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教育文选》(陈学恂主编)新近出版。至此,高师中国古代和近代教育史教材,巳全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配套出齐。这套教材包括:毛礼锐教授等编著的《中国古代教育史》、孟宪承教授等编的《中国古代教育文选》和《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陈景磐教授编的《中国近代教育史》、陈学恂教授主编的《中国近代教育文选》和舒新城先生编的《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中、下三册)。以上各书多是根据1961年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编写的。多年来,广大师生和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提出了宝贵意见,经著者或编者修订,使各书得以日臻完善。这些书将被选送参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教育史研究在中国一直没有引起教育史界的充分重视,长期以来,科技教育史的发展在科技史学科中获得了比在教育史学科中更重要的地位。教育史学界对科技教育史研究的讨论把科技史局限在学校范围之内,对于广泛的职官科技教育、艺徒训练以及私学、家学中的科技教育研究薄弱。回顾科技教育史研究百年来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对教育史研究和科技教育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应该扩大教育史学科的研究范围,使教育史研究突破狭隘学校教育观的束缚,寻找典型性和普遍性相结合的历史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3.
姚爱强 《文教资料》2012,(14):149-151
本文梳理了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的研究脉络,从国内外传播学、广告学领域关于广告教育、广告设计教育的研究,到设计学领域对设计教育和广告设计教育的研究,到历史学、教育学领域关于艺术教育史、设计教育史的研究,列出与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相关的专著、个案研究、专业期刊杂志上的论文、相关调研报告及资料汇编。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将是今后我国执行教育方针、政策,规定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主要依据,也是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包括中国教育史研究的战略方针。有了这个思想指南,我们的教育史研究工作将会进一步焕发它的青春活力。中国教育史研究贯彻三个面向,有人认为会  相似文献   

5.
我们目前所用的外国教育史教材,是1962年曹孚先生主编的。它是以苏联几本教材为基础选编而成。这本教材在当时是可行的,在后来它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是50年代苏联人的成果,已远远不能反映当代教育史的科学水平,它存在下列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第一,书名是外国教育史,实际内容是西方教育史,名不副实。全书论及东方国家的教育只有两页,只占全书的百分之一弱。我们教育史教材分为两个大部分,一是中国教育史,一是除中国以外的世界教育史,合起来是一个整体。我们要使学生懂得中外即世界教育的发展规律,除了中国教育史外,我们外国教育史应包括东西方各国的教育史,只有如此才能看到世界教育发展的全貌,因此只讲西方教育史是显然不够的。这点在1983年黄山开会讨论外国  相似文献   

6.
为了阐明教育发展的历史与规律,中国教育史研究一直注重精英思想与制度形成,而忽视了教育中的人及其活动本身。教育史学的理论品性不断地得到提升,却对当代教育实践的变革缺乏足够的关注。实践品性视域下的中国教育史研究,强调教育史研究在对当代教育生活的关注中理解教育变革的历程,重新确立人及其活动在教育历史中的主体地位。走向生活的中国教育史研究,意味着教育史研究视线的下移、研究范式的变革和表述方式的更新。教育口述史作为实践品性视域下教育史研究的一种形态,正日益广泛地运用于教育史研究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史是对发生在中国社会历史中教育活动的一种历史性解读.大致涉及两个纬度:纵向涉及教育活动本身的历史演变,横向涉及教育与个人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然而,统观已有的中国教育史教材,无论纵、横都以制度化教育为其主要研究对象.以至于出现民生教育之缺失,大多数教育对象被遗忘.科技教育的缺乏与商业教育的缺失.制度化教育单轨独进的发展路径,使学习者对中国教育发展历史的学习产生诸多疑惑。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育史学科教材沿革及改革初探*人民教育出版社刘立德“教育史”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的历史并不长,在西方大约始于18世纪中叶,在中国,“教育史”学科地位的确立与师范教育在学制系统中地位的确立基本一致。“中国教育史”学科发展至今,已成为我国教育科学体系中...  相似文献   

9.
四十年来,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在学科建设、教材编撰、史料发掘、各类专题乃至知识普及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科学化建设作了大量基础工作,也为将来中国教育史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但是,肯定成绩,并不意味掩饰不足。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教育史研究的逻辑体系、深度与广度、方法以及与现实的联系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的不尽人意,离学科的真正科学化有着相当的距离。尤其是近几年来,与教育学科群和历史学科群的总体发展相比,中国教育史的研究越来越显的缺乏生  相似文献   

10.
余家菊是近代颇有影响的教育家,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因全力宣传和推动国家主义教育闻名于教育界。他对中国教育的诸多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也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且硕果累累。余家菊十分重视中国教育史研究,分别对孔子、孟子、荀子、陆九渊等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撰写《中国教育史要》专著一部,但这部专著却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事实上,研究余家菊有关中国教育史的著述,特别是他的《中国教育史要》,对深入理解和全面评价其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会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1.
所谓中国教育史研究中的视角下移,是指在研究中从更多地关注教育制度、教育思想等宏观层面的内容,转而为更多地关注教育的具体实施层面的内容,自20世纪初教育史学科在中国诞生的百十年来,中国教育史研究中出现过三次这样的视角下移,构成了学术研究的矛盾运动,促进了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也折射出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艺理论教育史略论杨福生一在中国,设立文艺理论课程,编写文艺理论教材,进行独立的专门的文艺理论教育,是从现代开始的。现代文艺理论教育不同于古代和近代,就在于它具有独立性、专业性、系统性的特点。独立性指其不依附于其它的人文学科而独立开科,它既不是古...  相似文献   

