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道德经》的剖析,力图阐释老子所宗尚的"道"实乃"自然之道",或者说一定程度上二者确有同一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老子"自然之道"美学内涵的三个主要特征:以烘云托月的反衬手法揭示"道体"所推崇的"真";以正反两种态度强调与"大道""规律"同一即为"善",反之即为"恶";通过倡导"朴""拙""啬"等观念,突显其反对人为矫饰、扭捏造作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
关于老子"道生一"中"道"与"一"的关系,是理解"道"发展历程的关键。常见的两观点是"无中生有"与"道起于一",前者忽略"道"是有无的统一体,而后者则将"一"完全等同于"道"。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厘清古人是如何理解数字1的。通过研究得到"一"应有三种意思。一是表示序数,二是作为"道"的别名,三是事物发展所经历的过程之一。后两者由于形式上都为汉字"一"而易误为同义,因而采用数字法来规避并且突出这个矛盾所在。  相似文献   

3.
老子人生哲学的超世情绪和顺世精神各有妙用。他的超世情绪,有一种把人引向未来、引向高远的精神力量;他的顺世精神,则可以使人知足常乐,从而起到一种精神安慰的作用。老子所主张的"重身轻物""少私寡欲""守柔处弱""为而不争"等处世哲学,提出了一种与儒家完全不同的理想境界和人生态度,而这种超越的、解脱的理想境界和人生态度,正是儒家鞭长莫及的。这本身就说明老子的人生哲学不仅是一种解脱之道,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救治儒家思想弊端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4.
佚名 《职业圈》2008,(16):87-87
明朝皇帝朱元璋有一次对几位大臣进行“警示教育”:若老老实实地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溢,但可天天汲取,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反之,就有被砍头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在刘勰的文学思想之言说中可赋予全新的含义:道可以被言说,但必须以非同寻常的言说方式。故刘勰意义上的"道可道,非常道"可转换为"道可道,如何道":前一个"道"系指刘勰文学思想之本原(源),即儒道释三家思想文化;后两个"道"则指刘勰文学思想的言说方式。刘勰以自然喻道,以梦释儒,以体示佛,其对"道"的非常之"道"给予当下文学思想之言说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金融企业不讳言以盈利为目的,但“利”要以“法”为约束,要以“信”“义”“道”为前提。我在长期金融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不妨可作为个人对“金融之道”的某种理解。  相似文献   

7.
王新业 《职业圈》2010,(1):30-33
“尽管当前全球关注的焦点是经济复苏,我们仍然不能忽视能源领域所面临的长期挑战。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会达到90亿;新兴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非经合组织国家对于能源需求的增长短期内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8.
唐双宁 《职业圈》2011,(22):56-57
金融企业不讳言以盈利为目的,但“利”要以“法”为约束,要以“信”“义”“道”为前提。我在长期金融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不妨可作为个人对“金融之道”的某种理解。  相似文献   

9.
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最早提出了关于世界本体的概念,分别为"道"与"逻各斯"。这两个概念虽有共同性,但其差别却是根本性的。从本体论上看,"道"是无形无象无具体事物规定性的"无"的存在,而"逻各斯"却是一种"有"的存在。从认识论上看,老子强调,"道"是无法用语言把握与认识的,是不可言说的,必须通过整体性的体悟方能认识;而"逻各斯"恰好相反,是可以言说的,通过理性的概念分析,能够对其理解与认识;从价值论上看,老子强调"道法自然",人要自然无为;但赫拉克利特却高扬人的理性,使人充满自主精神。理清"道"与"逻各斯"之间的差别,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中西哲学的特点以及各自的局限,以便更好地会通中西哲学。  相似文献   

10.
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道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本源性的,也是本体性的,更是一种超越性的。这种超越性的道不仅仅是关于宇宙自然真际的考察,其落实处还是在于现实的人生、在于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在于个体生命的超越之途。老子的道论不仅在于对形上本体的探讨、在于对对象世界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在于对人的生存体验的关注的结果,而这一点也正是美学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1.
陈士信 《职业圈》2008,(16):38-40
运动鞋市场自2001年起连续6年销量第一 2007年7月在香港成功上市,募集约30多亿港元 国内外5000余家的专卖店行业内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中国第一,世界前十——振奋而又充满斗志的宣言 安踏已经成为晋江鞋业的一个传奇,一个光芒四射的品牌 欲知详情,请看——  相似文献   

