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学物理中经常遇到碰撞问题,碰撞过程一般分为完全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其中,完全非弹性碰撞中系统的动能损失最大.为什么完全非弹性碰撞中系统的动能损失最大?笔者给出以下证明.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两个物体和三个物体的完全非弹性碰撞为例,给出动能损失最大的证明及此结论在生活中的逆应用。  相似文献   

4.
探究弹性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用一只手张橡皮筋的两端,用另一只手捏住夹在橡皮筋之间的橡皮,把橡皮筋拉长,松手后,橡皮筋把橡皮弹出,说明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橡皮的动能。  相似文献   

5.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0,29(1):59-60,64
本章的基本概念有功、功率、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机械能等,这是本章的知识基础,对于它们的物理意义要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6.
平方差公式具有计算简捷的特性.在做某些题目时.运用平方差公式可以化繁为简.请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7.
对高中物理教材"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灏 《物理教师》2004,25(2):6-7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 )中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作了如下叙述 :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 ,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 ,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个结论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不仅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 ,弹性势能和动能也可以相互转化 .放开被压缩的弹簧 ,可以把跟它接触的小球弹出去 ,这时弹簧的弹力做功 ,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 .在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中 ,如果只有弹力做功 ,动能和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即机械能守恒 .可能考虑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机械能守恒的概念 ,且学生的接受能力还…  相似文献   

8.
把物体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所做的运动叫竖直上抛运动,可见上抛运动的特征是:(1)初速度v0竖直向上,(2)加速度恒为重力加速度g,(3)具有往返性。所以上抛运动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由于竖直上抛运动在上升阶段速率减小,在下落阶段速率增大,学生初学时对上抛运动究竟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搞不清楚,  相似文献   

9.
10.
11.
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只涉及物理过程的初、末两状态,对中间状态或环节(可能很复杂)不做研究,所以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有时在运动过程中动能损失较为隐蔽,容易列出错误的方程.请看以下三例.  相似文献   

12.
陈坤 《物理教师》2009,30(1):12-12
1 问题提出 问题:如图1,在光滑水平面上两质量分别为m1、m2的物体以初速度口1、口2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发生正碰后速度分别为v1'、v2’,试证明:上述碰撞为完全非弹性碰撞时系统损失动能ΔEk最大.  相似文献   

13.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实验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因此,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关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四节和第五节,教材只提供了"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而新课标中同样要求学生掌握的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及机械能转化部分没有匹配相应的探究实验,由此笔者想原创一个集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于一体,能阐述机械能转化的实验装置来辅助教学。  相似文献   

14.
机械能是动能、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的总和,是标量。动能Ek=1/2mv^2,决定动能的是物体的质量与速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相似文献   

15.
利用实验室报废的器材配件及身边的日用品制作了"动能势能转化演示器"。本文作了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做功可推导出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的大小公式,根据功与能的关系可判断机械的变化情况。文章通过对相关公式或定理的推导与应用,使学生理解各种运动形式与能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质观、运动观、相互作用观等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的几何学家佩多在一篇题为《数学经验》的文章里,谈到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立体几何中有关“线线角”、“线面角”和“二面角”的解法,需“作(或找)——证——求“三大步,然而,除了这种常规解法以外,立体几何中还有几个公式在求角的领域里的潜能也不容忽视,它们就是“三线三角公式”、“三类角公式”和“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本文介绍三大公式在求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弹性势能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求属A类,即:“要求学生了解弹性势能,知道弹性势能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在高考要求中属Ⅰ类,即:“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但高考中多次出现弹簧问题,碰到这类问题,用不用弹性势能公式?学生弄不清楚,导致失分严重。本文通过对有关弹簧问题的分析,总结出处理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希望能抛砖引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利用和角、差角、二倍角公式易导出三倍角正弦公式sin3θ=3sinθ-4sin^3θ=4sin(60°-θ)sinθsin(60°+θ).此公式结构优美,在处理与公式结构相近问题时,简洁利落,有时甚至显得十分“凑好”.兹举数例,以其领略它在数学解题中的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