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名字解诂     
古人有名有字,而名与字却绝非随意而命,二者在语义或语音上存着一定之联系。本人于阅读古书时,略有辑录、此呈与读者。公子瑕,字子适,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瑕与假声符相同,因此可以通假。昭公十九年有驷乞,昭公十七年有阳皆字子瑕,瑕通假,假,借也,与乞,(丐)意相近。是瑕、假通假之证。假又与格古音通假。见《辞源》。格,至,来。《尚书·汤誓》:“格尔众庶,悉听朕言。”理与假通,假又与格通,故瑕亦可通格。此处瑕即当格讲。适:往也,与格都跟行走有关,只是方向相反。公孙归父,字子家,见《左传·宜公十年》。父…  相似文献   

2.
“骏发尔私”新解高光晶⒇(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长沙,410081)《诗·周颂·噫嘻》说:“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是农夫,播彼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毛传》:“私,民田也。言上(周王)欲富其民而让于下,欲民之大发...  相似文献   

3.
肖维青 《海外英语》2006,(12):46-47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第一回就说:“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所谓用“村言”来编制自己的故事,就是在小说中大量使用通俗的俚语野言,即俗语。俗语包括谣谚、古话、格言、歇后语等。最大的特点就是通俗性和普遍流传性,而这正是一些封建士大夫所瞧不起的。其实,俗语不俗。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说:“方言土语里,很有些意味深长的话,我们那里叫‘炼话’,用起来是很有意思的,恰如文言的用古典,听着也觉得趣味津津。”《红楼梦》中用俗语来刻画人物,就是用最经济最概…  相似文献   

4.
"翱翔",古籍中多数指人的遨游,并非指今之空中飞翔之意."昭假",义为昭格,假与格古籍中并非全为"至"义,多数用为"告"义.古籍中常见的"昭假"应是"昭告"的意思.此二词之原义,后人多不明,以致误解.  相似文献   

5.
论诗言“境”,始于王昌龄的《诗格》.在王昌龄之后,殷璠、高仲武、韩愈、权德舆、皎然、刘禹锡等,都曾使用“境”这一术语.如殷璠评王维诗云: 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又,高仲武评李季兰诗云: 自鲍昭以下,罕有其伦.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盖五言之佳境也. 皎然在《诗式》等著作中,也论及诗境.刘禹锡的《董氏武陵集纪》是诗境说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6.
诗骚短札     
有女如云《诗经·郑风·出其东门》:“有女如云”,《传》曰:“如云,言众多也。”《齐风·敝笱》:“齐子归止,其从如云”,《传》曰:“如云,言盛也。”《鄘风·君子偕老》:“鬓发如云”,《传》曰:“如云,言美长也。”《大雅·韩奕》:“诸娣从之,祁祁如云”,《传》曰:“言众多也。”《诗》中以“云”喻女者凡此四则,自毛氏而降,至郑《笺》,至《集传》,至清代诸大家,对如云的解释都是如此。而诗人何以以“云”喻女,则不得而知。我以为,用“云”描写女性,当根植于中国人对女性审美之着眼点。中国人同西方人对女性审美着眼点之不同,首先在于中国人看重的是美人的光彩,尤其是面部的光泽,西方人看重的则是形体之曲线。这一点,从古人对女性描写的一些词语可以  相似文献   

7.
"翱翔",古籍中多数指人的遨游,并非指今之空中飞翔之意。"昭假",义为昭格,假与格古籍中并非全为"至"义,多数用为"告"义。古籍中常见的"昭假"应是"昭告"的意思。此二词之原义,后人多不明,以致误解。  相似文献   

8.
诗《大雅·常武》:“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脩我戎.”《毛诗传》解“太祖”为“太庙”,即“言王命南仲于太祖”,“谓于太祖之庙命南仲也”.《孔疏》从其说,并进一步解释为:“南仲卿士,文在太祖之上,是先为卿士,今命以为大将;太师皇父在太祖之下,则于太祖之庙始命以为太师,其实皆在太祖之庙并命之,故太祖之文处其中也.”《郑笺》解释“太祖”  相似文献   