12.
王锋 《职业圈》2014,(22):82-83
最近公益领域最受争议的话题莫过于陈光标在美国高调行善一事了。不少公益人士认为,标哥式慈善在美国遭遇水土不服实属情理之中,须知在美国这种讲究自由、人权的国度,发钱、请吃饭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很难得到认同。也有不少支持派认为,只要最终目的是行善便是值得鼓励的。  相似文献   

13.
陈津津 《职业圈》2007,(8X):177-177,65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健全会计法规,监督机制,建立起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不某私利;精通业务,自强不息;改革创新,搞好服务为内容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4.
老子《道德经》中与音乐相关的内容很少,其中的"音声相和"可认为是老子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的音乐观。史学界和音乐学界对"‘音声相和’即强调音乐是和谐与审美的高度统一"这一观点是基本认同的,但对"音""声"的概念及"和"的方式各有说辞、见仁见智。要想了解老子的音乐观,首先要摆脱惯常的逻辑和推理,对《道德经》进行系统研读,如此方能解读其真义。从"音声相和"一词逆推出预设结论,再以儒家孔子音乐观之相互比较,得出老子音乐观所具有的高度哲学内涵及对当下音乐发展的意向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94年,海底捞的前身在四川省简阳县诞生,经过17年的发展,这个从遥远的四川山沟里走出来的企业已成为全国餐饮行业的传奇。提起海底捞,人们首先便会想到它的服务。从海底捞的服务称赞和笑话,到今夏网上蹿红的“海底捞体”,再到近期的“勾兑门”事件,海底捞的空前火爆已演变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不再单纯是一家火锅店,还成了时尚和服务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6.
"致虚"和"守静"是老子提出的两种心灵修养功夫。老子认为这两种功夫相辅相成,都是对于清静自然之心境的极致追求,亦是对于道体之本然的复归。只有达到"虚"的极致才能够与道体之本然相合,只有对"静"的专一笃守才能使心灵返归于"虚"的极致。老子认为,通过这样的一个"损之又损"的"为道"过程,心灵可以渐趋于纯净无杂,回归于虚无清静的道体之中。  相似文献   

17.
白族“三道茶”以其独特的冲泡工艺和风味区别于其他茶类,是驰名中外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茶俗,作为白族的待客礼,同时还是茶艺美学的重要体现。白族作为茶俗文化丰富的民族,用“三道茶”焕发了生活最本真的味道。本文立足于少数民族茶美学,通过对美学及茶美学的探究,由此深入对大理白族“三道茶”美学意蕴的浅析和阐释,展现白族“三道茶”的艺术美学意义,让我们熟知我国少数名族茶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马琳 《职业圈》2008,(3):85-85
环境的变化使得“授权”成为管理的必然,中国百家之祖老子的许多哲学思想对当代企业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章通过对老子的哲学思想的分析,提出了有效“授权”的三大原则。  相似文献   

19.
《老子》中的"无为"思想一直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独树一帜的北极星,给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人民都指引了一条新颖而不同的思维之路。他的"无为"不是不为,是通过一系列柔和、不争的途径达到无不为。顺其自然、少私寡欲、谦虚柔和一直以来都是老子想要在这个思想中告诉我们应该做到的事。我们应该重视它,研究它。让这些大智慧在今天依然能够展示其深邃的智慧和独特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淮南子》并非如冯友兰所言的"无中心思想"而落于洋洋洒洒,道即是其纲领,而且对道之性格作了深刻阐发。夫道者,无所不在,无形无象,而应变无穷,然其又是恒常实存。故凡万物之生息长养,与夫自然界之一切现象,殆无能自外于斯道者。因此要顺其自然,以合于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