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诚信原则在现代民法中居于基本原则的地位,是商品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原则与我国以儒学为正统的文化积淀的诚信现在社会经济生活背景上存在着差别。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企望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行为发挥预期的规范作用,就应当从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去解读其所包含的内涵,确立诚信是利益前提的价值目标,营造其适用的社会法律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
诚信原则经学者的推崇,已渐被尊为“帝王条款”。通过对民法基本原则发展脉络的梳理,以为“私法自治”——这一民法原教旨主义原则方是中国当前场域的核心原则。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社会,是一个充满仁爱和以人为本的安定、繁荣、发展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任务.创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各方面都要协调行动的、由诸多要素构成的系统.本文通过对民法性质的分析,浅论民法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法基本理念是指民法所体现的深层次的人文价值追求和内在的人类基本精神意蕴,它以主体平等、意思自治和追求公平为最高理念诉求,调整着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市民社会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秩序.民法基本理念的形成和发达在西方具有悠久的历史,而在我国,由于缺乏其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和法律环境,它们从来没有成为社会政治和民众生活中的主流意识,因此,中国正在制定的民法典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民法是规范商品经济的基本法,它在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民法的发展却是缓慢的。中国古代民法的不发达有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深刻原因,近、现代民法的发展也有着其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近代中国和西方主要国家民法均出现社会化趋势。但在两者同样的立法趋势背后,经济状况和民法哲学理论却存在着显著差异。西方垄断经济统治地位的确立、大机器生产的普及以及重工业部门的勃兴,相对应的却是近代中国畸形的垄断经济、落后的机器生产水平以及工业部门的偏弱。西方民法社会化理论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经济状况,是自然产生的;而民国民法社会化理论则显然是仿效的,并不反映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需求。这些差异证明,民国民法的社会化是在近代中国特殊情境下,由理性主义立法宗旨引致的法律错位。这不仅从法律上阻碍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制约了近代自由权利意识的生成,对当代民法制度研究也不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婚姻家庭关系中,"男尊女卑"是其核心观念之一.在诸多学者的诸多论述中,有意或无意、直接或间接地将儒家思想与男尊女卑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民法典》的颁行,对于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大意义.《民法典》的宣讲普及任务艰巨,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包括"民法思维意识"有待提高.将《民法典》融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是"讲清楚、实施好"《民法典》、提高大学生"民法思维"的重要途径.高校现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安排未体现《民法典》相关内容.因此要就与此相关的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9.
民法本就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民法与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割裂开来,让学生只知道理论忽视实践,无法好好的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实践教学法在民法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在民法学界率先提出创立民法化学有着一定的客观基础,从宏观上看,我国民事法制建设渐入佳境,大批优秀民法学不断涌现;从微观上看,外来法律化研究的渗透,理论法学研究的深化,民法律建设现状,中国传统化和民法学研究方法的探讨等无不对民法化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民法化学对民法学研究,民法教育,民法建设均有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民法化是以上法化为主要的对象的民法学分支学科,其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它引进化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民法化研究是民法化学的主体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