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回流”“回购文物”是近几年新生成的词组,熟悉的人不多。相反,在国人记忆中扎根的是“文物掠夺”“文物流失”“文物走私”等内涵沉重的话题。百多年来,大量的中国文物流失成为国人挥之不去的沉痛,中国文物回流是国人敢想而不敢信的心结。斗转星移,时代进入新千年,国内艺术品市场不仅成火爆之状,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亦开始加速回流,并成为国内收藏机构和收藏家们追捧的对象。《淳化阁帖》的漫漫回归路被收藏和书画专家称之为“祖帖”的千年国宝《淳化阁帖》,以450万美元之价在美国被我国收购,于2003年4月14日入藏上海博物馆。7月25日,…  相似文献   

2.
《文化交流》2006,(1):82
2005年12月18日,一套收录全套大龙票、小龙票、蟠龙票等在内的国宝文物邮集——中华龙邮》在浙江省图书馆举行首发仪式。为纪念中国邮政开办110周年,在神舟6号飞船搭载“大龙、小龙、蟠龙”邮票成功飞天后,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印刷了《中华龙邮》首次向全球限量发行,经国内外公证机关公证,全球仅限量发售300套。集邮爱好者和文物收藏者可到浙江省图书馆二楼贵宾厅发行中心一睹“大龙”风采。邮品将由浙江省图书馆发行中心接受订购。据了解,这套邮集是一次国宝级文物邮品的大展鉴,由清代卷、民国解放区卷和新中国卷组成,汇聚了168枚旷世罕见的…  相似文献   

3.
晋华 《旅游世界》2023,(7):72-77
“和亲”是中国古代为维护王朝统治而进行的一种政治行为,不管是汉朝的昭君出塞还是唐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都属于这种情况。在清代,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笼络当时的蒙古王公,实行了长达百年的满蒙联姻政策,而赤峰市是清朝皇室下嫁公主最多的地区。清代赤峰地区为塞外重地,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到乾隆年间,先后有七位公主奉旨下嫁至此。公主们远离家乡肩负使命来到漠南草原,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换来和平与稳定。赤峰博物馆“和同一家”展厅中,“草原姻盟”板块展出了包括公主朝服、配饰,清代官窑瓷器,清代佛教文物及生活用品等珍贵展品,多方面展现了公主厘降(王女下嫁)塞外的草原生活,宛若徐徐展开一幅清公主下嫁塞北、建设草原、民族融合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4.
漫叟谈诗     
李仲元 《文化学刊》2011,(1):165-171
(一)张先《十咏图》1955年,艺术品拍卖市场出现北宋张先《十咏图》,流失多年后,又重现庐山真面目。北京故宫博物院以1800万元之高价入藏。真文物收藏之幸事也。张先,字子野,湖州人。  相似文献   

5.
国内有保存完好的文庙百余处,保留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其中清代皇帝写的匾额、楹联最多,且保存较好。解释匾额、楹联上的文字内涵,有助于人们了解孔子思想、儒家学说和清代帝王,更好地保护文庙,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初期,日本人类学家、考古学者鸟居龙藏就注意到了位于内蒙古赤峰市郊的那片褐红色山峦; 1922年至1924年,法国自然科学博士桑志华多次到过赤峰,发现了2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1930年,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永辗转到达赤峰,收集了一批新石器时期的石器和陶片; 1955年,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尹达在他所著的《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书里,首次将赤峰及周边地区发现的诸遗址称为红山文化。红山文化是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原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一项规模浩大、纵贯历史、横跨中外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由浙江大学和浙江省文物局编纂出版。项目首次在全世界范围内对现存自先秦至清代的纸、绢(含帛、绫)、麻等材质中国历代绘画作品,在全面系统的调查、整理、考证基础上拟编纂出版62卷200余册,拟入编绘画作品12250余件(套)。其中,国内藏品9000余件(套),国外藏品3250余件(套),许多作品都是长期深藏于海内外文博机构的国宝级文物。  相似文献   

8.
绍兴是黄酒的发源地,因此在绍兴众多的民俗文化产物中,诞生和发展了一种与酒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雕塑艺术——绍兴花雕。清代梁章钜在《浪迹续谈》中记载:“最佳者名女儿酒,相传富家养女,初弥月,开酿数坛,直至此女出门,即以此酒陪嫁……其坛常以彩绘,名曰花雕。”这是绍兴花雕名称的由来,白此,由清代中期开始,绍兴花雕一直作为绍兴特有的民间艺术品流传于世。  相似文献   

9.
文物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世界化进程中应对全球化冲击、保持文化主体意识的基本因子,是国家和城市构建城市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的坚实基础。以武汉市竹韵堂竹雕博物馆为代表的私人博物馆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传播和产品开发上具有其他企业和文化事业单位难以企及的优势。因此,依托于武汉竹韵堂竹雕博物馆馆藏竹雕艺术品,进行竹艺术文化研究、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竹文化产业园建设,是对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的强有力支持,也是博物馆自身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正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当下,"时间的意义"被无限放大。2020年9月,一场名为"永远有多远"的跨界艺术展览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开幕,展期至12月13日。展览由该馆联合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共同推出,有10家文博单位和24位艺术家参加,展出80组件文物藏品及26件艺术品。  相似文献   

