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学即人学。从文学形象的本质来看 ,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是对人性和人的本质的艺术揭示与形象概括。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 ,把文学创作形象比喻成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 ,形诸文字的东西是看得见的“八分之一” ,而作品隐藏的内容则如同冰山在水下的“八分之七”。这就是所谓的“思想大于形象” ,换句话说 ,文学总是能提供比其形象自身更多的意蕴。这些作品的深层意义 ,作家没有直接说出 ,而且是越隐蔽越好。这就要读者深入其中 ,加以体会揣摩 ,揭示其意蕴。从文学教育的功能来看 ,黑格尔说得好 ,“文艺的真正职责在于帮助人认识到心灵的最高…  相似文献   

2.
一、文学视野这里所说的文学视野,主要是指以文学的眼光看待文学。就文学而言,其价值应该是使文学成为文学的东西,即其文学性,而不是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语教育观念的日益改变,学教育越来越被提到了重要的层次上来。从新的高中《语》(试验本)来看,学类作品已占了全部作品的70%以上。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学形象,品味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学作品”成为了现在语教学的重要问题。而真正  相似文献   

4.
地理课本在介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时,实践与活动中有一道思考题:新疆的绿洲分布于沙漠边缘,绿洲之间相距遥远,这对当地人民的往来与交流是不利的,你觉得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那是我第一次执教省级公开教学课,台下的听课教师挤满了整个礼堂,让我顿生临战之危机感。于是,脑海中一遍遍重复着其实早已滚瓜烂熟的教案,一次次浮现着关键性问题的标准答案。伴随着急促的心跳,上课的铃声敲响了。铃声过后,一切遵循着教学设计的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学生们一会儿书声琅琅,一会儿静心凝思,一会儿又侃侃而谈,教者、学者、听者都沉浸在了课堂之中,  相似文献   

6.
文章有感于中国文学研究及教育的传统与现状,提出当前文学研究与教育中的一个问题,即究竟(应该)有无“标准答案”的问题,并给出初步的理论上的回答。问题提出的价值在于它的确是个问题。文章重在“解构”,而旨在引起关注并对由此问题必然而至的文学研究与教育中一系列的具体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一向与机械化过不去的Jim,现在开始明确表示了他对机械化的厌恶和感想,要知道,在别人的手里能够运行很好的机器只要一到Jim的手里,定然闹别扭,当然这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学来的本领哦。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吧。  相似文献   

8.
上午第二节课,我们年级组的语文老师要集中在五(4)班听课,由于安排不过来,(1)班没有老师去上课,班主任临时布置学生自习。快下课前,(1)班教室里传来了吵闹声,原来是徐小明和汤红建两个同学吵了起来。下课后,班主任把汤红建叫到办公室进行批评。老师苦口婆心,汤红建却气哼哼地不服。他说:“徐小明也闹了,你为什么只批评我,不批评他?”“人家闹,可人家学习好呀!你呢?”班主任威严地提高了嗓门,将汤红建的反驳顶了回去。汤红建知道自己是个“差”  相似文献   

9.
本阐述了编写华学研究史的必要性,尽管难度较大,也要编。并附有《百年华学研究史(大纲)》。  相似文献   

10.
涂皓 《教育》2014,(1):48-48
正冰水融化了是什么?有的学生答:"春天。"老师给了一个"叉",因为标准答案是"水"。冰融化了是水固然没错,可是冰融化了是春天就错了吗?这样的题目本来就不存在唯一答案,又何来标准答案?所谓的标准答案只是出题者想要学生答出的答案而已。换个角度,如果冰融化了是什么的标准答案是"春天",那些答"水"的学生又错了吗?应试影响下的"恶果"上海某杂志社编辑叶开了解到女儿的教育状况之后,不禁一声叹息。他很难理解语文老师眼中的标准答案为何如此  相似文献   

