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千体”书法具有结体险峻、用笔灵活、章法整肃和气韵朴茂的特点,它们是张大千在继承中国历代书法优秀传统基础上,重点学习碑派书法“尚朴”,追求个性自由抒发“尚意”,与绘画相得益彰和适应时代需要产生形成的。“大千体”书法在碑学书法“壮美”的共性中更具有“华美”的个性,学习欣赏“大千体”书法要充分认识其特点,才能把握其质朴、华美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书法艺术与人格智情关系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构成部分,“书品即人品”指明了书艺与人格的内在逻辑,而“书如其人”则揭示了书艺与智情的密切关系,在教育学的语境下,书法教育对于学书者的人格和智情两个方面都具有助长作用。在人格方面,表现为书法教育对“三我”人格的助长;在智情方面,表现为书法教育对“智商”与“情商”的助长。据此,论文提出书法是值得开发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素质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3.
“现代书法”的“参照系”相对模糊含混,使其创作与欣赏难以切入、把握和深入。文章对“现代书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发现“现代书法”并没有真正超越自身文化背景的规定,且有“滑动”艺术立场的趋向。所有这些使具有传统文化良知及书法情结的读者堪忧。  相似文献   

4.
对书法形式符号进行“陌生化”处理,具有很重要的美学意义。书法形式符号“陌生化”可以从线条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书法形式符号“陌生化”必须注意“度”的把握和遵循“美”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以往对殷商金文书法的研究,主要从毛笔性能的角度进行,其金文中所具有修饰性的“打磨”效果和“块状”形态一般不做专论。致使难窥殷商金文书法的全貌,这是不小的缺憾:—其实,殷商铭文的“打磨”在当时是一种常态,有着一定的工艺要求,也是当时人们敦厚质朴的审美表现。殷商铭文的“块状”是在充分吸收夏代陶器形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很强的传承性,探讨殷商金文书法修饰美对还原殷商金文书法的本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重估20世纪末中国"现代书法运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末的中国“现代书法运动”是一场借“现代”与“书法”之名,行“非书法”、“后现代”之实的少数人的艺术运动,其最终的衰落是因为其具有脱离书法本体的致命弱点。  相似文献   

7.
黄宾虹是中国古典山水画艺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代宗师。黄宾虹一生的绘画与金石美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金石美学又使他对书法和绘画的认识进入刚柔相济的境界。在此基础上他于山水画创作中总结出“画之道在书法中”,“以书法之法入画”的系统理论,从而形成“雄浑古朴”的金石风格。  相似文献   

8.
书法文化教育是书法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不可或缺的内容。《书法》教材中的“知识链接”板块具有篇幅短小、语言凝练的特点。教师可以此为衔接点,在书法技能教学中融入书法文化教育,以“经典碑帖、书法名词、字形演变、书法历史”等书法常识为依托,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让学生初步感知书法作品的文化内涵,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9.
孙方霞 《江苏教育》2022,(29):42-43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书法教学要“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以及“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而在现今的小学生书法课堂上,教师重技能而轻文化、重形式而轻内涵的现象一直严重存在着。因此,研究书法课堂的文化融入对当今的小学书法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代作家林语堂书法美学思想从“气韵”、“性灵”、“韵律”、“自然”等角度论及中国书法特征,显示其敏锐的观察力和以及对中国书法美学的精深把握。林语堂书法美学思想展示出中国书法共时性发展规律。作为近代中国书法美学的初步奠基者,林语堂书法观具备向西方介绍中国书法文化的积极意义。辩证对待林语堂书法观,有助于当代中国书法研究多向层面的展开。  相似文献   

11.
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传承与弘扬书法这门艺术。书法能托物言志,书法能陶冶性情,书法能铸就良好习惯与优秀品格。因而,书法教育要在书法物型场中“立心”,在书法研究场中“立字”,在书法实践场中“立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互联网+”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教育新形式,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书法教学的效率,有助于激发青少年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书法文化素养。深圳市宝安区下十围小学作为宝安区书法示范校,2021年挂牌广东省书法特色创作与实践基地。在书法的启蒙教育中,学校借助信息化书法教学设备,培养学生自然书写的同时,展现出具有“儿童趣味”的篆书、隶书的拙朴和率真风格。  相似文献   

