,全家人又都被惊了一跳,那从天上掉下来的竟是一只大大的座山雕——王琦说林宇生他们那儿的人叫秃鹫为"座山雕"。王琦听了大笑,说人家《红楼梦》里是从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来,你可倒好,掉不下个林妹妹,竟然掉  相似文献   

10.
《文化博览》2007,(6):66-68
历史上很少有故事能像"特洛伊战争"的传奇故事那样流传至今!公元前8世纪,希腊行吟诗人荷马写下了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它们讲述了发生在特洛伊的两场残酷战争。在古希腊文明的全盛时期(前700~前200),特洛伊战争被视为希腊人早期的一段历史,阿基里斯和阿伽门农都是古希腊文化中的英雄,特洛伊也被誉为古希腊人获得辉煌胜利的地方。那么,这座不朽的城市特洛伊到底存不存在?这成为考古史上的千古之谜。  相似文献   

11.
精品展柜     
《对外大传播》2009,(8):63-63
《老外的中国情结》的内容定位是描写在中国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外国人的生活故事。这些老外来自不同的国家,讲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他们在异国他乡,感受生活,品尝百味。本书用大量深入的采访,生动幽默的语言记录了来自五大洲13个国家23个外国朋友的人生故事与中国情结。《老外的中国情结》分别以中、英文版投放市场,都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一位意大利朋友拿到书后兴奋地说:“太精美了!我一定要让我的朋友们都看到”。本书旨在让阅读者,特别是外国读者能在一个个故事中,轻松体验和感受不断进步着的中国。  相似文献   

12.
刘杨 《文化学刊》2010,(2):54-56
自古以来,奥菲欧的故事是希腊神话中最能赋予艺术家灵感的一个。以西方的经典歌剧来说,以这故事为题材的不下于100部,比较著名的有:雅科波·佩里的《尤丽迪茜》、克罗迪奥·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克里斯托夫·格鲁克的《奥菲欧与尤丽迪茜》、雅克·奥芬巴赫的《地狱中的奥菲欧》。"奥菲欧"以其特有的跌宕起伏的剧情吸引了无数音乐家,而这些不同版本的"奥菲欧"也以各自的艺术特色被后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13.
顾艳 《文化交流》2006,(1):48-50
由台湾联合昆剧团与上海昆剧团合演的新编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从上海国际艺术节和第七届亚洲艺术节巡回演出来到杭州,来到《梁祝》故事的发源地,颇有其溯源意义。该剧编剧是我的朋友台湾大学曾永义教授,海峡两岸在昆剧方面的互动最早是由他带动的。早在1990年秋,他参加了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好声音》是近期一档娱乐人民群众、影响广泛的节目,同时也是民间草根歌手展示才华的舞台。她的成功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我刊特组织本文以飨读者。似乎在一夜之间,从歌曲到故事、从节目到模式,都成为了热门话题。中秋之夜,全家人在一起观看"好声音巅峰之夜"一定会成为2012年中国人特别的记忆。《中国好声音》象征着精英阶层回归电视和大众审美趣味在电视中得到真正的尊重。定位准机会佳形式奇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定位为"大型励志音乐评论节目"。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评价道:"我觉得《中国好声音》正在  相似文献   

15.
《吕西斯篇》中的对话被称是"最迷人同时也最让人困惑"的对话之一。笔者通过梳理《吕西斯篇》的对话,就三个最迷人的困惑之处展开讨论:谁是我的朋友、对立相属成为朋友、同类相吸成为朋友。重点区分爱者与被爱者,涉及好人坏人与友爱的关系。通过以上梳理和讨论,探究友爱问题的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16.
舒姝 《文化交流》2017,(8):21-23
正最近,"仙恋"大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一片大火,"火光"充斥荧屏内外,一刷微信朋友圈,满屏尽是"三生三世"情,处处都有"十里桃花"香。不管是收视率还是网络点击量、口碑上都有不俗的表现,在东方卫视和浙江卫视的单集最高收视率破2,全网播放量突破300亿,成为毋庸置疑的现象级大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故事核心是中国观众喜闻乐见的唯美爱情故事,讲述了青丘帝姬白浅与九重天太子夜华的三生爱恨、三世纠葛的故事。原《三生三世》系列小说有庞大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前后,英国广播公司(BBC)集中播出了几部有关中国的纪录片。与将中英教育理念之间的冲突戏剧化的《中国式教育》和夸张溢美的《中国新年》相比,"客观中立"的六集纪录片《中华的故事》在海内外引来不少好评。一、《中华的故事》:全球影响《中华的故事》是通过传统电视媒体首先在BBC二频道和美国的公共电视台(PBS)上播出的。这两个渠道面向知识界,偏重文化口味,影响的是西方社会中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何宝民 《文化学刊》2014,(6):186-191
<正>沈从文的《摘星录》和《看虹录》一直是沈从文研究中的疑案。几十年来,人们始终没有看到据说收录这两篇作品的《看虹摘星录》,最后连是否真有这本书也众说纷纭。20世纪80年代后出版的《沈从文文集》收录了《摘星录》和《看虹录》,事情似乎有个结果。但读者和研究者又心生疑惑:两文在1944年已受到左翼的批评,被指为有色情倾向,1948年郭沫若判为"桃红色"文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言论集纳     
正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在2018年9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植根现实胸怀世界面向未来》一文中认为:怎样才算"讲好中国故事"?我以为,不但要让世界来听中国故事或者是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还要让中国故事变成世界故事,让中国故事为世界所需要,让当代中国涌现更多像李白、杜甫、曹雪芹那样属于全世界和全人类的文学艺术大师。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国文艺的高峰必然来源于中国文艺胸怀世界、放眼人类,在这个被马克思描述过的"世界文学"的时代,创造真正属于世界的中国  相似文献   

20.
本论文对被列入"企鹅经典丛书"的《聊斋志异》闵福德新译本进行了介绍和评述,从译本中《导言》与译者笔记的解读入手,以翟理斯译本为参照,分析指出闵译本最鲜明的特点,在于突破英语世界以往视《聊斋》为"奇异"鬼怪故事的娱乐消遣赏析视角,精准把握并着力传达了《聊斋志异》故事背后的"孤愤"情怀,这是英语世界《聊斋》传播与研究走向深入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