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课本中有多处用到“好事”。初中课本中有《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船载以人。”课本注“好事:喜欢多事的人。”《大铁椎传》:“宋(将军),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皆来学。”“好事”也被“教参”译为“喜好多事的人”。高中课本《促织》:“村中少年好事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教参”也将“好事”译为“好事的年轻人”,还有的译为“爱闲荡的少年”。  相似文献   

2.
所谓“本”,就是指课本,也包括教参、教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曾把课本视为“法律”。不按课本进行教学是不行的。教者完全充当了教材或教案的“搬运工”,教学完全拘泥于课本,不讲学生实际,不管社会发展潮流,以本为尊,把教材(教案)奉为“经典”。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科学。同样具有科学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如果教师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必要的教学和训练.不善于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掌握这些课本知识.那么素质教育也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把“本”提到绝对高度。  相似文献   

3.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教材实际上有两套;课本(教科书)和“教参”(教学参考书)。但发到学生手里的只有课本,“教参”只能让教师独有,且一般对学生封锁着。近年来,我改革这种封闭式教学方式,把“教参”发到每个学生手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体会到,把“教参”交给学生至少有以下一些好处:  相似文献   

4.
结合史实,针对中学历史课本及配套教参中有关“和平解放”问题的叙述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5.
职业高中课本及教学参考书(第三册)有多处失误、下面举出几例。 一、课本240页:六、辨别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同意义。 2.为。(3)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 ),括号里应分别填上“为了”、“为了”、“接受”,而教参184页倒2行(3)却把答案分别写成“是”、“是”、“做、干”。教参在这处提供的答案是错误的。因为,①课本237页脚注是:[向为]为,为了。②教参181页末段解释是“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过去为了义宁愿死亡而不接受,现在却为了华美的住室而接受了。”③教参190页上译文也取②的解释。所以  相似文献   

6.
2001年审查通过的初中语文第四册课本及教参在《核舟记》一文中,有几个词语是这样解释的:“船背”,课本中注释成“船顶”,教参178页又解作“上面”,并引用“动物的背向上”来证明。“稍夷”的“稍”字,课本中解作“很”。“舟尾横卧一楫”的“楫”,课本中注释成“船桨”,而教参174页中却将它翻译成了“橹”。对以上三个词语的解释,笔者持有疑义:其一,将“船背”解释成“船顶”,所谓“顶”,应该是船的最高处。核舟的最高处是覆盖在中间船舱上面的“箬篷”,而此篷是用箬竹做成的,能“题名其上”吗?况且还是近二十字的“题名”。教参上又将它解…  相似文献   

7.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促织》一文中有“宰以卓异闻”一句.教参翻译为“县官以才能卓越而闻名”.课本注释对“卓异”一词解释为“(才能)优异。这是考核官吏政绩的评语”。笔者认为均欠妥。  相似文献   

8.
聂琪 《语文知识》2000,(5):58-59
一、疏漏之处①第一册语文课本(以下未写明的均为第一册)18页第五题第3小题中词语辨析有“磨”和“冲”、”渍”,但在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以下未说明的均为第一册教参)中漏掉此词辨析答案。②课本181页阅读题需要修改的加点词语有“可以用”,但教参参考答案里漏此项。③课本161页第三题要求“其中第二段如果改成文字说明,表达效果将会如何?”根据本题用意,应该是把“第一段”改成文字说明。教参136页上说:“第二段如去掉具体数字,人们对荔枝的大小、重量及不同品种的轻重比较就不甚清楚。”这个答案也是针对第一段而言的,但是教参仍沿  相似文献   

9.
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作诗功夫,陆游“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说的也是作诗的功夫。以此推论,许多老师认同语文教学的功夫也在课堂之外。这话对,但不全对。我个人认为,脚踏实地的立足课堂,立足课本,才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每年的9月初,新学年开始的时候,专门出售中小学教材及教参的北京课本书店门前,总是会出现中学生和家长排着长队竞相购买教参的热闹景象。关于中学生使用教参的利与弊这一话题,笔者不久前做了一次采访。我们知道,教参是专为教师编写并且供他们教学使用的,也就是说教参并不是给学生用的。然而教参作为一种图书(商品)在市场里流通却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也就是说,我们在此所讨论的已经不可能再是教参该不该卖的问题,而是作为学生该不该用。有利还是有弊的问题。1998年9月4日,星期五。当笔者早晨7点多钟来到北京课本书店门口时,惊讶地…  相似文献   

