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高职建筑材料课程的性质及其特点,本文从教学改革的角度,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成绩考核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这样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岗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宏观经济学课程考核一般都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闭卷笔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种单一的考核方法容易造成"重理论、轻能力;重记忆、轻创造"的消极后果。在实践基础上,构建注重课程学习过程、丰富期末考核内容,健全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的考核模式,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管旭  崔风波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9):31-32,100
为了更好地培养船舶电气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针对高职船舶电工工艺课程教学现存的弊端,提出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建议:理论课程内容要与生产实际相挂钩;实践教学要注重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教学方法上,可引入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实践表明,通过改革,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岗位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汽车销售顾问专业能力分析,以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从毕业面试入职到成为一名合格的销售顾问为主线,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设置五个学习情境及二十一个学习单元。教学方式上,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完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并改变传统的作业设计,将作业内容与岗位能力连接。教学考核方式上,打破以往理论课程采取以一张试卷决定学生课程成绩的考核方式,采取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重理论重实践的"双重"课堂教学改革,以期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形成礼仪素养,达到用人单位要求。  相似文献   

5.
传统闭卷考试无法真正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统计技术》课程的特点,作者尝试采用期末理论考试、期末实践考核和平时考核三者相结合的方式来评定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成绩。通过对本课程考试理念的改革和创新,使学生实现从死记硬背到灵活掌握、提升能力、学会学习的转变,推动并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探讨结合CDIO教育模式的思想,从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个人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四个层面的能力出发,提出教师和学生素质培养、理论教学内容、理论实践、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整体性思考以及成绩考核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方案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职业能力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和特点。传统的课程考核和评价方法单一,难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精神,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非真正的能力培养成效。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评价体系中以教学项目为考核单元、以行为过程考核为主线,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自我评价、职业素质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从而科学、客观、公正地全面评价学生。  相似文献   

8.
在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指导下,文章对通风与空调工程教学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革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核心能力进行关联;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课程考核提高过程成绩所占权重,以体现核心能力培养成效。课程教学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重的教育理念向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育理念转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能力为导向的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结构课程是一门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以能力为导向的实验教学改革一改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优化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提高学生识图和绘图能力,培养真正具备工程师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基于项目驱动(PBL)的混合式教学在高校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课程评分机制一般仍采用传统闭卷考试或提交论文的形式,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不能相对合理地评判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生在项目小组中的贡献度。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平衡记分卡(BSC)的考试评分机制——基于理论学习和项目实践的平衡计分评分机制(Balanced Score of Theory and Project Training,BSTP),并以"机器人学"课程为例,通过BSTP评分成绩与传统综合评分成绩的对比,分析了BSTP评分机制的优点,即它适用于实践和理论知识并重的课程考核,能够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权衡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2.
汪志刚 《考试周刊》2011,(17):11-12
传统的物理教学论教学和考核只注重理论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师范素质的培养。课程考试主要考查学生识记的知识点和主要论点,无法检测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师范素质。本文介绍了如何将师范技能纳入物理教学论课程学习及课程考核的方法,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物理教学论课程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陈琼 《考试周刊》2008,(22):9-10
针对<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的特点,笔者尝试采用期末理论考试、期末实践考核和平时考核三者相结合的方式来评定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成绩.期末理论采用"一页开卷"的考试方式;期末实践考试进行上机操作,主要考核将所学理论用于实际操作的能力;平时考核主要依据学生平时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价.通过对本课程考试理念的改革和创新,以期有效推进高职教育的考风建设,着力实践素质教育对高职教育教学提出的要求,使学生实现从死记硬背到灵活掌握、提升能力、学会学习的转变,推动并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众多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都开设了“网络空间安全数学基础”课程,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课堂引入;“重”计算和证明,“轻”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未能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采用“一考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及危害,提出相应的对策:精心选择课堂引入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将课程思政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采用注重过程的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5.
陈传海 《滁州学院学报》2011,13(3):98-99,114
本文针对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考核的现状,明确高职课程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改革应坚持以工程实践能力考核为主,兼顾其它方面能力考核,注重考核效果。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采用网上发布学生作品,进行开放式、全方位课程考核,打破了考核所受的时空的限制,树立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考核统筹兼顾,构建了一种新的实践教学多元考核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基础教育与美国的基础教育相比,有着一定的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文化上的优势。一个优势是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另一个优势是学生的应试能力较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参加国际的各项竞赛,成绩都很好。但是,和美国的学生相比,我国的学生又存在这样的现状,那就是实践能力不强、创造力贫乏、探索研究意识不足。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弊端而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在教学中,应注重结合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亲自实践、动手动脑,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调查与资料收集能力、评价与自我评价能力,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展示和发展,从而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高职学生学习3dsm ax课程的积极性,借鉴其他行业积分式管理的思想,在3dsm ax教学成绩管理中采用了积分式成绩考核体系。就是把传统的平时考核加期末考核的考核方式转变成平时考核、作业考核、自学能力考核、实训考核按着权重累积积分的考核模式。这一方式旨在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鼓励和鞭策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8.
《邢台学院学报》2016,(2):175-177
以生物技术专业的部分必修课程为例,任课教师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学生考核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主要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实现传统的常态的"传道、授业、解惑"向非常态的"悟道、受业、生惑"教学转变;实践教学实现学生"会操作"到"会思考"再到"能实战"的转变,突出技术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学生考核体系注重过程、注重能力,实现由"考生"到"学生"的转变,达到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探讨了课程有效考核体系模式。以分子生物学课程为例,通过能力成绩、平时成绩、期中和期末成绩以不同比例构成学生综合课程成绩,尤其适当加大包括章节总结、课堂报告和小论文等形式的能力成绩比例,强调能力和素质培养,构建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些探讨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课程考试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的文化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存在着高分低能的怪现象。因此,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