9.
§O 问题的提出“日有食之”是《左传》经文和传文中经常出现的一个主谓短语。如:(1)三年春,王二月己已,日有食之。(隐3经)(2)十有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庄18经)(3)冬,十月朔,日有食之。(桓17)(4)昭子曰:“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伐鼓于社。”(昭17)对于“日有食之”中的“有”,人们有不同的解释,常见的有三种。1、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段  相似文献   

10.
《汉书·淮南王传》载,刘安尝为汉武帝作《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此《传》既评文,又对词句典故进行训释。而班固不满意《离骚传》对屈原作品和人品的推崇,也不满《离骚传》对《离骚》名物的训解,故其《离骚序》云:“又说‘五子以失家巷’,谓‘五子胥’也。及至‘羿’、‘浇’、‘少康’、‘弍姚’、‘有娀佚女’,皆各以所识有所增损,然犹未得其正也。”关于“五子”等人名,今不细论:单言“有娀佚女”,则可辨其得失。《离骚》云:“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淮南子·地形》云:“有娀在不周之北,长女简翟,少女建疵。”则刘安释《离骚》,当用此说。案:“简翟”,《楚辞·天问》作“简狄”,《大戴礼·帝系》、《史记·殷本纪》同(《索隐》言旧本“狄”作“易”,又作“逷”);  相似文献   

11.
部编高中语文三册将《六国论》中的“始速祸焉”的“速”注为“招致”,似有商榷之余地。就“速”本身来看,解作“招致”不算错。《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前人训为“征,名”,意为“不召而来之客”。按,此“速”应为“肃”的假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玉藻》:“见所尊者齐速,假速为肃”、“不速之客”即“不肃之客”。“肃”,新编《辞海》解释为“恭敬地引进”也就是“邀请,请”。今人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就是这么解的,“速,召来,延请也”。类似的用法《诗经、小雅、伐木》中也有;“既有肥(?),以速诸父”。朱熹《诗集传》解为“速,召也”。余冠英  相似文献   

12.
诗心驱史笔——杜甫《八哀诗》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八哀诗》向来被认作诗的传记,明人王嗣奭《杜臆》卷七说得分明:此八公传也,而以韵语纪之,乃老杜创格,盖法《诗》之《颂》;而称为“诗史”,不虚耳!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一六亦引郝敬曰:《八哀》诗雄富,是传纪文字之用韵者。文史为诗,自子美始。  相似文献   

13.
《汉书·贾邹枚路传》 :“至秦则不然。贵为天子 ,富有天下。赋敛重税 ,百姓任罢 ,赭衣半道 ,群盗满山 ,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 ,倾耳而听。”师古曰 :“戴目者 ,言常远视 ,有异志也 ,倾耳而听 ,言乐祸乱也。”吴恂《汉书注商》 :“戴目而视 ,言举目仰视 ,《说文·目部》谓之 ,《史记·孔子世家》所云眼如望羊者是也。此乃怒目而视之义 ,非有异志之谓也。倾耳而听 ,言时有戒心 ,不安寝处 ,非寻常谛听之谓也。”杨树达《汉书窥管》 :“‘戴’‘载’通用 ,‘载’‘则’亦通用 ,‘戴目’即‘侧目’也。”按 :此句是刻绘秦时的社会状况。“赋敛重…  相似文献   

