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学生的心理状态高度兴奋的重要条件,是学生认识事物、理解知识的催化剂,也是触发学生各种情感的因素,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个性、思维情感,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一、政治课实行情境陶冶教学的依据情境陶冶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激起学生对新课学习的欲望和一定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带着情感感知具体情境,领悟教材内容,达成陶冶情感、情通理达、激情促信之目的的教学模式。其特点是形象直观、潜移默化、感染力强,目的和手段辩证统一。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种认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活动。它本质上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知情信意行诸要素的协调发展和矛盾运动的转化过程。情感不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培养目标,而且…  相似文献   

3.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营造的情感氛围。不同的课堂情感氛围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思维活跃程度和教学参与程度的不同,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几年来,笔者尝试着从营造课堂情感氛围入手,力求通过师生共建共享教学情境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实施情感和情境相结合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采用情感教学与情境教学的意义、基本原则,并探讨了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和情境教学的一些策略,希望对计算机课程教学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境教学能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的浓郁气氛和情调中,设置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环境,即“教学情境”,能使学生触景生情,引起其情感的共鸣,从而领悟教学情境所特有的“韵外之致,味外之道”。笔者多年来一直耕耘在语文教学的第一线,现就语文情境教学浅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意志与兴趣相辅相成,如影随形。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爱好与钻研,95%以上是从兴趣出发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很多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会自然涌现,它往往取决于教师所创造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与氛围。兴趣由乐而生,乐由良好的情绪、情感而生,良好的情绪、情感产生于愉快的心理和美的情境。愉快教学、情境教学能给学生美的感染和享受,能使学生产生愉悦心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而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ng,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够把愉快教学、情境教学的功能优势显示得淋漓尽致,是实现愉快教学、情境教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已逐渐成为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然而,学生对于情境教学的要求也在逐渐的变化,单一的情境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情境的丰富化、多样性已经成为情境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将情境体验融入实际生活 人的情感体验,主要是来自于生活经验.在语文教学中,若把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联系起来,或者转变为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则相当于将语文课堂教学融入到生活之中.要使情境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作用和影响,那么这个情境必须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樊环 《宁夏教育》2006,(5):72-72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但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脱离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对于低、中午级的儿童,  相似文献   

9.
斯托利亚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也就是思维活动的教育。如何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特色的数学学科教学?我的认识是:结合学科特点,以激发学生情感为基础,让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一、创设教学情境,是培养创造思维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引起学生注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创设教学情境有各种做法,如动手操作、制造悬念、实物观察、电教媒体展…  相似文献   

10.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遵照认知与情感互相渗透、语言与思维同时训练、科学与艺术相结合、个体参加和群体齐进的原则,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进入教学过程,促进其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以提高教学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意义情境的创设,是学生始终以积极态度参与的无形动力。”语文教材中有  相似文献   

11.
情境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之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扳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展开。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并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2.
翟尚快 《考试周刊》2011,(62):62-62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充分感受语言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达到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我从教初中语文十余年,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六种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刘业凤 《山东教育》2005,(21):70-70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领域,情境教学也大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4.
所谓教学情境其实是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心理机能,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提高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无数的实践证明,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个体的情感,点燃思考的火花,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变得积极投入,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作为课堂的设计者,我们应该创没良好的教学情境,让课堂变得生动。让学生变得主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任斌 《考试周刊》2016,(13):57-59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合理创设情感教学情境是必要的一环。教学情境可以是学习景象、学习背景,也可以是学习活动条件。兴趣情境引发学习兴趣,无论是在课前还是课中,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都十分有效;实践情境能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情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愉快的教学过程中得到锻炼;生活情境能诱发情感共鸣;能激发潜能的情境设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各种综合素质和能力,更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体育课堂的情境化教学是将内容进行分析、整理,通过设计,将学生带入相适应的情境世界;并且采用情感驱动、暗示、角色转换等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心理上有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生理上轻松、快乐的锻炼。改变了“直接传递”的教授法,使学生在人格、品德、审美、社会等方面受到更深层次的教育,以达到情境教育的目的。并且将情境化教学的效果进行实验与分析,证明情境化课堂的可行性与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7.
叶美 《广西教育》2013,(34):68-68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与表达欲望,让课堂充满愉悦的气息,实现教学过程的轻松高效。  相似文献   

18.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习特点.引人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9.
王贵平 《新疆教育》2012,(10):65-65
情境教学可以依据教学目的、教学需要,引入或制造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相适应的具体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正确、快速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创设人文情境、问题情境等,帮助学生较直观、生动、情感交融地学习历史,塑造学生是人文素质和科学理念,不断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20.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气氛,以引起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投入学习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强调的是在一定教学任务的驱使下,学生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无论是情境教学还是任务驱动,都存在自身的不足。在晦晓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的是创设教学情境,强调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