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关于高等教育的本体论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高等教育“为何存在”、高等教育“如何存在”、高等教育“何以存在”三个问题着手,对高等教育作本体论意义上的思考。认为高等教育本体论是:高等教育应坚持“人主义”的理念,以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为培养目标,高等教育必须定位于化领域,坚持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原则,在社会发展和自己内在的逻辑发展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2.
论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教育发展的精神实质、教育基本规律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探寻了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和依据,从而提出了“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的命题,认为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包括“三个基本内涵”,具体体现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四个服务”和“五个统筹”。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向自本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首先提出,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他把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划分为“精英”、“大众”、“普及”三个阶段。他认为,在整个18至22岁年龄阶段的人口中,接受不同层次和形式的高等教育的人口占到15%以下,高等教育处于“精英阶段”;达到15%—50%为“大众化阶段”;超过50%为“普及化阶段”。故“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由阶段,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这一历史重任极不适应,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一、“高等教育文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阶段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张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性进程,但同时也带来了“三个失衡”和“三个滞后”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正视和解决高等教育在扩张中出现的问题,按照“四个并举”的思路发展高等教育,使我国高等教育在快速扩张中走出困境,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精英阶段的基本课题在其“质量”(quality)和“卓越性”(excel-lance),而大众化阶段的基本方向则在其“数量”(quantity)和“平等”(equality),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大众化的道路。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速度越快捷,其质量和卓越性就越发遭受危机。本文旨在分析“特罗理论”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指导与预见作用,并探讨“特罗理论”的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6.
陕西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陕西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的实施,将直接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拉动中等教育的大发展,刺激教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有利于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和社会公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在战略重点选择上,要坚持“数量优先”、“高职高专为主导”、“内涵与外延并重,以外延为主”的发展战略;在战略对策上,要切实做强陕西高等教育,坚持公办、民办“两条腿”走路和高等院校准确定位与分类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快发展现代远程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7.
总结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可以看出,在高等教育质量观方面,存在着“经验说”、“体制说”和“力量说”类型。随着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普及化发展,学习者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力将得到更大提高,学习者将重新成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重要主体。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在个人、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理解和解释高等教育的贡献与价值对高等教育自身与社会、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公益”“私益”“共益”是当前国际与本土学界用以解释高等教育贡献与价值的核心概念,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价值取向。本文关注中国文化中的“公”“私”之辩,并基于具体的高等教育理念和实践,解释为何被我国高等教育广泛使用的“公益”“私益”等西方理念难以有效捕捉我国话语中“公”“私”概念的内涵,而“共益”概念与我国话语更为接近,可以成为更适合描述我国高等教育贡献与价值的理念。对相关概念在中西话语体系下的概念辨析与本土建构,也是对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需要的有效回应。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全面教育”与“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全面教育”、“和谐发展”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也是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根本要求。实施高等教育“全面教育”与“和谐发展”的同时也是创新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培养千百万创新型人才的要求。通过加强高等教育战略规划、实施战略管理、课程设置的全面化、建设全面社会实践的教育机制以及创新实施科学的高等教育评价等途径来实现高等教育“全面教育”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建设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中国“十四五”时期教育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文章尝试性提出“高等教育区域化”这一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型”战略思路,并将其与当前流行的“一体化”说法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理论辨析和论证。考察梳理长三角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发现其大致经历了合作期、协调期、协同期和融合期四个阶段,为实现“高等教育区域化”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从高等教育竞争力的视角分析推进长三角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的瓶颈,发现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行政区割裂发展”“优质资源虹吸效应”“经费投入规模优势被平均化”等问题和特征。文章据此提出,可以通过政治性方法、组织性方法和功能性方法三种路径来促进长三角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现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哲学基础的拓展--以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高等教育实践的深入和扩展,高等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哲学基础也在不断拓展,强调高等教育“为知识而知识”、“为学术而学术”的认识论哲学,与强调“为国家政治服务”的政治论哲学仍然是当今高等教育存在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强调高等教育为“消费者服务”的资本论哲学给出了市场导向高等教育实践存在的理由。