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甲骨文、铜器铭文看商周时期女性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周是华夏制度文明确立的关键时期,正是这两个王朝的更迭完成了由父系制的高级阶段向父权制时代的过渡,因此,商周是考察中国古代女性地位变迁的一个重要时期。卜辞、铭文等文献中的一些资料证明,在父系制处于高级阶段的殷商时代,女性仍然有着比较高的地位;到了西周,随着以周礼为标志的父权制时代的到来,妇女地位一落千丈,为后世巩固和强化男尊女卑的性别等级制度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说:“对外宣传工作是党的一项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工作。”他要求“积极改进和切实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外宣工作在扩大开放中的舆论先导作用”。要达到这一要求,仅靠常规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地方外宣工作作为全国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解放思想,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几年重大灾害性事故频频曝发,各界-片哗然.虽然每一起事故都会引来一轮新的调查、一轮强烈的批判、一轮满腔怒火的谩骂、-次新的官场地震……但治标不治本的处理方式显然不能根除隐患,重大事故仍旧在发生,政府部门俨然是救火队,国家的公信力大打折扣,那么问题的症结究竟在那里呢?  相似文献   

4.
大江之源     
王虎 《对外大传播》2004,(5):64-64,F003
  相似文献   

5.
民族关系是当今世界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一位研究国际事务的比利时朋友在来信中写道:“在世界总形势发生巨变后,许多国家出现了尖锐的民族矛盾,有的甚至演成了战争。而中国,据说是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国家之一,情况却大不相同。不知这是由于政府采取了明智的政策,还是这些民族自身认识到  相似文献   

6.
胡启伟 《文化学刊》2022,(3):121-12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教育元素。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积极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美育资源,将其融入到高职院校学生的美育中,不仅提升了高职院校学生美育的质量,也在美育中促进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基于此,笔者分析了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美育的内在关联性,并随即提出了优秀传统文化在美育中的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企业任何的调整与变革都是以原有企业员工知识的扩容与能力结构的更新为前提的,所以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体现为人才的竞争,更确切地说,是人才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8.
窦贤 《文化交流》2009,(4):66-69
住在黄河边,亦曾行走于大河上下,所见黄河石多多,但到青海贵德,方见天下黄河石之大气象者皆汇集于此。出西宁,南行越湟中,翻过海拔近4000米的日月山支脉拉鸡山,就到了贵德。让贵德名扬天下的便是那句“天下黄河贵德清”。黄河由龙羊峡入贵德,自西向东穿过拉西瓦峡,又从松巴峡出境,  相似文献   

9.
周子云 《职业圈》2011,(10):20-21
我们知道,企业任何的调整与变革都是以原有企业员工知识的扩容与能力结构的更新为前提的,所以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体现为人才的竞争,更确切地说,是人才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10.
五彩之鸟是为凤,东方的凤,则由于部族力量的强盛和王权的统一,逐渐影响到四方,一度成为华夏的共同信仰。商凤的文本记载和考古实物之间,存在两个层面的不吻合。“鸮”作为商人崇信,而周人极力诋毁的原型性形象,最有可能是作为旧文化象征而存在的“商凤”。西周以降,凤鸣岐山神话的建构过程,同时也是史前到殷商时代崇拜的鸱鸮神鸟或者说鸮凤被雀凤,即商凤被周凤、东凤被西凤逐渐取代和替换的过程。周凤的真正定型应该是在穆王时代,昭穆之际风云变幻,王权遭遇空前的危机,也由此带来了周人的寻根问祖,并以此强调其权力合法性,艺术表达的突变正是其最大政治诉求的体现。在这个危机时刻,周人通过直接寻求族源性的文化支持,最终摆脱了殷商的旧俗。当西风(凤)压倒了东风(凤),周人建构起华夏一统的新王权神话谱系,周凤从此取代殷商各族之凤而成为唯一性的王权象征。这就是周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始终有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即对文化问题的关注,也可称之为“文化关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首先是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和关于中西文化的讨论。至90年代,这种文化关注更多地进入学术领域,在大众参与层面似乎有些沉寂。进入21世纪,对文化的关注由学术领域再次进入社会公共领域,例如,多年以前就有关于儿童读经的讨论,后来有人将其付诸实践,儿童读经的学校至今一直存在。从2004年中国内地恢复公祭孔子以来,各地举办的祭孔活动、“百家讲坛”播出的《〈论语〉心得》以及随之兴起的一系列传统文化大讲堂都是“文化热”的一种表现。2005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国学院;2009年11月,清华大学也正式成立了国学院。  相似文献   

12.
《影响中国茶文化史的瀑布仙茗》一书,系余姚市茶文化促进会编撰,前不久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有识之士推荐它为好书,堪称一项茶文化工程。深究绿茶之源茶源于中国,兴于亚洲,传播于世界,茶的故乡在中国。而茶的原产地在哪里?中华大地上关于茶的原产地有多种说  相似文献   

