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当丰富与精深的内容,更具民族性与历史性,对当代人的生产、生活和思想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当代人并不能完全科学与合理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发扬与继承上也缺失理性。传统文化对于当代社会发展到底有哪些价值,还需要全面、深入地分析与传播。本文主要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传承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说明后现代状态下的文化相对主义的基本含义及其与传统的关系;第二部分涉及“后儒学价值”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东亚现代性”中所起的作用;第三部分论述儒家传统中的一些基本观念在后现代状态下的现实意义;第四部分探讨了当代全球化背景下儒学传统的重建与宗教原教旨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大众文化来势汹涌,日益繁盛,对当代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代通俗小说作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表现形态,不可避免的受其影响。深入研究,大众文化对当代通俗小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大众文化形成了通俗小说的基本特征;其次,大众文化促进了通俗小说种类的多样化;再次,大众文化培育了通俗小说的阅读市场;最后,大众文化提供了通俗小说新的传播载体。  相似文献   

4.
先进文化对于文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培育创作主体,体现在先进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文学理念对于创作主体分别具有激励作用和提升作用,具有先进文化和先进文学理论的接受群体是创作主体成功的根本保证;二是变革文学本体,包括文体形式和人物形象;三是变革审美标准,体现在叙事作品中叙事内容与叙事话语的变异,抒情作品中形式美的重新定位和文学风格变迁。  相似文献   

5.
赵亚平 《文化学刊》2012,(2):112-115
"育人为本"思想的提出,对我们克服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某些教育异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育人为本"体现了教育目的、教育的社会责任的深层内涵,揭示了教育应该是人性化的教育;展示了教育的本质属性,提出了教育应该是德育为先的教育;表达了对教育内在规律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寓意出中国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其倡导的价值理念与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相契合。重新审视和创新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梳理传统文化的内容,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扬弃,与时代发展潮流和当代大学生特点相结合,抓好大学生的教育契机和教育载体,引领大学生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崇德向善的力量,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同化作用,佛教在唐代呈现出明显的民众化倾向。本文首先分析了唐代长安寺院的发展和分布情况,然后从建筑设计、佛塔、佛像等三个不同角度探讨了唐代佛教的民众化和世俗化转变在长安佛寺上的体现,其对丰富佛教文化和佛教建筑的研究内容,以及向世人弘扬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向心性空间图式在西方的空间哲学中体现为舒尔茨的“场所理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表现为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天人同构”的环境观。这种观念在中国古代城市形态中的体现反映于传统舆图。以天津市和西安市为例,分别统计其在古代和现代所具有地标的类型属性和空间结构,挖掘传统向心性空间图式在中国古代城市与现代城市中表现的异同。结论显示:地标的配置向可参与性、视觉刺激性和多元复合性演变,并且地标的拓扑向心性、层级性和复合性之间存在着关联。结论以期揭示中国传统空间观念和城市建设规律,为当代历史街区保护提供参考,并探索中国传统向心性空间图式在现代城市中的转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陆德阳 《文化学刊》2014,(1):117-124
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近代残疾人事业改变了传统社会残疾人事业的模式,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转变旧意识,树立新理念;同心协力,社会各阶层积极参与;重视教育,促使残疾人自立;残疾人自我觉醒,参与残疾人事业活动;立足本国,实现残疾人事业的"中国化"。近代残疾人事业不仅奠定了当代残疾人事业的基础,而且给予当代残疾人事业以积极启示,值得今天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反思人类思想史和教育史,应该说价值哲学研究和价值观教育在中国古代就存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更重视价值观教育,主要是政治思想教育,可是,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探索当代中国价值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当然是为了建言,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当代中国价值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理论和实践的改革,促使其向良性方向转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许家伟 《中国名城》2023,(12):50-55
技术变革不断催生新的媒体形式,也塑造着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传播格局。新媒体语境下,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传播出现了传播主体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传播平台从水平式向纵深式转变、传播模式从广场式向渗透式转变。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城市形象成功转型。洛阳通过挖掘城市文化符号和创新引流元素内容,场景将流量变留量,破圈变网红为长红,加快观光体验转变,促进文旅文创融合,以颠覆性创意为引领,抓牢沉浸式体验风口,构建媒体传播矩阵和强化移动端口传播力,关注年轻化消费需求和以移动端传播热点等,助推了洛阳城市形象实现成功“出圈”。西安、洛阳、淄博主要经验为发动参与者主体,表达新集体征象;建构符号化特色,创新载体化叙事;嵌入行动者网络,转译代言人生成。  相似文献   

