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电视剧视像叙事艺术的定位,最终要落实到其审美特性阐释之上.和语言文字不同,电视剧画面图像"肌质",不能被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单位来考察其审美的效用.面对不断流动中的视像,电视剧观者是对整体经验的感知,是一个具有"格式塔"质的心理完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视像符号具有直观的审美效用,以诉诸情感或理性的丰富形式,作用于观者心理,形成具有"说服力"的叙事话语.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8,(12):47-57
在运用绘画进行政治动员与说服方面,明宣宗朱瞻基是一位高手。在他现存的画作中,很大一部分是赐给贵戚、重臣的礼物。本文从视觉修辞的角度探讨明宣宗的赏赐画,并采用语境式(context)的研究方式,在创作和使用的脉络中剖析它们的政治意涵。通过赏赐画,明宣宗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作者-观者"关系:作者借助图画传达对观者的警喻、褒奖或激励;观者或以题跋,或以实际行动,表示对作者用意的领悟及自己的一片忠心。这些画作强调一种权力共生的理念:君臣相互依靠,共同建立显赫的名望。  相似文献   

3.
正如<华盛顿邮报>的摄影记者勒斯蒂格所说:"手同样能够表达一个人的感情." 拍摄者和用浅景深把观者目光集中到那双动人心魄的手上. 它被斑驳的泥土模糊了原来的颜色,如同刚刚出土的兵马俑;强烈地冲击观者的时空感觉,触摸到历史的沧桑.密布粗糙的纹理、遒劲微凸的筋脉和满是污垢的指缝,又把观者拉回现实;平静:的姿态下面,掩盖着无奈、痛惜、期盼、庆幸,以及对这一切的接受与习惯.  相似文献   

4.
电视的"真实性",皆因为电视符号的能指不仅与所指有着相似性,而且与所指事物也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使观者认为看到了能指就看到了所指事物,从而获得了一种在场感、亲历感.然而,电视符号创造的"看的真实",并非客观真实,而是"技术真实". 其中,促使观者把画面当作引得符号来理解是电视制造真实的一个重要手段.不过,这种"眼见为实"的亲历感同时限制了其图像符号所指的丰富性、多义性,反之可以说图像符号的直观性、在场感限制了想象力.  相似文献   

5.
西湖音乐节中的观众门,尽管在冷雨中"摇滚"、在人群里"呐喊",但画面中的他们还是表现出杭州市民应有的优雅,激情且不失温情的旋律,这些组以给观者留下深刻记忆.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新审视了现代语境下的博物馆空间。笔者认为,就现代、甚至后现代语境下的博物馆而言,空间本身就是一种意义的生成方式,它参与了展品与主题的再生成,而非通常所认为的简单的展示场所。当然,意义的产生需要借助于观者与展示的互动,而被我们忽略的博物馆空间,恰恰起到之间的媒介作用;可在现实中,它往往又被陈展和博物馆设计所忽视,但空间也未尝不是一种存在、一种隐性的表达方式。它的存在,为博物馆内外的展示环境赋予了一种"在场"式的触感,当观者走进博物馆,能体认他或她"身临其境"的,首先就是空间。  相似文献   

7.
"留白",雅称"余玉",本是国画技法的一种,即在画面上有意留下部分空白,营造广袤、悠然的意境,给予观者充裕的想象空间,烘托出一种"虚实相生""以无胜有"的艺术美感。《留白的艺术》将珍惜土地资源喻为"在蓝色经济版图上充分留白",令人耳目  相似文献   

8.
宋永琴 《今传媒》2011,(8):78-79
电视剧视像叙事,深度探求为图像带来了经由视觉又超越视觉的审美体验。深度既意味着意义的获取,又决定了审美介入的程度。从观者审美心理来看,"瞬间"感知是实现深度理解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从"后脑勺"现象谈起 笔者在新闻摄影教学中,从学生交上来的拍摄作业中发现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现象:相当一部分照片里的人物形象都是以后侧面甚至背面出现,画面上留给观者的是一个或几个黑乎乎的后脑勺,而被摄者的面部形象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10.
在纪实节目创作中,丰富的元素运用可以将事实核心表达得更加鲜活和深刻,这个创作不能因为害怕改变而止步不前。成功的摆拍不仅不会影响观者对事实的判断,而且有助于观众感受历史、了解事实。摆拍的目的是让观者了解事实经过及全貌,通过情境和情绪的渲染,让观者进入历史氛围,了解历史事件或人物,让现代人与历史沟通、对话,这与纪实节目的真实性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11.
侯磊 《新闻战线》2012,(9):66-67
"吴景彪缘何错失金牌"?本来不想讨论这个话题,因为觉着这样的话题讨论对运动员有一种近乎冷漠的无情——人家拼搏、奋斗,挥汗如雨,最终没能满足观者不恰当的心理预期,反而给予不甚公允的评头论足,有失理性。  相似文献   

