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之一,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南部非洲的社会现状,揭示了在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南非,白人与白人、白人与黑人、以及不同种族、不同阶层的人们之间错综复杂的本质关系,揭示了造成小说女主人公玛丽悲剧性命运的社会原因。本文也就此文本谈谈玛丽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2.
张月 《考试周刊》2015,(10):15-16
《野草在歌唱》中玛丽童年的创伤体验超出了玛丽正常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撕裂、摧毁了玛丽完整认知、表达生命体验的能力,打乱了其对正常生存语境的理解,使其失去正常的自我控制、与人相处和理解事情的能力。玛丽被无法愈合的创伤、难以名状的恐惧、乱梦萦绕的长夜所异化,折磨得不堪一击,在绝望中等待死亡,导致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玛丽生活在有着严重种族歧视、女性歧视的非洲南部。作为一名白人女性,玛丽在精神上始终被动地接受环境和命运的摆布,她从未真正理解自由的内涵,狭隘的种族歧视意识又妨碍了她对社会自身的关系做深刻的思考,从而使她的悲剧命运,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4.
表征系统中的东方主义凝视、土著话语权缺失和东西方想象地理空间划分等殖民主义视角人为地在殖民者与土著之间设置界限,实现彼此隔离。后殖民主义支配性表征中的权力与种族、主流与边缘、支配与被支配在《野草在歌唱》中找到现代注脚。白人殖民者将自身观念和附加想象强加到处于边缘族群的南罗得西亚土著身上,使其沦落为边缘地势上的他者,流放于自己的国土之内。  相似文献   

5.
玛丽生活在扼杀正常人性的殖民制度统治下的南非,狭隘的种族歧视意识妨碍着她对社会与自身的关系做出深刻的思考。蒙蔽的主体意识使她无力主宰自己的命运。“被动承受”是她性格的内核.“逃避退缩”是她隐匿的方式。她的人生悲剧其实正是挣扎于男性传统樊篱下女性自身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太原大学学报》2015,(3):114-119
关注种族、阶级等其他社会规范与性别的交叉影响,是当下性别研究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将文化研究领域中的"身份认同"问题作为切入点,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梳理小说《野草在歌唱》中主人公玛丽在婚前婚后经历的种种身份认同困境,并结合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理论视角深刻揭示出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成名作《野草在歌唱》从穷苦白人的视角思考自然与社会,处处流露出强烈的殖民主义生态批评意识,主要表现在对英属南部非洲地区作为资源供给地、原料生产加工地、产品倾销地而导致的破败脆弱的生态环境的揭露,呈现出种族主义与自我中心主义纠缠棼结的人伦生态危机,堪称生态殖民主义小说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飘》被认为是一部女权主义的代表作,赫思嘉作为具女性觉醒意识的代表试图消解男权话语.然而,却不得不努力迎合主流权力,牺牲自我,从而由一个具新时代思想的活跃主体变为一个本质上缄默的被动客体,揭示了女性努力想得到话语权却不能如愿的二难矛盾.  相似文献   

9.
王品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4):135-136
《野草在歌唱》体现了女性个体在经受物质匮乏、性别歧视、以及种族偏见的挤压下,由压抑而分裂的主题,引发了人们对于殖民主义背景下女性问题的严肃思考。  相似文献   

10.
后殖民主义视阈中的《野草在歌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著名女作家莱辛的成名作<野草在歌唱>真实地展示了在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南部非洲的社会现状,但也暴露出西方文学传统中所特有的殖民性对其所产生的影响.影响主要表现在写作意图、语言的运用、艺术手法以及意象的借用和营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李希平 《考试周刊》2014,(82):17-19
多丽丝·莱辛(1919—)被誉为继弗吉尼亚·沃尔夫之后最伟大的英国当代女作家,自步入文坛以来,笔耕不辍,其创作历时将近半个多世纪,是一位极其多产的作家。《野草在歌唱》(1950)是莱辛的处女作,该作一经发表,就使得莱辛声名鹊起,奠定了她的文学地位。本文在已有的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应用异化这一哲学理论分析女主人公被异化的表现,揭示了她被异化的根源,并指出,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玛丽最终在进行了反异化的挣扎后,有了精神上的顿悟。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儿童心理学和性格哲学理论从玛丽童年生活这个细微角度切入,探讨其童年悲惨生活及父母教育方式和态度是导致玛丽人格分裂,酿成人生悲剧的诱因,并在其婚姻生活中发挥着催化变形的刺激作用,最终导致个人悲剧,旨在更新更全面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唤起现代家长或存在家庭危机的家长的深思。  相似文献   

13.
李利 《海外英语》2023,(6):196-198
英国著名当代作家多丽丝·莱辛,被认为是继伍尔夫后最伟大的女作家,其成名作《野草在歌唱》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运用荣格的心理学理论对女主人公玛丽的悲剧根源进行解读,探究其悲剧原因,以期为这部小说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野草在歌唱》中玛丽的悲剧形象深入人心。笔者试图用原型批评理论分析这一悲剧形象,得出玛丽就是一只"替罪羊"的结论,她的悲剧不仅是社会的必然产物,更是她"替罪羊"这一身份赋予的,她的牺牲是不可避免的。正是因为她的献祭才换来他人的救赎。  相似文献   

15.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4):106-109
新历史主义批评代表人物格林布拉特提出"自我造型"理论,认为"自我造型"涉及自我向一种专制权力或权威的顺从承认并且总是经由某些被视为异端、陌生或可恨的东西才得以获得。"自我造型"总是在自我与权威和异己的顺从和斗争中逐渐形成。《野草在歌唱》的女主人公玛丽便是在与以男权社会为权威和以黑人为异己的不断斗争中完成自我造型——从"自由女性"造型到"家庭主妇"造型,从"白人女性"造型到"黑人女性"造型,最终被社会权力话语当作异己完成自我删除,揭示出"自我造型"是一个社会化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女性作为他者的视角对英国女作家多莉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进行解读,指出南非大陆的"男权主义"同"种族主义"是并存的,这也正是残害玛丽·特纳的幕后真凶。  相似文献   

17.
多丽丝·莱辛(1919一)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1950)表现了女性困境的普遍性和女性抗争的必要性。女主人公玛丽的感情总是被一种她所无法理解的力量推动着:父权、世俗的力量、男权和种族枷锁,直至被推至绝境。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的方法,分析了玛丽在男权主导社会里的悲剧人生、于两次“堕落”后的绝境中顿悟了女性自主性和意志力强化的必要。虽然她只享受了死亡前的片刻自由,却带给无数女性绵延不绝的后世慰藉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角度来解读南非作家J.M.库切的小说《耻》,通过"白人话语的丧失"、"黑人话语的重现"这两个主要层面,深刻揭示了南非后殖民时代白人与黑人社会角色的转换,展示了南非黑人的逐步崛起与各色人种趋向和谐的社会倾向。  相似文献   

19.
《野草在歌唱》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与她大多数作品中的主人公不同,该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玛丽是一位悲剧女性。不可否认,白人殖民主义和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是造成其悲剧的外因,但作者认为,造成其悲剧命运的还有其未能超越的自卑情结,该内因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野草在歌唱》是英国小说家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这部小说不仅从多个侧面反映出了殖民地白人女性的生存及心理状态,同时也折射出了殖民地社会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本文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三重论"理论深入剖析小说女主人公玛丽.特纳的心理世界。分析她作为一名白人女性,如何在殖民环境下形成了残缺"本我"的变异、病态"超我"的彷徨和迷失,并最终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