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学科自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学科名称、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诸方面讨论了作为一门学科的中国古代目录学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历史学宿命及其还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荣贤 《图书馆杂志》2002,21(10):18-20
长期以来,中国古代目录学在和历史学的结合中丧失了自己的研究本体,导致研究成果多局限于认知层面,不能提供独特的意义创造,认为古代目录学要想取得质的飞跃,必须首先从历史学中还原出发,建立独立的学科规范。  相似文献   

3.
目录学的学科定位、研究者心态及其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录学的研究近年来似乎又有增长之势,但更需要冷静的思考。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考察和产清了目录学在清代与民国繁荣的真相,并对当今目录学的学科定位、目录学研究者应有的心态、当前目录学研究侧重点等几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迄今为止的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方法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本文在反思的层次上,讨论了中国古代目录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录学的时代性与当代中国目录学的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论述了目录学的时代性表现、成因与内涵,并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分别从发展阶段、学科意识、理论建构策略、价值取向、研究内容、学科体系、发展动力与发展方向等方面,论述了当代中国目录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目录学研究的两次高潮及其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贺修铭 《图书馆》1994,(5):14-17
中国20世纪三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分别形成了目录学研究的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形成的契机是缘于对西方目录学的评价,主要成就表现在对古代目录学的总结、对目录学定义对象的探讨、目录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第二次高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对中国传统目录学和目录学史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对目录学基础理论进行了研究,重视对书目情报工作和目录学应用研究等。通过两次高潮,中国目录学总结了传统,吸收了西方目录学思想,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孙墨 《图书馆》2022,(8):7-12
近代以降,许多中国传统学科的学科理论、研究方法及学科价值受“西学东渐”之风影响而衰微严重。古典目录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中第一要紧事”,学科价值被忽视、贬斥极深。在“黜经重史”的风气下,古典目录学的传统学术考辨特点与史学治学方法及学术目的交叉相关,导致古典目录学的独特学术价值随着自身研究畛域界限的模糊而被渐渐忽略。文章通过将史学与对古典目录学易混淆的学科思想范式、研究方法与学术目的进行比较析辨,旨在呈现两者的会通与迥异,从而在学科认知上突显古典目录学在传统文化的接受与表达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性与唯一性,彰显古典目录学的独特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8.
廖Fan 《图书馆》1997,(2):19-23
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对我国90年代目录学研究的成就及其特征进行了全面总结,并从基础理论、分支学科、书目情报工作、目录学史以及国外目录学研究5个方面,详尽剖析了目录学研究领域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录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的目录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 90年代的目录学研究 ,在基础理论、目录学方法、分支学科、目录学史、国外目录学 ,以及书目情报工作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方面 ,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其不足之处 ,主要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 ,对目录学新研究领域开发不广 ,对目录学史的研究过热和缺乏研究方法 ,等等。新世纪目录学研究的趋势是向分化与综合、整体化与科学化方向发展。参考文献 2 7。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中国近代目录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姚名达的生平,他系统整理我国古代目录学遗产,开展目录学前瞻性研究,在目录学定义、功用、内容以及目录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上,提出创建性的见解;其所著《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和《中国目录学年表》集中体现其目录学思想与成就。  相似文献   