12.
夏文英  田少煦 《传媒》2023,(20):88-90
色彩是动画影像中不可缺少的视觉语言,它在情感塑造和信息传递上具有重要作用。以色彩与情感的关系为切入点,可以发现色彩的情绪诱导是形成动画色彩情感的基本条件。动画影像通过色彩的视觉刺激引导观者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参与;观者可以通过色彩联想与动画内容进行意义关联和情感交互;色彩营造的意象和意境,既能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情绪与审美旨趣,也能促成观者对自我进行审视,对动画所揭示的社会现象、人性道德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3.
王安国在当时甚有文名。王安石《平甫墓志》既称之:"自(?)角未尝从人受学,操笔为戏,文皆成理。年十二,出其所为铭、诗、赋、论数十篇,观者惊焉。自是遂以文学为一时贤士大夫誉叹。盖于书无所不该,于词无所不工。"曾巩《王平甫文集序》亦称"平甫自少  相似文献   

14.
不可否认,因为接触率的下降以及媒介形式的限制,使得平面广告抑或影视广告的影响效果越来越有限了.所以未来的广告创新更多的是广告媒介的创新,即让生活中的环境或事物巧妙地成为广告媒介,并且和诉求内容形成"珠联璧合"的场景,在意想不到的视觉空间中,给予观者以心智上认同的诉求,这就是所谓的"和消费者一起生活"的植入式广告操作手法.  相似文献   

15.
当游客站在峨眉山金顶背向太阳而立,而前下方又弥漫着云雾时,有时会在前下方的天幕上,看到一个外红内紫的彩色光环,中间显现出观者的身影,且人动影随,人去环空.即使两人拥抱在一起,每个人也只能看到各自的身影.这就是四川峨眉山神奇的"佛光"现象.这种"佛光"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正物、物品与博物馆(包括艺术馆、美术馆等),艺术、艺术品与博物馆,这是我们常常会遇到的显性关系,而使得它们之间关联起来的其实是收藏、收藏家、收藏观念以及展示观念,等等。在将博物馆定位为文化公共服务机构的今天,另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观者、观者的体验,被无形地嵌入到物品(艺术品)与博物馆的关系中,也就是说,博物馆对物品(艺术品)收藏展现的内容和形式,对观者观看空间、方式的界定,对信息传达、互动的效果等方面,都是博物馆学需要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1991-2017年青岛国际啤酒节历届吉祥物为研究对象,根据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框架,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层面探讨吉祥物的意义建构机制。研究认为节庆活动类吉祥物主要通过个性元素突出主题特色,利用色彩饱和度和区分度吸引观者注意,通过目光接触与近社会距离建立与观者间的情感纽带。  相似文献   

18.
代际传播内含于人际传播之中,是指具有代际关系的相邻两代或几代人之间的传播,而父母与未成年子女间的代际互动,则是博物馆场景中的"主要代言人"。本文通过访谈和观察的方式走进博物馆,从博物馆参观者的个体特征入手,进而探索观者走进博物馆的需要和诉求,以传播学视角探究博物馆场景中出现代际传播障碍的原因,分析更高效完成代际传播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小女孩偷偷地瞥你呢,眼神羞涩,带着俏皮.雨不小,这种通常只会使人郁郁的天气,居然让观者心底涌起的是温暖和笑意.一张有温度的照片.虽然可能只是记者"扫街"途中的偶尔为之.没有重大叙事、不是突发时刻,记者用情感还原着新闻的另外一些特质:人的、琐屑的、真诚的.  相似文献   

20.
张旺于2007年出版了第一部个人绘画作品集,其数码绘画作品混杂了源于久远时代和异域空间的感觉,令源自中国神话传说的玄幻形象次第涌现,将观者引入了一个此前未被发现的符号世界。这种"数字中国画"令观者开始思考如下的问题:此类以电脑设备为主要创制工具又体现了强烈的传统中国画气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