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精度、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在我国多数矿区,不仅可以控制落差大于等于5m的断层,而且对大于1/2波长的地质异常体也具有较高精度的识别能力。以淮北矿区某煤矿为例,应用叠前时间偏移二次处理技术、地震属性技术及多属性聚类分析等方法,获得了研究区令人鼓舞的从未有过的对开采有重要工程价值的地质成果,证实了所用技术的先进性以及三维地震资料二次处理解释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应用地震属性技术预测煤层顶板岩性的方法.通过应用交会图、相关分析方法,对钻孔处地震属性与煤层顶板岩性关系进行分析,优选地震属性,将得到的地震属性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求出各属性与煤层顶板岩性之间的人工神经网络回归模型,将模型应用到非井点的地震属性上,实现了对淮南谢桥矿区13-1煤层顶板岩性的预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火成岩主要为爆发相、火山沉积相的熔结凝灰岩、凝灰岩,其次是溢流相的中基性安山岩、玄武岩,还发育少量浅层侵入岩.统计结果显示:溢流相火山岩与砂砾岩电性值有明显差别,在地震相上容易识别;爆发相熔结凝灰岩不易识别.安山岩、玄武岩等在地震剖面形态上具有较连续明显的顶底反射界面,内部成层较差、反射杂乱.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分析讨论了采空区的地质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从煤矿采空区的物性基础出发,阐述了利用地震波动法探测采空区的可行性,并根据波动方程原理,设计了部分采空区数学模型;运用正演模拟的方法,从地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角度出发,分析了不同参数的采空区各自的地震响应特征及其分辨率;在前人有关采空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实际采空区的地震资料分析和研究。最后,结合实际资料总结了采空区在地震资料中的反映特征和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什么是地震,列出了寻找地震前兆的十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利用储层方位各向异性地震响应差异性可预测有利储层分布,但是影响储层各向异性的因素较多,实际应用中存在多解性.首先通过方位地震正演模拟,对比裂缝、地层倾角以及岩性引起的不同方位地震波形相似系数变化,分析不同因素对方位地震波形影响的差异性,然后利用罗家高密度地震资料,通过分析不同方位地震属性的差异性,分别预测罗家地区沙一段...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什么是地震,列出了寻找地震前兆的十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田甜  李琦 《华章》2012,(19)
日本是地震频发的国家.本文简要介绍了日本地震的成因,并对日本近100年来1 5次大地震中的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影响进行统计和分析.分析表明,日本已经形成一整套的地震文化体系,这套文化体系不仅将地震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同时也为日本人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相似文献   

9.
东营凹陷南斜坡东段王146地区沙四上亚段主要发育构造-岩性油藏,储层变化快,分布规律复杂,储层边界难以刻画,小断层不好识别,圈闭评价及预测具有一定难度。在王146地区应用地震波形分类技术,针对该区地质特点进行时窗选取分析、模型道分析及波形分类地震相成图分析,对研究区沙四上亚段地震相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较为清晰的地震相分类,对明确该段砂体展布规律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地震谣言常见诸媒介.本文从地震谣言的公共属性出发,从受众和媒介两方面作了详细分析.一方面,汶川地震以来,我国社会对生存环境的感知方式和社会心理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地震谣言报道并未基于受众的感知和心理将地震谣言视为公共事务加以报道,因而出现了一个媒介舆论和公众话语的鸿沟.出现这种情况的部分根由在于我国新闻实践在向公共新闻的转变过程中,观念的转变和从业人员的素质无法与公众的要求同步.  相似文献   

11.
地层含油气后高频信息衰减,地震波吸收系数增大,这为利用吸收系数进行储层含油气预测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垦东北地区,利用地震衰减梯度法进行流体检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地震衰减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含油气储层内衰减属性与振幅属性呈正比关系,地震衰减技术的应用受地震资料和地质条件的影响。研究为储层流体内识别分析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程乾生先生于1997年提出的属性层次模型(AHM),从震源、震级、地震时间,以及地震灾区地形地势、建筑物防震性能、人口密度等多个方面,根据云南从2001年到2015年地震数据来对云南地震所造成的灾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分析实际情况时,属性层次模型(AHM)的方法正确,灾害评估符合实际情况,可以运用到实际中.  相似文献   

13.
线性预测倒谱系数(LPCC )可以反映时间信号频率响应和谱包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PCC来提取地震信号特征,并且采用高斯混合模型(GMM )来判断震源类型是天然地震还是人工爆破的算法。实验结果表明LPCC在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识别中的具有明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以同一次事件3个台站记录波形数据来识别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类型,分析了LPCC在识别时的稳定性,并且有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4.
地震物理ABC     
吴忠良 《物理教学》2013,(2):2-5,59
本文介绍现代地震学的基本知识,如地震矩、地震频度、互相关系数、地震辐射能量、震源谱、烈度、地震预警、Q值等等。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大量丰富的历史资料,在对地震及其前兆产生原因探讨的基础上,对利用地震前兆进行地震预报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加快海洋地球物理学科建设,我们在室外进行了陆上浅层地震折射方法的勘探实验。对地震折射资料进行了采集,并在室内应用T0差数时距曲线法进行了地震资料的处理与解释。经过处理,我们分辨出了地下两个不同波速的地层界面,测出了下伏地层的地震波速,并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浅层地震折射资料的采集与折射波的识别与对比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推动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科建设中来。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波形HHT变换的方法和对变换信号的前三个分量提取MFCC特征。对提取的三个分量特征分别用GMM方法建立地震和爆破的判据模型。其中,高斯混合模型的阶数为12阶,MFCC特征使用24维。将训练样本MFCC特征经过建立模型验证MFCC判据的可行性。在用建立的模型识别非训练样本数据,判断模型对未知震源类型的分类能力。实验得知:第一个分量提取的MFCC特征的识别效果最好,MFCC特征参数是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识别的有效判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所提出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新常态,为了适应高等教学新常态,西安石油大学依据"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原则和"互联网+教育"理念,建设了在线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地震相解释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弥补了地震资料解释传统实验教学课程和在线课程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一种基于Voronoi图的震中定位方法,对日本K-NET和KiK-net的地震记录进行定位。结果表明,该算法不受速度结构模型的影响,只需要台站的波到时顺序,所需台站数目少、计算速度快。这些特性和地震预警系统需要尽快给出预警信息的特性相契合,因此适合于地震预警系统的震中定位。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制定地震保险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迄今为止没有专门针对地震保险立法,导致地震保险制度的严重缺失。而现阶段制定我国的地震保险法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制定地震保险法应立足于我国现实国情和法治状况,借鉴地震保险先行国家的成功经验,在地震保险法中应明确地震保险法的立法目标、立法原则、地震保险的性质、地震保险的组织形式和承包范围,对地震保险基金、地震保险再保险和地震保险的监管等主要内容也应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