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河套地区自古环境适宜人类居住,从旧石器时代的古河套至今,生态环境的变迁和地区经济兴衰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出发,追溯古代河套地区的发展,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明代蒙古族进入河套与明代北部边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代北部边防形势的演变与蒙古族进入河套地区有着直接的关系,朱元璋在建立北边防线时对河套问题重视不够,朱棣即位后将大宁都司和东胜、兴和撤向内地,使明朝防御蒙古族的北边防线出现两大缺口,导致宣德年间开平卫撤向内地,土木之变后北边险要尽失,河套问题遂凸显出来,关于蒙古族各部进入河套的时间,诸史记载颇多不间,同实蒙古族早在宣德年间即已进入河套,正统初年开始扰掠明边,到景泰,天顺年间已有比较著名的部落在河套活动,成化以后河套成为蒙古族永久的根据地,蒙古族进入河套之后,给明朝的北边地区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形成明代中叶延续百余年之久的北部边防危机。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河套地区农业开发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套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商品粮基地,随着近代农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土地盐碱化、土地沙化为核心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趋突出,已严重制约了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河套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是自然过程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就是近现代生态环境演变的历史。开展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变化相关关系的研究,将为河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联系民族关系的河套地区 ,一直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激烈争夺的地区之一。明朝中期蒙古诸部入套 ,对明朝的北部边防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明朝自成化至嘉靖年间多次计划复套 ,均未成功。随着鄂尔多斯部在河套的定居 ,明朝与蒙古封贡互市 ,同时 ,继续修筑边墙 ,以此来防御蒙古诸部的进攻  相似文献   

5.
作为多民族聚居区的河套地区的农牧业并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相互交融共同促进了独具特色的河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提供了充足的物质生活资源,也为中华文化的丰富和源远流长提供了文化支持。文章通过介绍河套二人台艺术的发展历史以及对河套人民文化生活的影响,总结影响河套二人台艺术发展所面临的瓶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促进河套二人台艺术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6.
泛河套文化圈南缘地区是黄河流域农耕文化成熟的地区,民情风俗受草原文化的影响,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农耕地区的社会风俗,既有河东地区的民风强悍,也有关西地区的英勇善战,还有燕赵地区的争强好胜。泛河套文化圈南缘地区的风俗表明草原文化对黄河流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河套文化在传播学领域传播特点的清晰,我们将主要研究方向集中于传播效果的研究。本文总结了多部图书、期刊、影视作品、网络产品等,对河套文化的传播效果进行客观的剖析,以便于进一步提出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8.
河套文化历史悠久,蕴含了独特的北方草原、黄河、戈壁、农耕等文化资源,具有较强的传承和发展意义。本文以幼儿园艺术教育目标的实现为研究课题,在分析当前幼儿园艺术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渗透河套文化资源的一些建议,以实现幼儿艺术教育目标,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河套学院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办学"的发展策略进行探析,力求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成长》2007,(5):84-85
中国学术界目前确定内蒙古鄂尔多斯“河套人”的生存年代大约在距今7万年~14万年。原本在人类进化史上并不显赫的“河套人”,成为破解中国现代人起源之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根亲文化不仅是维系海内外华人的重要纽带,而且将在打造河南文化强省、实现中原崛起和建设中原经济区进程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视角,从弘扬中原根亲文化的重要性、根亲文化资源的分布、中原各地区弘扬根亲文化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等三方面分析了弘扬中原根亲文化的意义和现状,提出了弘扬根亲文化对提升河南影响力作用的实现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中原特色民俗体育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瑰宝,社会各界应广泛关注其未来的发展。结合中原地区产业经济的特点,对中原地区特色民俗体育文化品牌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将为民俗体育文化如何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冲击下被改变的传统生存环境,如何在新的生存环境中,被保护与传承,发挥其功能与存在的历史意义,实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寻求新的路径,使得中原特色民俗体育得以广泛流传。  相似文献   

13.
渤海国在黑龙江流域的历史长河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渤海国宗法盛唐高度发达的封建文明,以唐制为基本模式,构建政治管理体制;在与汉族人的广泛接触中,不断吸纳儒家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定期选派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并将大量的文献典籍带到渤海国内,中原文化在渤海王国得到广泛传播,推进着渤海国的文明与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中原文化旅游还停留在低层次的水平、文化的内涵挖掘还缺乏深度、文化的科技含量还比较低、文化的附加值也比较少。文化产业发展关键要找准市场契合点,基础是找到可物化为市场所需要的文化符号,与本地现有产业无缝对接,并且在对接过程中,让文化的张力得到充分显现。所以,中原旅游产品在开发中,要从旅游产品的层次体系出发,尽可能使传统文化时尚化,释放核心产品的文化内涵,提高形式产品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民间文化旅游开发利用的实践表明,不同类型、规模、赋存地域背景条件和空间组合特点的民间文化,具有不同的开发利用模式。任何一种开发利用模式都有其优势,但也存在着局限性。因此,中原地区民间文化开发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外部环境条件灵活选择开发模式,以达到充分发挥民间文化旅游功能和弘扬保护民间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建英 《教育教学论坛》2020,(18):349-350
民间文学是内涵丰富的语言艺术,存在于人民生活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民间文学也在不断变化。教师不仅要教民间文学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也要拓展和突出实践教学。论文以河套学院蒙古民间文学教学改革为例,指出依靠地方资源是落实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都市圈在各国经济中日益发挥着龙头、枢纽和增长极的作用。根据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建立都市圈应是中国城市化最有效率和效益的模式。中原地区由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通讯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等,具备建立中原大都市圈的适宜条件。针对中原都市圈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目前应当采取多种对策,优化中原都市圈的空间结构和城镇体系结构,通过政府规划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协调城市间的职能分工,加强综合环境建设,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尝试建立专门的都市圈一体化行政组织来强化区域协调管理。  相似文献   

18.
以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计量经济学等有关理论为基础,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实际,选择与各县经济发展有关的十项指标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和GIS可视化技术,通过建立一套测度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48个县进行了分析评价,从空间分布方面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不发达县域和欠发达县域构成了中原城市群县域的主体,发达县域和不发达县域的差异显著;(2)中原城市群省辖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受工业发展水平的影响;(3)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呈现不均衡状态,空间差异显著,经济实力较高、实力提升较快的县域集中分布在“郑洛许三角地带”,内部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半环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19.
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令"之后,长期处于边缘地带的被遮蔽的台湾客家文学创作得以彰显。文章以台湾客家文学为研究场域,主要从客家人独特的客家庄生存环境、开山垦荒的生存方式、崇祖重礼的乡土风俗三个方面,来探讨台湾客家"移垦社会"的生存形态与族群文化;并透过台湾客家文学所表现出来的客家"移垦社会"的生活面貌,追根溯源地发掘了客家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之间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