11.
一、森林文化的起源和形态 吉林省桦甸市地处长白山富尔岭支脉西部的松花江上游,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让这块土地赐予人类丰厚的物产。所以自古以来就是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等不同称呼的满族先民渔猎生息的宝地。这里既有原始时期的寿山仙人洞遗址,也有新石器时代的三道通遗址,还有国家级保护文物——唐代渤海国的长岭府遗址(即现在所称的《苏密古城》)。  相似文献   

12.
三星村遗址位于江苏省金坛市西岗镇三星村,总面积5万平方米,其中心墓区约为2万平方米。在长江下游地区如此大规模的遗址较为少见。目前共发掘面积64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代不同时期墓葬1000余座,灰坑55个,房址4处,出土大批珍贵文物,有许多均属国内首次重大发现。三星村遗址的年代,从发掘的文物标本及碳14  相似文献   

13.
最近,来自法国一家专业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艺术品交易额约为550亿元,中国在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所占的份额高达33%,而美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交易额仅占30%,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拍卖市场。  相似文献   

14.
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一座失踪王陵的发现——中国文物与考古选集》(英文版)一书是许多文物考古专家所写的文章结集。这些文章集中介绍了中国文物考古发掘的重大收获。如:辽宁营口金牛山的发掘,广州汉代南越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不可移动文物风险事件频发,保险作为风险预防与补偿的有效机制对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具有重要价值。首先,基于传统可保性理论阐述了不可移动文物的可保性难题,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条件两个角度论证了不可移动文物的可保性,为中国不可移动文物保险提供理论前提。其次,从中国文物保护体制的制度惯性、文物保护领域中保险市场对政府的依赖关系、保险机制参与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和不可移动文物的准公共属性等方面论证了中国发展不可移动文物保险应由政府主导的原因。最后,具体阐述了政府主导发展不可移动文物保险的路径: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险法律建设、加强政府政策性支持与制度性保障、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的保险运行的新模式和政府主导推进不可移动文物风险预测与评估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晚宋权臣贾似道是宋季影响最大的艺术鉴藏家。恩荫入仕的贾似道迫切需要文学艺术来装点、打造风雅儒帅形象,金石文物粉饰太平的功用又契合了他好大喜功的心理需求。权位为贾似道的艺术鉴藏提供了财力、物力,使他能无所忌惮地搜罗、索要、侵占大量艺术品,并进行专人专项管理。他召集门客刊书刻帖,聚集文士品赏艺术、悠游唱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宋季风雅的繁盛。在收受雅贿、以艺术品为介质进行钱权交易的同时,贾似道又将艺术品用作权力斡旋的武器。他的艺术鉴藏呈现着权欲的底色,文雅风流中掺杂着贪、诈、粗、豪的权贵气息。后世往往因贾氏的权奸身份而贬低其艺术鉴藏成就。这段建立在权位基础上的团队协作式的艺术活动,打造了鉴藏史上的辉煌,也见证了晚宋政局的贪腐奢靡之风。  相似文献   

17.
坐落在北京亚运村的中华民族博物馆是一座收藏、陈列、展示和研究中国56个民族文物和文化、艺术的大型综合性人类学民族博物馆,也是集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民俗风情、歌舞表演、工艺制作以及民族美食为一体的大型民族文化基地。博物馆内建有陈列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陈列馆、4000平方米的文物库房。同时按1:1的比例建造了40个民族的200座建筑。馆内收藏民族文物和用品10万件。这里建有国内最大的铸铁雕塑以及仿真  相似文献   

18.
中华瑰宝     
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大部分来自清宫旧藏,而宫中收藏的开始,可上溯至宋朝初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宋朝时期,宋太祖重视文教,建秘阁,将书籍真本和内府古画墨迹藏于秘阁之中,成为北宋宫中的博物馆。今天,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部分书画和铜器,在当时已有记载。故宫承续的清宫旧藏,有的藏品出自清代宫廷,足以代表清代的工艺水准;也有的来自友邦馈赠、臣民献纳,珍奇稀有自不待言;弥足珍贵的是,  相似文献   

19.
2007年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市场上成交总额达到236.9亿元人民币,比2006年增长41%,中国已经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艺术品市场。中国艺术家单幅作品的最高涨幅达到2000倍的现实,打翻了艺术家平静的画布,每个艺术家头顶已经悬起  相似文献   

20.
2000年12月,世纪之交,一项牵动海内外的工程浮出水面——中国三峡博物馆近期将在重庆市破土动工。 这个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博物馆,拥有30万件文物的保存空间,将把三峡文物抢救与保护的成果完整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人们评价,三峡博物馆的兴建,标志着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物抢救发掘工作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