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卢忠英 《考试周刊》2013,(39):61-62
<正>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倡导积极的、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探究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数学探究在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只有把握好探究教学的规律,才能轻松  相似文献   

2.
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军颖 《教育艺术》2006,(12):47-48
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80):16-17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和乐于质疑又是创新精神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既要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又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和乐于质疑的方法、策略与途径,从而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促进教师自身修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生物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规定,为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供了依据。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从勇于提出问题到善于提出问题。通过树立意识,创设氛围,形成习惯三个环节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通过系统的科学方法训练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6.
关于母亲     
胡凡良 《山东教育》2007,(1):109-110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对近几年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其具有注重基础、突出能力、体现创新、关注热点等特点。同时,新课标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必须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探究和方法,主动地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数学探究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数学探究在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和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能发挥重大的作用。面对探究式教学,我们正处于实践探索的阶段;通过实践把握好其教学规律,才能轻松自如地驾驭它。下面结合我们的实践探索,谈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创新始于质疑,知识源于问题.新课程标准倡导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何利用化学学科实验的特有功能,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认为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实施"三步走"战略,下面结合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刘立诸 《考试周刊》2010,(57):175-175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认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核心应是创新思维。而"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因此可以说,问题意识的培养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向学生敞开一方天空,通过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开放、民主、愉悦、创新的气氛中感悟知识,驰骋思维,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1.
毕秀梅 《新疆教育》2012,(8):106-106
“提出问题是创造发明的源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科学的发现无不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而且更要鼓励学生、促使学生发问。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提出问题,尤其是从低年级学生开始培养,积极探索如何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  相似文献   

12.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学习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同时,能力的提高又会反过来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并能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成为一位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人。因此,重视美术实践活动是美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13.
推进素质教育重要的是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勇于思索、不断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倡导数学探究性学习,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经历引入概念或结论的过程,体验数学发现、创造的研究过程,形成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数学探究性学习除了可以选择一些课题,采用课题研究的方式开展外,更应当结合学科教学,从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和反思,认为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勇于竞争、善于竞争,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将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中。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有明确的要求:高中数学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数学探究有助于学生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我时常给学生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并与学生一起共同探讨,感受研究性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廖智 《湖南教育》2003,(19):46-47
现在小少中学的实验教学,仍停留在传统教法上。这不利于提高学生能力,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应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一、开展实验设计活动,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有助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学生积极主动的问题意识、善于提问的能力和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是需要后天培养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