11.
《新教育(海南)》2006,(2):11-12
教参曾经是教师的重要拐杖。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的施教方式也要随之改变,过去那种依靠课本和教能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做法,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需要,那么,新课改还要不要教参?要怎样的教参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材”,并非只是课本,还包括《教学参考资料》,与课本配套。 课本当然是基本的教材,是教学的“底本”。但是对于课时多、工作忙的中学教师来说,教参也是很需要的。其实,不仅是中学老师,每一个智识者,对某一事物(包括某一文本)的理解、感知能力和相关的知识储备,总是有所不足的。因而编写教参,帮助老师理解、感知课文:提供一些必要的相关资料,以减少老师翻检之劳,确实是必要的。它可以成为老师们的共同朋友、助手以至于良师。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愚公移山》的过程中.笔者对文中“河阳”一词的理解产生了疑问。 两种版本两种理解。苏教版教参的解释是——河阳:黄河北岸。“河”在上古是黄河的专称。而课本则无注释。翻开人教版课本,注释很明确——河阳:古地名,在现在河南省孟县西部,南临黄河。  相似文献   

14.
一、论争 世纪之交以来。我国教育界的思想空前解放,许多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受到审视、质疑。对“教学参考书”的反思便是一例。新课改背景下教参功能何在?有无存在价值?笔者检索到10余年来探讨语文教参的论文200多篇.其中有70多篇论述语文教参功能及使用问题。焦点之一是争论“语文教参存废”。有人严厉抨击教参的弊端,主张“废除语文教参”:  相似文献   

15.
教参作为教师的教学助手,它只起参考作用,而不能全盘照搬。本文以浙教版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第七册课本及教参(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版)为例,谈谈对于教参的几个疑点和看法。第七册课本新增课文《去年的树》是一篇颇有意思的文学散文,相应教参在“教材理解”中有这样的表述:“这篇选学课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写的童话。……作者通过这个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情意……”很明显,教参认为本文的重点是通过写鸟的形象来寄寓作家所要表达的主题的。诚然,鸟儿的活动是文章的主线,鸟儿的形象意义是豁然于目的。可如果深入一…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在课本上旁批夹注、圈圈点点,给人以一种“满天星”的印象。教师主要精力不用在抄写“教参”上,而是含英咀华,广采百花,把钻研时“心有灵犀”的一点东西,迅速地捕捉住,并留在纸面上,所以这课本上的“满天星”,乃是自己心血的结晶,就教学而言,这可以说是一种传统的备课艺术。我曾听过一位中年教师讲朱自清的《绿》这篇课文,教案只是粗线条地勾了一个轮廓,既是文章的思路,又是教者的思路,而课本字里行间,早已星河灿烂,这比将“教参”搬到教案上所花的功夫不知深了几多倍!最后,他还在书页的“天头”上即兴画了几笔山水轮廓,真称得上”物我神会”了。教学贵在教者有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无稳定同位素元素小议华北石油第三中学(062552)王志强高中化学讲到同位素时,课本及教参大都简单介绍道:目前已知的天然元素中只有20种(氦、氟、铝、钠等)未发现稳定同位素,但都有放射性同位素。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他们往往很自然的问道.除课本...  相似文献   

18.
“故人”辨     
高中语文第三册《五蠹》有句云:“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令,一旦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对“故人重之”句,课本没作注,人教社出版的《教参》将这句话译为“旧时相识者也都很敬重他们”。显然,《教参》将“故人”译为  相似文献   

19.
一、多“阅”。过去许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拘泥于“教参”的课文分析,务必把教参的一字一句讲给学生听,所以总是不放过课堂的分分秒秒,把文章每句话都精讲、细讲。其实,学生对课文还是一知半解,只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自我感悟、自我品味文章的大意,也才能使课堂教学得以进一步进行。  相似文献   

20.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京、津、沪、浙版)第八册第五单元第五节的教学内容是“复名数和小数”。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教这一内容时存在较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由课本及教参中存在的问题而引起的。为此,本文将课本及相应教参中的这几个问题作一简单剖析,并提出修改意见,供同行参考。一、教材混淆了“数”和“名数”的概念这段教材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混淆了“数”和“名数”的概念。现摘录两段课文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