13.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具有高度象征性的艺术品,集历史、艺术和科技价值于一身,是具体技术的产物。对于青铜器的研究和著录,从宋代开始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研究内容可概括为名称、铭文、形制、纹饰、功能、制作六个方面,对应于器物学、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科技史等学科。学科形成范式才能持续发展,新学科的建立和学科间的交差是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宋代形成的金石学属于史学和古文字学范畴,民国初在西学影响下发展出的古器物学和考古学,以及略晚的科技史,都在以不同的角度研究青铜器。本文从青铜器图录所提供信息的角度,探讨不同学科对青铜技术的关注程度,并试图借以说明青铜器研究及图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具有高度象征性的艺术品,集历史、艺术和科技价值于一身,是具体技术的产物。对于青铜器的研究和著录,从宋代开始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研究内容可概括为名称、铭文、形制、纹饰、功能、制作六个方面,对应于器物学、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科技史等学科。学科形成范式才能持续发展,新学科的建立和学科间的交差是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宋代形成的金石学属于史学和古文字学范畴,民国初在西学影响下发展出的古器物学和考古学,以及略晚的科技史,都在以不同的角度研究青铜器。本文从青铜器图录所提供信息的角度,探讨不同学科对青铜技术的关注程度,并试图借以说明青铜器研究及图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职业圈》2005,(10):51
眼镜行业如此暴利! 2004年,眼镜行业被评为十大暴利行业之一.一个孩子戴眼镜,一年要换几次,每次配镜都得花上几百元,而进货成本竟只需要几十元,利润回报率竟高达1000%以上.餐饮业有一句顺口溜"炒熟炒熟,对半出头",是说餐饮业利润回报率为50%.这已经是较高的利润了,可在眼镜业却有一句顺口溜:"20元的镜架,200元卖给你是讲人情,300元卖给你是讲交情,400元卖给你是讲行情".由此可见眼镜的利润空间之大.  相似文献   

16.
9月24日至26日,中国(上虞)·越窑青瓷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上虞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以及韩国、日本等地的50余位古陶瓷领域专家学者和各窑口代表性传承人齐聚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就瓷器的起源、制瓷技艺的传播、越窑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升发展青瓷产业等议题进行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17.
也许您在大江南北的一些大寺庙中,瞻仰过铜铸的、泥塑的、木雕的甚至是勒石镌刻的五百罗汉形态各异的生动形象,但在宁波天童古刹旁的南山景区里,我却观赏到别开生面的五百罗汉群雕,它们既不是铜雕,也不是泥塑,更有别于木雕,而是用独树一帜的艺术手段,利用大自然造化的奇树异根,施之难以揣摸的神来之刀,创作出别具风貌的五百罗汉根雕群像,其天然的韵味,创意的奇妙,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着实让你的眼睛为之一亮。我不由得急于探问起这组精妙的根雕艺术品出自谁家高手?南山景区的总经理史安福先生让我如愿以偿,在他的精心安排下,我驱车专程造访…  相似文献   

18.
管小军 《职业圈》2012,(9):15-15
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即把企业员工个人目标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企业文化具有约束作用,形成舆论压力、理智压力和感情压力;企业文化具有凝集作用,使员工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共同体意识;企业文化具有激励作用,是企业发展的加速器;企业文化具有辐射作用.塑造着企业的形象。在中国石化首届催化剂制造工技能竞赛中,湖南建长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长公司)6名选手参加。5名选手获得比赛前10名,并包揽冠亚军。在中国石化催化剂分公司历届消防运动会上,建长公司取得金牌数超过2,3。一个仅有300余员工的建长公司为何如此活力四射?笔者带着这个疑问做了深入地调查。发现建长公司的活力之源来自于和谐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中华秋沙鸭是世界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目前,全球仅存不到1000只,被称为"鸟中大熊猫".在江西龙虎山就有这样一位生态护林员,名叫肖冬样,10多年来,他坚持拍摄并写下观察日记,详细记录中华秋沙鸭的来去时间、数量以及活动规律和生活习性,拍摄了20多万张照片、1万多G的视频,形成了研究中华秋沙鸭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20.
连晨希 《文化学刊》2023,(1):223-226
祭祀礼仪作为“五礼”之首,是古代国家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政治功能和文化价值。祭祀活动就是通过具体的礼仪形式来表达祭祀者的诉求。在清代,采用的是满洲祭礼和汉族祭礼并行的模式,满洲祭礼的全族性与平等性,无法像汉族祭礼那样彰显皇权至尊。清代满洲祭礼发源于满洲民俗与宗教信仰,在入关之后,清代帝王在保存满洲民俗和宗教特色的基础上,对祭礼进行了改造,在皇太极于崇德元年(1636)称帝后,开始出现分流,部分祭礼向汉制靠拢。文章主要通过对满洲祭礼入关前后的缘起、收缩及流变情况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丰富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