11.
马恒通 《图书馆论坛》2003,23(6):34-37,99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是人们通过对图书馆的感性认识的系统抽象和升华而形成的系统理性认识,不直接与图书馆具体工作和具体行为相联系。图书馆学应用理论研究是基础理论在图书馆中的实际应用。所以,从本质意义上说,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不存在理论脱离实践问题,而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学应用理论研究也不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一些人之所以认为目前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不是理论本身存在此问题,而是这些人没有真正认识到理论研究的层次性和各层次的特征、目的和作用,把各层次研究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学研究应摆脱根深蒂固的本质主义观念,破除科学性的迷思,走向开放的研究。它不再受限于狭隘的学科限制,倾心于立足图书馆学基础上的多学科交叉;放弃独断而青睐多元的方法论,注意外来理论资源与中国问题相遇时的复杂境况。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教育已成为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博物馆教育活动设计也受到了博物馆学习情境模型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影响。博物馆学习情境模型中的“情境”与情境学习理论中的“情境”本质并不相同,但是在博物馆学习的研究中易被混同。本研究对“情境(context)”和“情境(situation)”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理性讨论,并建议博物馆教育活动设计以“上位情境(context)→下位情境(situation)”的形式完成从“情境(context)”到“情境(situation)”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On February 1, 2003, the space shuttle Columbia broke apart as it re-entered the atmosphere. Months later, the Columbia Accident Investigation Board determined the immediate cause of the crash, but it also alluded to relationships NASA has with other organizations as being problematic, suggesting that Columbia was a painful symptom of a deeper disease. This paper uses resource dependency theory and structuration theory together to examine NASA's interorganizational network, illustrating that NASA is involved in multiple toxic relationships and that a pattern has developed through NASA miscues in the last 20 years. This case study demonstrates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these two theories together, how such integration provides a useful perspective for understanding power and change in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NASA specifically, but also for others as organizations become more dependent on external stakeholders and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15.
On February 1, 2003, the space shuttle Columbia broke apart as it re-entered the atmosphere. Months later, the Columbia Accident Investigation Board determined the immediate cause of the crash, but it also alluded to relationships NASA has with other organizations as being problematic, suggesting that Columbia was a painful symptom of a deeper disease. This paper uses resource dependency theory and structuration theory together to examine NASA's interorganizational network, illustrating that NASA is involved in multiple toxic relationships and that a pattern has developed through NASA miscues in the last 20 years. This case study demonstrates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these two theories together, how such integration provides a useful perspective for understanding power and change in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NASA specifically, but also for others as organizations become more dependent on external stakeholders and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16.
可移动文化遗产和数字遗产均是现今兴起的事物,对两者的研究都较少,但是对可移动文化遗产下的数字遗产保护研究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两者存在隶属关系,保护理论也有天然的相通性,将两者进行整合研究可实现双赢,只是其研究内容不管在技术层面还是在管理层面更有待深入,如何将技术和管理融合也是实现该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介绍阅读疗法研究日益受到图书馆学、医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的关注。回顾1991-2010年间我国阅读疗法的研究历程,将其划分为理论引进、本土研究开始、本土理论完善与实证研究发展、理论和实务深化4个阶段;分析我国阅读疗法研究的特点,探讨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问题,并对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评估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总结国内外图书馆评估研究现状,为我国图书馆评估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从评估基本理论、评估主体、评估内容、评估体系与指标、评估方法5个方面对国内外图书馆评估研究进行全面梳理与评述,并提出图书馆评估未来发展方向。[结果/结论]从研究内容看,国外评估主体多元化,国内评估主体单一;国外评估内容由绩效评估转向成效评估,而国内依然注重投入评估;国外评估方法呈现综合化趋势,国内则以定性方法为主;国外广泛采用国际标准进行评估,而国内评估指标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从研究类型看,评估理论研究方面有大量关于引进国外评估方法和成功案例的介绍,而实践应用研究略显不足。  相似文献   

19.
《Communication monographs》2012,79(4):215-228

The rhetorical foundations of social change may be found, not only in polemical discourse but in popular literary discourse as well. A case in point is that of the concept of the evolutionary sublime, an amalgam of the rhetorical/aesthetic theory of the sublime and scientific evolutionary theory, which had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personal morality and social policy. This reservoir of concepts was transmitted to its readership, the American middle clas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rough the popular literature of natural history; it subsequently served as a basis for the persuasive arguments of the conservation movement. This study traces the emergence of rhetorical argument from bases in popular literary and intellectual culture.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交流论”在20世纪后期的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其主要贡献者之一黄纯元先生是中国图书馆学界的一颗流星,璀璨可惜短暂。文章回顾了黄纯元先生的学术生涯及“知识交流论”的核心理论主张,指出“知识交流论”是在本质主义研究范式下争取图书馆学学科合法性的重要理论成果,标志着图书馆学知识生产从封闭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