13.
苏轼谪居惠州是其人生中的重要阶段。在书法观念上,苏轼惠州时期的书法观念是其“尚意”书法观念的继承与发展。苏轼对黄庭坚草书变法的认可,体现着苏轼主张在“学古”的基础上“自出新意”的创作观念。苏轼在惠州关于酒对书法的作用有了更进一步的探索。苏轼醉后作书能让自己心手两忘,达到“醉笔得天全”的境界。除此之外,苏轼对颜真卿《争座位帖》的题跋,体现着苏轼“入晋人之室”与“知人论世”的书法审美观。  相似文献   

14.
书法中的“功”和“性”与“意象”,从书法创作的整体意义上说,是局部与大局的关系,它们是一个融合贯通的整体。就里论述的“功”是特指书法中的用笔功力;“性”则指作者在书法创作中所流露的学识修养。书法“意象”,是作者创作中主观之“意”和作者情感所依托的客观形象即艺术之“象”的和谐统一。功”和“性”蕴涵在“意象”中并贯穿于书法创作的全过程,它的强弱影响到书法作品最终的艺术品质。如果说“意象”是书法创作前行为的思想动力和艺术形态的显现,那“功”和“性”则是书法“意象”之美在艺术表现上的强化和升华:是技巧和情感在作品中的再现和流露。  相似文献   

15.
王玲 《学周刊C版》2023,(17):151-153
社团书法教学是学校的一个亮点,需要作为一项工程来抓,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从书法中悟出做人的道理,促进全面发展。近几年,“课例研究”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提倡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师可以将“课例研究”运用到社团书法教学中,一方面牢牢把握学生真实的书法水平,另一方面创设更具有吸引力和实效性的书法活动,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姚远  张金 《中国高校招生》2010,(5):20-20,22
书法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门类,经过漫长的时间洗礼.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和审美规律,在现代的视觉设计的运用中。还大都停留在把书法作为一种视觉元素.本文的着眼点在于把书法的审美原则借用到书籍设计中来.从“形”“意”“势”的艺术视角来看待书籍设计,从而提高书籍设计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文化象征的中国书法,其发展必须从宏观文化角度进行考虑,需要一个宏观跨领域的战略规划指导。本文提出了一个建立于书法文化链基础上的发展战略构想。在总结了中国书法的书法文化链是书法在中国文化体系中起到链接、枢纽、节点功能并形成的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和底蕴深厚的文化体系和集群;在此基础上的“大书法文化”发展战略对书法文化的全面弘扬和可持续发展、乃至对促进带动我国视觉艺术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同时提出了基于“大书法文化”理念的书法文化发展纲要的研究内容构想,并探讨和展望了书法文化的价值体系、书法文化目前发展的现状和主要问题、书法文化在国民经济地位测算、未来学术研究等相关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探讨书法传统与传统书风、传统书风与“流行书风”乃至“民间书法”之间的关系,并且得出这样的结论:书法传统中的经典部分是永远可以流行的;“流行书风”不排除传统,注重个性发展和自我情感张扬,具有群体可接受性;“流行书风”、“民间书法”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应有其探索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关于李叔同“弘一体”书法的美学特质与美学价值的研究,在于结合其具体作品逐步达到对李叔同“弘一体”书法美学特质与美学价值的多角度剖析。在划分“弘一体”书法发展阶段的基础上,由表入里地分析其书法的美学特质(形式…风格——意蕴),逐步向书法美学的高层次(意境,神采)深入,进而阐述牵叔同书法美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0.
同为“南宋书法四大家”中的陆游、范成大,书法的风格迥然不同。陆游书法不仅具有文人气息,更具书家气质,表现出对书法表现力的自觉追求意识;范成大书法则是以致用为尚,他无意为书家,但由于丰富的学养溢于字里行间,书卷气浓郁,独具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