12.
卓德志 《职业圈》2007,(7S):134-135
根据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时代感、时效性、针对性出发,阐述社会进步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内容和新途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得到加强和取得实际效果,关键之一在于内容能否体现时代性。只有体现时代性,才能准确把握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脉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墨子"尚力而非命"的观点,强调人们通过劳动和进取获得生存的态度,反对"听天命"的人生态度;墨家道义高于一切、为义可视死如归的生死观,充分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品质;墨家通过信鬼神来实现治国利万民的做法值得肯定,对当代人的死亡意识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本文从墨家思想出发,具体探讨墨家的生命观、生死观、死亡观,进而探讨其对当代中国人死亡意识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根据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时代感、时效性、针对性出发,阐述社会进步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内容和新途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得到加强和取得实际效果,关键之一在于内容能否体现时代性.只有体现时代性,才能准确把握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脉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岭南地区的广东省内,广府、潮汕、客家和雷州四大汉族分支民系形成丰富的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以村落空间为载体,岭南传统村落营造形成具有社会教化功能的教化空间.教化内容与空间形态相契合,体现多重文化价值.具体表现为:环境教化空间,传递生态文明价值,建构和谐人居环境;伦理教化空间,体现社会治理价值;德育教化空间,蕴含美德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课程既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最主要途径,又是教学改革的突破点.文章从目前高校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课程设置的依据,提出优化课程体系的对策:改革德育内容,强化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教育;构建专业和学科的新框架,加强通识教育;转变教育理念,注重方法、能力、素质的培养;注重实践教学课程,深化创新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新时代发展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不断促进民族进步、提升民族凝聚力的根脉所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利于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有利于为社会培养思想政治水平高的优秀人才,能有效提升广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拓宽大学生德育思维。该文通过调研走访、翻阅资料得知当前部分高校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形态,旨在为二者的教育融合提出些许参考建议,以期强化传统文化的现实教育意义,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促进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论《弟子规》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弟子规>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培养爱亲敬长的孝悌意识;养成诚实守信的做人品性: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价值观念;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与良好的人际习惯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从臣民转变为公民,这是我们中国人对自已进行的一次脱胎换骨的自我改造,是中国人国民性的质变和升华。这将是8000年中国传统文化和5000年中华文明传统最重要最伟大的历史变革,是当代中国最重大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哲学的伟大革命变革。必须要的历史条件,就是坚决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宪依法建设中华有序民主共和制度法制体系,即建设中国共产党自内而外有序民主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人民政府自上而下有序民主的运用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公共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公民大众自下而上有序民主的参与选举、决策、监督和管理的基层社会制度体系,实现党政民三者合为一体,依宪依法治国理政,当代中国才能从根本上根治腐败、建设廉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中国才能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和古老中华文明才能真正实现伟大复兴,中国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从臣民社会转变为公民社会,中国人才能真正实现从臣民转变为公民。在当今中国大变革时期和中国人价值观念变革的大潮中,能够帮助我们在现实中拨开迷雾看清从臣民比较顺利地转变为公民的前进方向和道路、能够帮助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前进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哲学的新哲学观念是“新实学”。“新实学”非一人之力所能为也。然而,只要对“新实学”有兴趣的同仁齐心协力共同深入研讨,必能建成新实学。  相似文献   

20.
吴本友 《职业圈》2007,(9X):146-147
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反思当前历史教育现状,为高中历史教学寻找出路,进行创新。这种教学创新是多方面的,包含教材体系的变革、内容设计创新等多方面,其中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说是高中历史教学中最为引入注目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改革,是全面实现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目标的基础。为此,文章首先讨论了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接着分析了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学生分析比较联系能力﹑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最后研究了研究性学习和史料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