14.
繞朝事见《左传》文公十三年。传日:“繞朝赠之以策。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繞朝时为秦国大夫。据孔《疏》:“正义曰:‘服虔云:绕朝以策书赠士会。’”杜注对此却不以为然,认为士会当时即行,繞朝来不及书策为辞,并且事既密,也不宜以简牍赠人.此推断可能从《韩非子·说难》而来。《说难》云:“故繞朝之言当矣,其为圣人于晋,而为戮于秦也,……”《说难》虽记载了《左传》、《史记》二书之未载——“繞朝为戮于秦也”。但只记“繞朝之言当矣”.未具繞朝以策书赠人,故杜氏所疑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5.
编,《说文》解为“次简也”,“辑”,本是聚集之意,《汉书》颜注因之说:“辑,与集同”,引申为编辑。古时编辑的意思便是编列简策、排其次第,使之辑集成书。自古有图书便要有编辑,一切出版物,也都应经过编辑之手,进行内容上和技术上的处理,而后交付印刷(或传钞等),与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16.
反训是传统训诂学中常用的术语,指在语言实践中,某些语词在某些语境中意义发生了相反的转化.古人早有发现,在我国最早、最古老的辞书《尔雅》中就有反映,如《释诂》既言:“治、肆、古,故也”,又言:“肆、故,今也.”郭璞《注》曰:“肆既为故,又为今.今亦为故,故亦为今.此义相反而兼通.”其后,杨雄《方言》卷二也说:“逞、苦、了,快也.自山而东曰逞,楚曰苦.”郭璞又《注》曰:“苦而为快者,犹臭以为香.治为乱,徂为存,此训义之反复用之是也.”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7.
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见《论语·为政》)。这是孔子对我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的概括评价,历代奉为诗歌评价的标准和创作的原则,极大的影响着后世的诗歌创作。然而,历代对这句话的意义却存在着极大的误解。 “思无邪”一语,从后汉包咸解作“归于正”起,历代相因。朱熹《诗集传》说:“凡诗之言善者,皆可以感后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佚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说:“论功颂德,止僻仿邪,大抵皆归于正,于此一句可以当之也”按照这个解释,就诗的社会功用说,不管是“言善”、“言恶”,都可以“归于正”。如果就诗的内容说,诗有“言善”、也有“言恶”者。“言恶”就是“邪”。朱熹《诗集传》序说:“惟《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诗之正经;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承认“自《邶》而下”  相似文献   

18.
《滕王阁序》中有言曰:“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教材对此句的注释是:“意思是说,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样灿烂夺目)”;“王将军的兵器库里藏有锋利的宝剑”。我认为这种解释欠确切,其不妥之处有二:一是把“武库”译解为“兵器库”欠确切,与文章骈俪对偶的句式特点也不相吻合。二是把“紫电清霜”译解为王将军“兵器库里藏有锋利的宝剑”不确切,没有解释出“紫电清霜”在句中的用意。这是个对偶句,组成对偶句的两个分句又是两个倒装句,句子的谓语“腾蛟起凤”和“紫电清霜”,…  相似文献   

19.
第三类语气上的修辞格13.【含蓄】在说话时,不直接吐露目的,而是利用其他事物,隐约其词,构成一种委婉含蓄的语气,在修辞上称为“含蓄”。先秦古文如《左传》晋楚城洑之战的故事,其中楚国的最后通牒,说得十分含蓄,《左,昭二十八年》:“子玉使斗勃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战,君凭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晋侯的回答:“……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请朝将见’。”这种没有火药气的战争谈判实是“含蓄”手法所赋予的说话艺术。前面提到杜甫的“朋酒日欢会,老夫今始知”两句,也是一种含蓄笔法,浦起龙说:“日日欢会今日始知颇致不得与宴之憾,盖戏笔也”。《诗、株林》刺陈灵公淫于夏姬国人作此诗以刺之说:“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兮!匪适株林,从夏南兮!驾我乘马,说(税)于株驾,乘我乘车,朝食于株”。不正面写陈灵公的荒淫,只是形象地写驰驱奔忙于株林之野的一个人,为什么要驱驰于株林?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都不讲明,而是用含蓄的笔触来引人  相似文献   

20.
《语文知识》1998年5期《“胈”正解》一文说:《五蠹》中“股无胈,胫不生毛”的“胈”,课文注释为“大腿上的肉”是不正确的,正确的解释应是“大腿上的细毛”,泛指人身上的细毛。因为旧《辞海》作“股上小毛也”解,《汉语大词典》也释为“人身上的细毛”。以上对“胈”的解释就一定是正确的吗?未必。因为古人对“胈”的解释原本就不一致,注音也不尽相同。如《广韵》解为“股上小毛也”,而《韵会》则解为“肤毳皮”。还有的解为“白肉也”,如《史记·司马相如传》:“躬胝无胈”注:“胈,白肉也。”其读音,《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