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感是抽象的概念,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多法并用,能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深刻体验和感悟,使数感在小学生的心底、在小学数学教学这块沃土上逐渐生长起来。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让学生会"数学地"思考,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体验、感悟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所谓数感,就是对数的意义和数与数之间关系的一种敏锐的感悟和驾驭能力.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作探究性的思考. 一、通过生活体验培养数感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学习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这说明数感的培养离不开现实的生活.在教学中,只有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并内化、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4.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学生认知数学对象进而成为数学气质的心智技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新课程中的六个核心概念,也把“数感”摆在首要的位置,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加强数感的培养,是新课程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如何加强学生的数感培养呢?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尝试:1.结合生活,体验数感要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从室内扩展到室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结…  相似文献   

5.
数感是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拥有良好的数感,才能更好地认识数学问题、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感,开展多样的数学活动,逐步引导学生体验数、感悟数,从而发展数感。  相似文献   

6.
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中,要以学生熟知的、亲近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向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数感的建立和数学素养的提高。以下是本人对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数感的几点看法。一、在生活情境中培养数感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许多学生对数学知识不能很好地建立表象,更不能真正的理解数学的内涵。在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体验数感。  相似文献   

7.
所谓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感悟和理解,良好的数感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一、在体验中建立数感小学阶段的学生要学习的整数、小数、分数等数的概念,本身是抽象的。传统教法是把概念灌输给学生,割裂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学生的头脑中,这些概念只是一些符号,失去了其真实的生活意义。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把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充分地感知、充分地体验,然后再进行适当的抽象概括,避免产生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8.
李凤兰 《小学生》2013,(10):16-16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这种能力的培养在于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数感是一个人基本的数学素养,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一、数感源于生活体验数学离不开生活,任何脱离了生活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数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逐步培养起来的。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从观察、猜想、讨论、实践操作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数感,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具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也能自然而然地将数学运用到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感",在知识传授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并把数感摆在首要的位置,充分表明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数感.一、联系生活,获取数感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从而理解数的意义,并建立良好的数感.例如在“认识0”的教学时,教师可启发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的哪些地方…  相似文献   

12.
林尚坤 《成才之路》2022,(13):79-81
数感主要是指对数的感悟,包括对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运用、驾驭与感悟能力.数感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建立、培养起来的,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逐渐形成数学思维,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文章从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数感是人对数的一种感悟,是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10个核心概念之一。它是数学课程的目标点,更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数感的建立,不会像知识、技能的习得那样立竿见影的,它需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积累经验,逐步形成的。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一、注重结合生活,培养数感数学来源于生活,数感的培养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因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数感是一个人的基本数学素养,是一个人对数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是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字的灵敏的感受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对数的深层认识,才会有效地运用数学,科学地进行思考,并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诠释现实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各个学段的教学内容,把培养数感渗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在生活实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在  相似文献   

15.
数感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或自动化的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应做到帮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培养数感,在动手实验中培养数感,在估算中培养数感,在游戏活动中培养数感。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联系,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在联系生活解决问题时逐步感悟估算的必要性,体验到估算的作用,从而愿意估算,乐于估算,形成自觉估算的意识。下面就谈一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几点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标准》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正像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要打好球必须熟悉球性,搞美术的人要有美感一样,而数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亲历体验会使学生更具体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认识整千数》时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谈谈感悟。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化社会的发展,数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帮助人们认识身边事物的同时,更能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它为学生学习更全面的数学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通过体验感悟、动手实践、游戏活动、估算等方式,全面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数感"作为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被首次提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感,主要包括联系现实背景和具体情境理解数并能用数来表达、交流信息,为解决问题选择有用的策略和恰当的方法,能估计结果并对结果作出合理解释,等等.那么如何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一、走近数学,在生活情境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数学素材,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  相似文献   

20.
数感主要是指对数进行主动分析,并加以运用的方式,这是重要的数学内容,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数感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体验、建立、增强数感,通过适时估算与合理解释来发展数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