11.
陈茜 《四川教育》2013,(7):61-61
在中考复习洲试中有这样一道漫画题(如右同)。其中一个问题就是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幅漫嘶,然后拟一个标题。标准答案是“可怜天下父母心”。阅卷后我统计分析了我所教的两个班学生的答题情况:130个学生中有5个同学的答案是得了1~2分的,其答案分别是“如此父母”“严与爱”“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此呵护”“教室外的等候”,其余的同学都是0分,他们的答案花样百出:“如此教育”“如此老师”“教育体罚”“回家真难”……出现这种空前的失分现象是我未曾预料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反复审视这幅漫画,画面的内容不外乎就是一个小学老师把学生留下来背书,家长们手捧热气腾腾的饭菜在教室外面等候。  相似文献   

12.
13.
热点综述:近期,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疫情来势汹汹,已经出现人传人和医务人员感染,病毒存在着变异的可能,疫情已迅速传播至国内外多地。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湖北武汉市等地近期陆续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力做好防控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要全力救治患者,尽快查明病毒感染和传播原因,加强病例监测,规范处置流程。要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深化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4.
[复习指导] 高考考点:识记中外重要作家的时代、国别及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考点指要:该考点能力层级A,侧重识别记忆,一般占3~6分,是高考必考试题(近五年复现率100%)。所谓“重要”,是指在文学史上占的地位高,作品著名;“常识”是指常用常见的知识。文学常识一定要记死,可按时间顺序或分类法(如风格、人物关系、数字等)巧背熟记,才便于识别。考生在答题时一般无须动笔分析,只须对选项作出准确判断即可。考查内容参考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但凡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都可能涉及。掌握文学常识,是高中生应具备的语文素质的要求,故考前应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15.
文学鉴赏,是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读者对作品的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它明显地带有某些艺术再创造的性质.文学鉴赏虽然以对作品中的形象的具体感受作为开端,但它决不是纯感性的,而是读者通过阅读,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让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积极地活跃起来.我国晋代著名哲学家葛洪,在谈到鉴赏诗歌、传记文学作品时说过:“用思有限者,不能得其神也.”这就告诉我们,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要领会和把握作品的“神”,读者必须进行积极的思维和理性认识.毛泽东在《实践论》中也曾说过:“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文学鉴赏中的感受、体验,就是通过形象思维在理性认识制约下对作品中艺术形象的深切体验和感受.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带有更大的个人色彩,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对作品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在阅读鉴赏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宜强求同一的标准答案。”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取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无所不包,那么在高中阶段如何围绕文学作品的特点进行文学…  相似文献   

17.
1.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考点释要本考点涉及的内容知识性强,以识别和记忆为主。考查的要点是: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文学体裁常识。值得注意的是:①高考命题往往把中外作家与作品综合在一起,把作品与文学裁综合在一起。②对这部分内容只停留在对知识孤立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多种联想、对比和识别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复习时可采用中外对照,系统归纳,理成图表的方法进行,图表可按时间先后的顺序,中外作家作品及该作品的体裁对照排列。这样可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便于识记。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 1~ 2题。   次韵《馆中上元游葆真宫观灯》 韩驹   百千灯射水晶帘,   尚觉游人意未厌。   多病只思田舍乐,   夜归烟火望茅檐。   1.对这首诗的解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次韵,用原诗的韵脚和诗。上元,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B.灯射,彩灯照射。水晶帘,葆真宫的新灯彩。   C.首句写灯节的豪华景象。第二句写游人整夜玩赏仍不觉得满足。   D.第三句写诗人别有情趣,回到农家,看见茅檐烟火,自得其乐。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中只用一句话描写灯节…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就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语文教学中文学鉴赏一般分为论世知人,形象再现,理性分析三个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灵活处理,适当引导。  相似文献   

20.
1995年,我从山东高密四中调到高密一中当校长。刚刚到任,就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事:有人反映,有两个青年经常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在校园围墙外,从失修的砖墙缝里向一中女厕所里偷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