认识论、政治论和资本论哲学从不同侧面诠释了高等教育的存在基础。本文以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阶段为例,说明高等教育实践对高等教育哲学基础的拓展。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发展,中西部高等教育必须转变发展理念、角色认知与发展路径。首先,中西部高等教育应转变以往的“躺平”理念,深化对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战略、根本任务以及振兴路径等方面的认识从而树立“自强”发展理念;其次,中西部高等教育应由以前的“观望者”向“守望者”角色转变,加强地区政府强干预、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以及变革人才机制,深度参与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全过程;最后,中西部高等教育应通过建立中西部高等教育集群、探索“五位一体”产学研融合模式与培育区域品牌院校转变原有的“外延式”发展路径,坚持走“向心型”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2004年香港特区政府提出建设区域教育枢纽的设想,作为“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特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建设区域教育枢纽,建立与“一国两制”相耦合的特区高等教育,对于香港和内地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也彰显“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价值。香港特区区域教育枢纽政策既是对国际高等教育竞争的回应,也是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呼应,更是对“一国两制”的响应。根据“一国两制”理论,基于“全球—国家—地方”分析框架,探讨“一国两制”下香港特区区域教育枢纽建设,发现香港特区区域教育枢纽建设选择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区域化和高等教育多元化三大发展战略和建设路径,在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深化区域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和促进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区域教育枢纽建设初具形制,未来可期。  相似文献   

14.
“九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前 言  本报告是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委托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结构与条件研究”课题的系列研究报告之一 ,旨在围绕“九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针的重大转变 ,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认真总结“九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律 ,探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与问题 ,为我国政府制定高等教育“十五”计划及 2 0 15年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咨询。本报告讨论的重点议题是 :●“九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方针的回顾与探讨●关于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问题●关于建立高等教育多元筹资体制的问题  …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到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不仅体现在扩大入学机会,还体现在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发展,形成了多层次、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具有我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已经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级,具有自己的特色和发展优势,在25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辉煌的成绩。面对“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理念,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审视发展中的不足提出解决的方案。网络教育的优势,高等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所能够解决的问题和带来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高等教育质量的要领与标准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21世纪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将从“合格产品”到“用户满意”。从发展角度看,“发展质量”比“发展速度”更重要。质量竞争将是“品牌竞争”。“高等教育质量”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增加了“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的新使命。质量的标准是多维的复合概念,是适应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的统一。由于高等教育质量较难有统一的“国际标准”和对外界变化的某些不适应症,因而需确立高等教育质量的多重标准。  相似文献   

17.
从词源分析入手,分解“学术”概念,对应高等教育类型,可以发现普通高等教育与“学”密不可分,高等职业教育与“术”有着内在联系。“重学轻术”是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应当在“学术并举”的前提下有不同的侧重。普通高等教育应以“崇学”为主,高等职业教育则应以“尚术”为主,从而使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都能准确定位、合理分工、凸现特色。真正形成高等教育的合理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以“县域办学”为重要特征的新一轮区域高等教育布局调整已在我国部分县域经济发达的省份展开,这是高等教育地方化的新探索。本文统计了浙江、江苏两省高等教育“县域办学”的现状,分析了高等教育“县域办学”的特征、背景与动因,并就完善高等教育“县域办学”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的“产业”属性及其“产业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高等教育的“产业”属性和“面向市场”问题应该说 ,高等教育的“产业”属性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后 ,已经得到了确认 ,特别是对高等教育属于第三产业 ,取得了普遍共识。但是至今在如何理解高等教育的“产业”性 ,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应否“面向市场”等问题上 ,人们的观点还不尽一致。现在看来 ,这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直接涉及到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新途径、新机制 ,并关系到今后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 ,应该深入讨论。1 .充分认识高等教育的“产业”性这里的关键问题是 ,如何看…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在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三个跟不上”和“三个盲目性”的问题与挑战。即在经费投入,办学理念、制度建设和社会心理,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跟不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进程,在高校发展规模与速度,学校升格、改名和专业设置,高校贷款搞建设方面存在着盲目性。应对这些挑战,未来1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应采取“低速增长、稳步发展”的方针;要在充分借鉴国际高等教育大众化经验的基础上,采取控制发展速度、加大教育投入、完善高等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