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就经济全球化、现代科学技术、市场经济信息多元化、主流价值观等对高等学校德育提出的挑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提出了 2 1世纪初叶高等学校德育策略体系的构建 :由重政治教育转向重道德教育的增量 ;由认知的感性化转向理性化的趋势 ;由单纯的教育转向教育与服务并重 ,服务于学生成材这个中心 ;由“小德育”转向“大德育”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章提出改进“两课”教学,根本在于创新,关键在于观念更新、认识到位。对“两课”教学的认识定位要从“无所作为”转向“大有可为”;“两课”教学过程要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对“两课”教师的定位要由“知识传授”转向“精神助产师”;“两课”教学考核要由“知识性”转向“素质型”。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诗歌与政治、经济、化、教育、社会诸问题联系紧密,其基本走向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60年代至70年代末是“以政治为本”的诗歌;80年代至90年代是“以语言为本”的诗歌;进入21世纪以来转向“以人为本”的诗歌。多元共存、兼容自由、关注人性和生态环境,已日渐成为中国当代诗歌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4.
当下中国社会的现实生活已经网络化,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积累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亟待实现其“三个转向”,即实现从“表象映照”到“理论观照”转向,从研究的“板结泛化”到“有机统一”转向,从“网络祛魅”到“媒介素养教育”转向,让网络这个虚拟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气,以更好地发挥思想引领功能。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点。创新教育是指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手段,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性人才的动态工程。更新学习观念,实践“三个转向”要实行创新教育,教育的观念就要转变。教育的重心应由教育者向受教育者倾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活跃的教学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教育的核心应由教育转向学习,把严肃紧张的灌输教育过程转变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活动,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育的方式由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提倡学生的探索、求知在先,教师的指导、帮助在后。只有实践“三个转向”,学生才能真正有所受益;只有更新学习观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从而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真正使教学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新教师观念,变“教者”为“导者”认知引导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认知,由教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寻求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整合能力和创造性的学习能力。钱梦龙在...  相似文献   

6.
“弘毅课堂”的实施,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弘毅课堂”强调以生为本,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注重创设学习情境,由“抽象知识”转向“具体情境”,重视培养学科素养,由“知识中心”转向“素养中心”。要想有效实施“弘毅课堂”,就要注重运用以下教学措施:优化教学要素,构建高效课堂;调整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构建学习共同体,凝聚教学合力;转变教学评价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习化社会与远距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学习化社会为切入点,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对远距离教育的论述:一是通过学习化社会成因的考察,点明了远距离教育发展的现实环境及其所面临的历史挑战;二是通过对学习化社会特点的归纳,提出了一个远距离教育发展的策略问题;三是通过对学习化社会的作用分析,确认了以学习为中心的远距离教育,与传统学校教育所不同的教学方法及其教育思想价值体系,从而进一步肯定了远距离教育在实现教育民主化方面所做的种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薛勇民 《成人教育》2009,29(10):4-6
文章通过对当前成人教育机构办学职能及其转变原因的分析,认为新时期成人教育机构办学职能转变应确立三个价值取向,即由“学历”教育转向关注“人”的教育;由“生存”教育转向体现“存在”的教育;由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能力的“修炼”。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文化变迁和教育变革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是中国化变迁和教育变革的重要时期,在这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化和教育大体经历了三次重心的转移,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主权主导期”的化教育范式,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化教育范式,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化教育范式,其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如何对待传统化;二是如何对待外来化;三是如何实现传统化,现实化和外来化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0.
李红兵 《现代语文》2008,(12):159-16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这就确立了我国基础教育必须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教学方法改革驱动了由传统向近代化变革的中国近代教育,开始了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儿童为中心”的转变,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因受中国当时社会政治制度、经济条件、文化传统及教法本身的制约和影响,教法改革呈现出繁荣与繁乱杂糅的势态。这些经验及教训能为当今各类学校正在进行的教法改革提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赵永振 《教学研究(河北)》2005,28(3):240-243,246
“两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从横的方面看,由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两个基本部分构成;从纵的方面看,包括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教育为主题及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为主题的课程三个层面。其中心内容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整个“两课”教学过程中,要以一门为主,多门渗透与沟通。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特点与“文革”前相比,主、客观情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社会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社会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党的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学校也摆脱了作为阶级斗争的附庸和工具的地位,转向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文革”前高校的社会实践教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是把知识分子和大学生作为“异己”来加以“改造”,或以一时政治斗争的需要来弥盖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偏离整体培养目标的“左”的路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课程的宗旨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前提,必须从性质、结构、形态和方法三方面进行根本改革;(一)必须由“认同性”课程转向“创造性”课程。“创造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人类认识成果的基础上强调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学生的学习由感知与记忆的低水平提高到想像,思维的高度。(二)必须由“茧式化”课程转向“整合化”课程“。“整合化”课程是使科学与人文、社会与个体、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之间形成具有内在关联性的逻辑结构和广博性、综合性的课程。(三)必须由“规约式”课程转向“协商式”课程。“规约式”课…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演化,基本上是循着“确立一个意识、突出两类课程、涵盖三个层面”的思路展开的。“确立一个意识”是指确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意识;“突出两类课程”是指由最初的马列主义理论课拓展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形成了“两课”的基本格局,在“05”方案中进一步统一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个层面”是指课程内涵上一是体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为根本的课程,二是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中心的课程,三是以初步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为重点的课程。  相似文献   

