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童的小说《河岸》以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极其混杂的面目,为读者书写了一个成长的故事、一个荒诞的寓言、一个历史时代的残章片段。整篇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赋予了"我"(库东亮)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我"目睹了那个年代的所有悲喜剧,洞察了所有人细微的心理活动。本文主要从叙事人称来展开对《河岸》这部小说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吉马朗埃斯·罗萨是最具影响的巴西现代主义作家,其短篇小说《第三河岸》被誉为拉丁美洲文学经典,通过一个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充满了象征和隐喻的故事,在等待与寻找的叙述模式中,探索人生的孤独境遇.  相似文献   

3.
在先锋作家中,苏童以其绮丽神秘的风格成了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2009年推出的《河岸》再一次给读者带来了阅读享受,作家在文学想象的自由空间中通过对河与岸的解读,呈现出历史复杂而暧昧的状态。该文将着重从河与岸这一视角探讨作者对历史和人性的解构,以及文本所营造的无可奈何的虚空感。  相似文献   

4.
我们如何叙述文革——以苏童新作《河岸》的解读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岸》是苏童新近的一部“文革”题材小说。苏童真诚地直面大时代,借助一条河流的故事,铺衍了一段悲剧性的文革往事,从革命政治与日常生活、父子关系的隐喻表征、寻找与逃离等几个角度,把一段老故事讲得新意叠见,隽永深刻。  相似文献   

5.
敏感、多愁、脆弱的里尔克是孤独的,而这孤独时浓时淡、时轻时重,却始终无法消亡。他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用孤独谱写着美丽的诗歌,用孤独展现了寂寞的美丽。在《秋日》与《豹》中,他那孤独的身影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6.
《河岸》的“空间”是展开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元素,“空间”以及空间背后的时间成为承载故事深层意蕴的核心意象.“河岸”在文本中的叙事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第一,“空间”成为社会生活分类的象征:第二,“河岸”的区隔和限制意味主人公面临着压抑的生存状态。本文主要通过“空间”的这两个社会意味,透视《河岸》中人物的诸种生存风格。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用性意识的觉醒来解释成文缘由,其中事功的意图很明显。因为“自传作者们与其他人一样容易出错,他们经常从最好的角度来描写自己”。自传中存在两个变量:一个是叙事者本人,一个是事件本身,“事件的意义在被回顾时可能会改变,描写事件的自我在经历这些事件之后也可能已经改变”。《初恋》成文时,这两个变量均已发生变化。也许激情诉说的背后真正的是难以言说的孤独,去除了叙事障蔽的《初恋》不仅仅是一段甜蜜的往事情缘。  相似文献   

8.
本文比较了《人群中的人》和《局外人》两作品中主人公的畸形生存状态,试图运用传记批评的方法从两位作家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角度挖掘他们之所以不约而同地选择这一灰色题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河与岸的对立下,《河岸》记述了一对父子荒诞苦难的人生,揭示了动荡历史背景下亲人间的猜忌、厌恶和疏远等人性的阴暗。沿用了意象循环的方式,力图挖掘历史给人带来的创伤和嘲弄,剖析了历史的延续性,把剥离了所有社会关系后的人生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10.
苏童《河岸》中的人物、船、河流都可视为原型,并可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加以剖析。一方面这些原型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统摄在"放逐—救赎"的母题之下形成了一个原型系统;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原型本身都具有多重的象征意义,甚至是相互冲突的,这使得该原型系统超出了原型通常意义上的同一性,而更多表现出了一种多样性。就此原型系统本身而言,其中的各个原型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对于其中某一个原型的解读和定位必须依赖于其他相关的原型,并要置放于该系统的整体之中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11.
《河岸》是一部关于"革命时期"个人认同危机和自我救赎的故事。小说借助于库文轩、库东亮父亲的遭遇,揭示了极左主义的"革命"理念对于生命的戕害与褫夺以及造成极其严重的个人精神危机,并对那种极其虚伪的"革命浪漫主义"进行无情嘲讽,因为它不仅无视个人尊严还教唆人们主动放弃对真善美的坚持与追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库文轩经历的第一重阉割说起,引出了传统的父亲形象,并且和小说中的父亲形象作出对比,然后依次阐释库文轩所经历的其他三重阉割,和库东亮所经历的两重阉割,同时对作品中所涉及到的鱼纹胎记、纪念碑、"小脑袋"等具有重要名词给予一一解读,最后就库文轩、库东亮的逃离实质是流放以及父子之间的命运关系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河岸>中的库东亮是生活于当代中国的"零余者",他的自我放逐反映了当代中国人因文化之"根"失落而产生的一种普遍漂泊感.库东亮对文化革命的拒绝宣告了人的主体意识的回归,这使他的寻根成功有了某种可能.这个人物是苏童对20世纪"零余者"形象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就表现内容而言,《诗经》中《风》、《雅》部分明显不同:《风》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感性生活,而《雅》则集中表现了外在的社会生活;就呈现形式而言,二者也存在明显差异:《雅》更注重理性、详尽地阐发观点,能更灵活地运用起兴手法,更少使用语气词与复沓;就作者而言,《风》、《雅》之作者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能力与创造力也大致不同。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就表现内容而言,《诗经》中《风》、《雅》部分明显不同:《风》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感性生活,而《雅》则集中表现了外在的社会生活;就呈现形式而言,二者也存在明显差异:《雅》更注重理性、详尽地阐发观点,能更灵活地运用起兴手法,更少使用语气词与复沓;就作者而言,《风》、《雅》之作者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能力与创造力也大致不同。  相似文献   

16.
《婚礼的成员》是20世纪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一部长篇力作。作为麦卡勒斯的代表作,小说继续以美国南方小镇为背景,把叙述的焦点放在了一位刚满12岁的青少年女性身上,探讨人们的精神隔绝和人性的孤独。基于此,将该小说置身于女性成长小说这一特殊的文学亚类中,从成长环境、成长领路人以及成长仪式三个基本要素出发,通过细读文本,探讨麦氏作品中女性成长的孤独这一主题,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该小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河岸的距离     
两艘渡轮在同一时刻驶离河的两岸,一艘从A驶向B,另一艘从B开往A。其中一艘渡轮比另一艘开得快,因此,它们在距离A岸500米处相遇。到达对岸后,每艘渡轮都要要停留15分钟,  相似文献   

18.
叙事学作为文学批评工具将文学理论与语言学的方法结合在一起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分析文学素材。利用叙事技巧分析《孤独的孩子》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9.
河流是船的路,船在动,时间也在动。静止的,只有水,以及水下面的石头和沙泥。我站在河岸边,看见树的影子和我的影子,倒影在水面上,仿佛它们都来自水底世界。落日在远山上,露出一张圆圆的脸盘,像是喝醉了酒,又像是被画家涂抹了颜料,红红的,浓,鲜。风从河的上游吹来,我的影子,树的影子,随之晃了晃,就被揉碎了。  相似文献   

20.
《紫色》以其独特的视角描写了小说女主人公西丽从受奴役到自我抗争再到和解的这样的一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作者对黑人女性的关注以及她的博爱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