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哈里斯的群体社会化理论(简称GS理论)的观点主要包括情境特殊性的社会化、文化通过群体过程传递、群体间的发展过程拓宽了群体间的差异、群体内部的发展过程同化与分化加大了群体成员之间的差异等几个方面,该理论为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别是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群体社会化理论认为,从个体的整体社会化发展过程来看,对个体的发展起决定性影响的是群体,而不是家庭(父母)。该理论为我们理解儿童社会化过程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也为学前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马瑜  张智 《文教资料》2010,(19):84-86
群体社会化理论认为父母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没有长期的影响,同伴群体才是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该理论基于西方文化背景提出,西方文化认为家庭不是一个群体,但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下,家庭被认为是一个群体。因此,国内学者在对群体社会化理论进行研究和应用时,应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同时重视家庭和同伴群体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同辈群体及其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辈群体是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非正式群体。本文在阐述了同辈群体的涵义、存在的客观基础及其对青少年心理发展作用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儿童同伴群体是建立在感情基 础之上的,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自发建立起来的非正式群体。不同类型群体对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社会化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重视和研究儿童同伴群体,意义重大。儿童同伴群体的发展经历了由“前同伴群体”到“同伴群体”的过程。入学之初,儿童严重缺乏社交技能,交往本着就近的原则,冲突频繁,合作意识薄弱,同伴关系很不稳定,尚未形成群体,两个人还能交往,三个人在一起时,交往合作就会发生困难,属于“前同伴群体时期”。但在这种初步交往的过程中,儿童的合作意识、交往技能开始发展。在共同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学校和班级管理运行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它在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班级管理者,应充分地意识到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必然性及其功能,清醒地区分班级中所存在的不同的非正式群体的性质及它们对班级管理的正反作用。对于积极健康的非正式群体给与鼓励和支持;对于消极落后的小群体,则积极采取行动进行引导。使其分解或转向积极的一面,从而与班级发展目标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群体是指通过持续的互动和一定的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学生集合体。它具有价值目标明确,行为规范严格及群体意识鲜明的特点。群体对大学生个体的思想认识、学习工作兴趣和效率,以及个体社会化等方面有着深刻而深远的影响。群体问题的研究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群体是指通过持续的互动和一定的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学生集合体。它具有价值目标明确,行为规范严格及群体意识鲜明的特点。群体对大学生个体的思想认识、学习工作兴趣和效率,以及个体社会化等方面有着深刻而深远的影响。群体问题的研究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同伴群体如何影响学习:群体社会化理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伴群体作为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对儿童的学习产生作用。群体社会化理论将群体行为分为五种类型:群内偏好、群外敌对、群间对比、群内同化和群间分化。本文从性别、种族、能力三个变量出发,探讨群体行为对学习产生的影响。结论指出,同伴群体的最优化构成是一个复杂命题,在性别、种族、能力三个层面,其同质性与异质性要求不同:同性群体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可能性较高;不同种族群体中,其同质程度对合作学习的影响不同;能力异质群体的合作学习最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陈闻  宋大伟 《高教论坛》2005,(4):160-163
研究生自我教育是研究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研究生干部在研究生群体自我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研究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生干部为着眼点,着重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研究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性;研究生干部在研究生群体自我教育中作用发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生干部在研究生群体自我教育中作用的具体表现;研究生干部在研究生群体自我教育中作用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