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渔(1611-1679),字笠翁,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戏剧理论家,同时又是戏剧创作和导演的实践家.他晚年写成的《闲情偶寄》等著作,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戏剧创作、演出各个方面的问题.全书结构严谨,气度恢宏,始如抽丝剥茧,终至意绪幽远.由于李渔谙悉编剧技巧,熟知剧场关节,精通戏剧法则,了然观众心理,所以在《闲情偶寄》里提出了一些常人无法解决的问题.笔者曾数次读《闲情偶寄》,深为李渔对戏剧的精辟见解所折服,每有所感,信笔泚之.现整理数条,求教于万家.  相似文献   

2.
李笠翁是17世纪中国杰出的戏曲理论家和一位不可多得的科普作家。他的专著《闲情偶寄》,自居室至庭园,举凡饮食烹调、养花种树、医疗养生,无所不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科普小品集。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详细研究了李渔《闲情偶寄》艺术中关于艺术设计方面的内容,结合李渔的人生经历,解读了其在艺术设计方面的诸多宝贵理念  相似文献   

4.
王少华 《档案》2011,(5):36-41
一、改造历代编剧杂说以求规范题材 一些治中国戏剧史的学者常把《闲情偶寄》看作是与王骥德《曲律》相对峙的作品,认为是李渔对《曲律》不满,而有订正续补的意思。从戏剧史的发展过程来比较明末清初这两大戏剧理论专著的审美异趣,对中国古代戏剧理论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明清之际,我国古典园林艺术趋向于成熟,李渔的《闲情偶寄》的问世成为当时园林艺术发展新的高峰,其中也融汇了戏曲的特征,并展现出多元化美学价值。本文以《闲情偶寄》作为研究内容,发掘古代园林艺术发展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李渔(1611-1680),一生跨明清两代,饱受战乱之苦.中年家道中落,靠卖诗文和带领家庭剧团到处演戏维持生计.《闲情偶寄》是李渔的重要著作之一,主要包括《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部》《种植部》《颐养部》八个部分.本文主要根据李渔的《居室部》探究李渔的居室设计思想.全文共三章,通过对李渔所处时代背景下居室设计思想的分析,对《闲情偶寄》居室部中设计思想的研究,获得对现代居室设计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闲情偶寄》是明末清初文人李渔代表之作,作品中详细论述了生活设计和戏剧艺术,展现出中国古代生活最细腻和最闲适的一面。李渔的居室设计艺术理念表达出高雅的艺术情感和丰富的生活创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后世居室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9.
沈新材著1998年间月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由“李渔的家世生平”、“李渔的思想品格”、“李渔的创作”、“李渔的文化建树”四章组成,计326万字。李渔是明末清初的文化巨人。他不仅是著名的戏曲家、小说家、诗人。词人,还是卓有成就的戏曲理论家、史论家;此外,他在编辑出版、园林艺术、戏曲活动、旅游、教育等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由于他地位不高,思想复杂,过去对他的文化艺术成就评价偏低。本书作者积十余年之功,发表李渔研究论文数十篇。在出版专著《李渔与无声戏)、(李渔新论)之后,又推出(李渔评传),作为李…  相似文献   

10.
陈望衡新著《当代美学原理》(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版),以其崭新的视野、精彩的思辨、严谨的体系和独创的话语,刷新了美学一度沉闷的格局。这本发散新思维色调的专著,是陈望衡近年漫步美学田园的新收获,却浓缩作者数十年来殚精竭虑的理论沉思。限于篇幅,笔者仅就二三方面予以评说。  相似文献   

11.
吴静 《图书与情报》2007,(3):138-139
青岛出版社新近问世的《书里闲情》样书寄达南京,我有幸成为第一读者。本书汇集了近四十篇海内外文化界名人的读书随笔。  相似文献   

12.
蔡静 《图书馆杂志》2007,26(5):93-94
朱熹《观书有感》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中是一幅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写实: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就像是展开的一面镜子,映照着天空中灿烂的阳光和飘浮的云朵,澄澈如镜的水面是多么静谧可爱!而这水为何如此清澈呢?因为它的源头总有清新的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他淌下来.  相似文献   

13.
“一部当代西方美学的内容含量,绝不下于一部本世纪以前的全部西方美学史。其发展潮流的多元趋向,美学流派代表人物的彼起此伏,地域分布的广阔幅度,都为研究者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如何宏观地驾驭把握,科学地合理分类,自然成为本书写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令人兴奋的是作者以恢宏的气势,站在较高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装饰之道》是李砚祖获得吴作人国际交流基金博士论文奖的著作,以它为主要内容的论文集近期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对装饰艺术进行了认真探讨,涉古通今,兼及中西,令人手不释卷。颇为引人注目的是书中对一些古老美学命题的新解释。我  相似文献   

15.
古往今来的人才几乎没有一个不是酷爱读书的。他们通过读书汲取知识,陶冶情操,让自己的思想永远活泼,达到才思不绝、趣致高雅的境地。《书里闲情》编集数十篇海内外文化界名人关于读书的忆文和随笔,揭开了他们阅读生活与经历的一块小小的帷幕,以期读者能从中有所感、有所悟。全书选材紧紧围绕着以下四个主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美学作为第一次在中国漫长的美学思想发展史上扬起了独立的美学学科的旗幡,肇始于50年代中期主要围绕美的本质问题的激烈论争。中国当代美学的更大发展是粉碎“四人帮”后雨后春笋般地勃兴。这次勃兴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已取得的丰硕成果,在中国乃至在世界美学思想发展史上都是鲜见的,以至于某些美学家相当乐观地认为,在继近代18世纪末到19世  相似文献   

17.
美学的存在与发展是以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为基础的,而从传统艺术理论到中国当代美学,其转换过程中必然打上中国改革开放20年的历史烙印。这一历史烙印使中国文化精神的发展正面临着传统与现代、个体与整体的基本矛盾,这“两大基本矛盾”也正是当代美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18.
19.
任文博 《兰台世界》2016,(7):134-136
李渔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怜香伴》是其所创作的第一部传奇剧本。本文对《怜香伴》曲词用韵进行了全面的穷尽式的考察和研究,从而总结出《怜香伴》的用韵情况与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辞海》里,气质的解释为: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气质是根据人的姿态、长相、穿着、性格、行为等元素结合起来的,给别人的一种整体感觉。气质的形成或养成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定然是假以时日,才会稳定和沉淀下来。报纸就像人一样,也分为不同的气质类型。不同气质类型的报纸吸引着不同爱好和取向的读者,所以,报纸气质是锁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