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存在标准界定不清、监督机制不完善、金融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难以彻底解决城镇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影响保障政策的执行效果。政府需要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加快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管力度,构建一个更为科学、合理和公平的住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保障性住房是国家为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而出台的一系列住房政策组成的政策体系.近年来,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随着国家一系列不断完善的政策的实施,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这些保障性住房的相关政策在实施成效上仍然存在问题,保障性住房覆盖面积少,供应比例偏少,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形成"重市场,轻保障"的惯性,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难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阐述我国保障性住房的现状,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运行中的问题、成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种考虑,保障性住房政策正在逐步成为国家稳定房地产市场、改善中低收入群体福利的关键调控手段,河南省住房保障体系多年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下一步,如何利用市场手段破解保障房的融资难题,如何让保障性住房的分配更公平、公开等应该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的政府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对于切实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而住房保障的实质就是政府通过多种方式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住房保障体系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行使。但目前,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的政府职能主要集中在保障和调节方面,而其意识、监管机制、机构设置、相关政策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不足,需要以完善健全监管机制、科学定位政府角色、推进相关立法及政策实施等方式进行改进,使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5.
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难点和焦点在于解决中等或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关键在于降低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率,降低房地产价格,政府决策部门应采取措施使我国房改政策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6.
章国富 《丽水学院学报》2002,24(3):18-19,26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文件提出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体系,即“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住房”。这是国家根据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房价收入比相对较高的现状而提出的政策性措施,因此,各地如何研究本地区居民的住房需求结构和需求特点,合理安排不同层次的住房供应比例,明确不同供应体系的政策,便成为房改中一个急需解决而又极其重要的现实课题。 一、适度发展商品房建设 市场价的商品房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作模式。开发项目的类型和规模以及市场价格等,主要是依靠市场调节,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市场规则去确定,而政府管理的重点是制定  相似文献   

7.
住房保障对象的演变与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住房保障体系经过三个阶段由以经济适用房为主演变为以廉租房为主,我国住房保障对象的目标定位从中低收入家庭演变为低收入家庭.在坚持双困标准的前提下,我国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保障对象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但目前住房保障对象依然存在覆盖率低、构成不合理等困惑,需要理论研究不断深化,以指导实践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8.
建立住房保障制度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以食为天,以住为地,住房是确保人的生存权的基本物质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各阶层之间收入分配悬殊,低收入家庭不能实现自住其力,要求政府承担住房保障的社会责任。住房保障是住房新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愈来愈多的居住弱势群体实现了"住有所居"梦想。然而,公共保障性住房供给结构方面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保障性住房供给效率,更好地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问题,当前应尽快出台住房保障法律法规以规范供给结构,同时整合现有住房保障产品,建立以租赁型为主、出售型为辅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优化供给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是解决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其涉及到土地划拨、财政资金支持、建设质量以及配租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开始显露,有必要探讨其建设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预期目标出发,构建了从经济、效率、效果和公平等四个方面构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接着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福建九地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2012年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绩效进行了横向比较,认为应该加强对闽西和闽北地区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政策支持,完善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建设,提高其建设投资回报率。  相似文献   

11.
廉租房制度是我国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住房保障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也是有效解决我国城镇低收入者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城市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以暂住人口为主体的城市过渡群体具有特殊的住房需求。随着城中村改造的完成,过渡房需求存在供给主体的缺失。因此,需要建立以福利性为主、部分微利性为辅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廉租房,通过政府主导,设立规划、建设、土地、财政等多部门联动协调的专职部门,进行多渠道筹集资金,结合城中村改造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并加强后期公共管理与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2.
公共租赁住房是解决“夹心层”群体住房保障的重要举措,为加大“夹心层”群体的住房供应规模,减轻政府土地与财力等资源投入的负担,公共租赁住房的房源供应应坚持多元化原则,将城中村与园中村纳入公共租赁住房的房源供应体系.通过房源选择、实物配租、租金补贴等形式盘活整体改造的城中村的存量住房,解决公共租赁住房供应困境。  相似文献   

13.
城市低收入群体援助政策的理论源于福利经济理论、公共经济理论、补偿理论。援助以生存保障为主、就业援助不足,援助对象以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父代为主,缺乏对子代的援助。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援助政策问题:一是提高对城市低收入家庭子代的教育援助;二是加强对城市低收入家庭子代的就业援助。  相似文献   

14.
我国廉租房制度在运行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研究解决对策,是政府在住房领域中面临的核心内容,也是各地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提出完善我国廉租房建设的新思路,希望为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中国房价过高,早在1998年我国政府就已经提出建立由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构成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但推进缺乏动力,进展的速度太慢,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利用公共政策分析中的制度方面分析保障房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制度障碍,希望有助于政府完善有关制度,使住房保障制度惠及更多的低收入家庭.  相似文献   

16.
所谓公共市场住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公权力来调整与解决住房公共利益的过程与行为准则[11].由于居住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住房是公民生活的基本需求,所以住房政策是政府的基本政策.政府的公共住房政策可以划分为住房供给政策和住房需求政策.供给政策表现为中央或地方政府以财政支出的形式直接进行公共住房建设,再以较低的价格出售或出租给低收入的国民,其中后者占主体.战后西欧国家就大量建设了公共住房提供给国民居住,其表现就是在出租房市场上公共住房出租占比重不断提高.如在英国,从1947年到1980年住房结构中公共出租住房的比例由13%提高到32%,私人出租住房的比率则由61%降至13%(自由住房的比率由26%提高到55%).需求政策包括金融贷款、税收优惠等.  相似文献   

17.
保障性住房是以政府为主体,提高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保障性住房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政府积极性不高,保障性住房构建无统一标准,保障性住房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本文提出明确地方政府职能定位,适当引入社会资本,制定保障性住房构建统一标准,完善保障性住房准入和退出机制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重视与维护传统家庭,尊重和关心老年人、孤寡者等社会弱势群体是我们东方人的传统伦理观念.新加坡和香港充分重视这些传统伦理,并把它们融入到公共住房政策中.这既体现了对传统文明的继承,又体现了社会创新,有利于转型期社会的和谐发展.目前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还缺乏对这些东方传统伦理的重视与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保障住房供求失衡,加剧了社会养老压力,也不利于我国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不利于社会和谐.因此,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应重视东方传统伦理的融入.  相似文献   

19.
住房作为人们的一项基本生活资料,是人能够有尊严生活的基本前提。公共租赁房制度不仅是解决现阶段"夹心层"住房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关系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长远之计。本文基于民营化这一公共服务改革的大环境,分析公租房的典型——重庆模式,建议在公租房的建设、管理环节上引入民营化的因素,重新定位政府的职能,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杨竹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5):86-90,96
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使城市低收入人群聚居在一起,在低收入人群与城市其他普通居民之间划出了一条清晰的地理边界,客观上起到了社会分类的作用。同时,低收入人群在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了群体认同。社会分类与群体认同的交互作用促成了廉租住房住户的社会认同。社会认同有利于增强低收入人群的群体凝聚力,但其中的消极认同却会削弱该群体的生存信心与能力,不利于他们自助能力的培育。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强调发现、探索和利用服务对象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有助于廉租住房住户培育积极的社会认同,提升自助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