13.
已有的中国教育史教材,侧重于制度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的选择,形成一个相对系统的封闭体系。这种系统而封闭的编排形式,缺乏民生教育,大多数教育对象被遗忘,科技教育和商业教育缺失,制度化教育单轨独进,学习者在系统了解制度化教育历史的同时,容易对中国教育发展历史产生误解。其结果不仅不利于教育及教育史的理论建构,而且对教育实践活动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留学生群体是近代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开创者和教育史学术研究的奠基人。在理论层面,他们着重对学科基本范畴进行厘定,努力构建中国教育史研究的新范式。一方面,受留学经历的影响,他们的学科意识明显增强,更多地关注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通过对学科概念及研究对象的探析,夯实了中国教育史学科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他们还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教育史观,尤其是实证主义教育史观和相对主义教育史观的提出,为探究中国教育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性,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在实践层面,他们躬耕教坛,着力完善“中国教育史”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培养研究人才,为学科发展提供新生力量。总之,从事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留学生群体,立足中外文化交流与碰撞,追赶时代潮流去把握中国教育史研究的趋向,推动了近代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创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育史学史是教育史学的客观演进历程,不仅为人们提供教育史学演进的知识谱系,而且提出教育史学研究中的问题、局限性与不确定性。由于中国教育史研究源于新式学堂的教学需要,服务教学成为中国教育史的研究起点并使其盛行于20世纪上半叶,由此出现了不同取向的教育史学研究。从1950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教育史研究者在借鉴苏联教育史学的基础上,对以往教育史研究成果重新作出分析评判,教育史学史得以兴起;然而,由于对史学理论与方法的使用不当,在改变学术研究性质的同时,还改变了研究方向。改革开放后,研究者在教育史的恢复重建中,开始关注以教育史学科建设为核心的教育史研究,教育史学受到高度重视并取得显著成果。但是,这不意味着教育史学研究没有问题。为繁荣教育理论,为人类教育事业贡献智慧,未来的中国教育史学研究需要处理好以下问题:其一,克服固守于“用”的教育史研究定位;其二,教育史研究中的概念和概念体系建设;其三,教育及教育史研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其四,外来教育史学理论与本土教育史研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教育史学科是中国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经走过了120余年发展历程。本文立足时代高度,从全球视野和中国发展两个大局,对21世纪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做了前瞻性思考。在新世纪,为更加有力地发挥教育史学科的作用,使之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为学术和社会做出新贡献,第一,教育史学研究者应更加自觉地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研究宗旨——充分体现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史是为了给当今教育改革提供经验和动力,突出研究外国教育史是为了给中国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方法;第二,教育史学研究者应明确存史求真传承积累与鉴往知来资政育人的双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史学科在指导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方面的作用;第三,教育史学研究者应推动教育史学在与时俱进中追求多样性发展,大力开展跨学科研究与交叉学科研究;第四,教育史学研究者应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史学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中,教育史学研究者可以在五个方面努力:批判地继承中国学术传统价值取向的合理因素;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史学的思维方式;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学术理论范畴;批判地继承中国史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关于中国教育史分期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教育历史的分期问题是有关中国教育史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合理地划分中国教育发展阶段,有助于把握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判定特定时期教育的变革与性质和合理地编排教育史论著体系。20世纪中国的教育理论界先后有过依据朝代更换、社会形态、时代特征、教育实践、阶级斗争等多种中国教育史分期法的探索,展现出面貌各异的中国教育发展史,合理的中国教育史分期应以教育实践为主要依据,也对历史年代、社会形态等外部变化因素有所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学科性质与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教育史研究是一门现代教育科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特别是历史科学相结合的基础性教育理论学科。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客观化原则,是指作为基本的研究要求,中国教育史研究应客观如实地阐释中国教千年不同历史阶段的教育思想风貌和教育制度嬗变轨迹,理性地认识和评价中国教育史实。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史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尝试性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国教育史不可避免地有主观因素的参与,这种主观因素的参与使问题出现成为可能;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理论架构不适与分析工具的不当,使得问题成为现实;研究者善于学习而欠于反思、热衷理论而忽视现实,使问题不断加深。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贴近生活,走向真实;走出进步教育史观的阴影,走向生活教育史场景;走出单学科的分析,走向多学科的综合;走出封闭,走向开放,构建符合历史的、属于中国的中国教育史教材。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史"学科对于师范生、教育科研人员、广大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更好地学习、理解教育理论和掌握教育规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师范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在进行教育史学素养、教育史学意识训练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在培养师范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等方面发挥着直接的作用。根据教师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需要,整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教育史学科教材建设的成果,总结该学科教材建设的基本经验和特点,展望该学科教材建设的前景和改革方向,探索该学科教材建设的理论问题,是编写、编辑出版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教材必要的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