16.
一、教研工作重心实现三个转移走进新课程后我校的教研工作重心实现了三个转移,教研工作职能得以转变。1.由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教研转向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的人本教研。例如在初中语文组我们设立广西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课题子课题《初中新教材学法指导的实验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至关重要的问题并不在于从“知识中心”向“方法中心”或“能力中心”的“转向”问题,而在于新的社会背景下“什么知识最有教育价值”的问题。可以说,教育不仅意味  相似文献   

18.
王建华 《考试周刊》2012,(14):100-101
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只要有教育行为发生,就一定有教育理念在起作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新的课堂教学及课堂教学艺术必须由以“知识技能传授”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本文从课堂教学的生命性、发展性、生活性三个维度,即“教师应怎样教.学生应怎样学,师生关系应怎样相处”展开对课堂教学艺术的建构,以期对新课程平台上体育课堂教学艺术话语体系的重塑有所启示或启发。  相似文献   

19.
一、发展远程开放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必然选择远程开放教育是“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的紧密结合,这种结合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界限,赋予教育以全新的观念。1.发展远程开放教育有利于促进教育民主化教育的本源是人类特有的遗传和交往方式,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和再创造,而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阶段为人类培养了一代代英才的同时,一直偏离教育的本源,使大众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发展远程开放教育,教育对象由英才转向大众,增加了人人受教育均等的机会,这就大大加速  相似文献   

20.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的“活教育”课程通常被认为是“科学化”和“儿童中心”的,但事实上,“活教育”是以儿童为主体、以教育为手段、以社会进步为目的,带有强烈社会学意味的实践教育学,从个体与社会的二元分立转向了“儿童作为天生的社会行动者参与教育联合生活”的教育观。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的课程目标,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民族性和现代性,颇具现代意识和世界眼光;二是其儿童观已非二元对立的“儿童中心论”或“社会本位论”,而是统一在儿童的教育和发展过程中,并批判了福禄贝尔、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中的“科学主义”“儿童本位”,认为其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幼稚监狱”,助长了放任儿童的“虚假自由”,使得儿童与自然、社会隔离,同时导致教师责任缺失成为“安静的看客”,这对时下的教育也有极大的警示意义;三是其“活教育”课程基于儿童天生的“社会内聚力”,开展教育性劳动,老师和学生作为积极的社会行动者过一种联合生活,从而建立师生成长共同体,参与学校和社会生活的建构,完成个体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