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味宽容、放任,并不一定能换来学生的理解和尊重,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我们,还是要“逼”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 ,能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因此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 ,要善于做到“三变” :1 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不仅要评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还要评价非智力因素 ,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兴趣和习惯 ,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创新意识的体现。教完古诗 ,让学生默写诗句 ,将诗的意境画出来 ,并让学生说明诗句向读者提供了怎样的想象余地 ,这样不仅评价了学生对古诗的积累和理解 ,而且评价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也评价了学生的审美能力。2 变“区分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要尊重每一位学…  相似文献   

3.
科学世界,也是一个十分丰富的“人文世界”。在数学教学中做到“文理相通”,有助于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搞好“文理相通”,我认为首先要在教学思想上体现出人文精神。要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选择。事实上,许多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用到的数学知识和技巧极其有限,我们不应苛求每一个学生都千人一面,要允许学生与学生之间存有一定的差异,不能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要用丰富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决不是一味地迁就学生,压制教师。当前,“以人为本”的理念可谓深入人心。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不仅是在教育领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而且是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要求。然而,就笔者的调研来看,一些学校对教育“以人为本”的认识还存在诸多误区:误区一:一味迎合学生,赏识放弃原则。教育“以人为本”被简单地理解为一味迎合学生,对学生不能说“不”,不能批评,生怕扼杀了“牛顿”,压制了“爱迪生”,导致没有原则的“尊重”“赏识”泛滥成灾。如某校一节政治公开课,教师问:“在…  相似文献   

5.
语文的多元化和学生的多元化决定了语文评价的多元化,语文评价的单一化是窒息语文新课改的瓶颈,教师只有用多元化的评价对待千差万别的学生,才可能达到理想化的教育效果。小学语文的多元化评价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并设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最大可能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评价由过去“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转变为“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一、评价多元,让学生有安全感创新学习提出,给学生一个安全的空间,给学生一个安全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有三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确保学生“无错”原则,从多角度评价学生;二是民主的原则,多和学生商量;三是尊重学生人格的原则,不挖苦、不为难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学生“无错”,是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不要对学生的回答动辄就以“错”、“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错”这样的语言来刺伤学生,而是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有话就说,有想法就敢表述,不求答案标准。二、激发情感,让学生有体悟感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要突破单纯地注重…  相似文献   

7.
语文的多元化和学生的多元化决定了语文评价的多元化,语文评价的单一化是窒息语文新课改的瓶颈,教师只有用多元化的评价对待千差万别的学生,才可能达到理想化的教育效果。小学语文的多元化评价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并设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最大可能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评价由过去“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转变为“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建构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档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之一,支配着教学活动的进程,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必…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主张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这些,都无疑给目前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但是,由于不少教师对课改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当前的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在课堂上不敢说半个“不”字;为了激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口中只剩下了一个“好”字。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为了“尊重学生独特体验”,鼓励求异创新,以致心存犹疑,不敢否认学生。这样就忽视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因而陷入了“似是而”的迷惑和无奈之中。而有些专家又呼唤“语文教学要重视正确的价值取向”,要敢于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观念说“不”,要旗帜鲜明地否定。不知不觉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就成了阅读教学中令人头痛的问题。那么,语文教学如何才能摆脱这种“非此即彼”的单极思维,把握好两者间的“度”,做到既“注意价值取向”,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共性”与“个性”水乳交融呢?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将“尊重学生”的理念提高到了一种新的教育伦理与教育科学的高度来认识,我们有必要从“尊重”理念观照作文评改的“多就原则”。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生活,尊重个性,尊重差异。一、尊重生活,引导学生回忆真实的生活场景在作文评改中坚持“多就原则”,必须尊重学生的真实生活,但学生在写作中常常对“真实生活”把握得不够细致。引导学生回忆真实的生活场景是把作文写生动的重要方法。我以为要做好两件工作:一是引导细节回忆,细节回忆使生活场景能生动呈现,是把事情“写具体”的基础;二是唤起情感记忆,情感回忆…  相似文献   

11.
朱国松 《江西教育》2022,(40):35-36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分层作业应运而生。在“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明确分层作业的关键指标,通过精编习题,建立题库,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作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积极的反馈与指导,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建立尊重个体差异的相对式评价、激发动力的螺旋上升式评价、认识自我的多元化立体式评价等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 ,班主任工作只要对学生做到“勤、严、爱”就可以了 ,仅仅这样是不够的 ,还必须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家长 ,尊重任课老师。首先 ,要尊重学生。老师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 ,才能使“勤、严、爱”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否则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所以说“尊重”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核心和灵魂。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尊重学生呢?第一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老师虽然是长辈 ,但是在法律地位上、人格上与学生是平等的。因此 ,老师在教育工作中应平等地对待学生 ,而不能以长辈自居 ,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顾学生的感受 ,出言伤害学生 ,甚至侮…  相似文献   

13.
有些班主任一味强调自己的威信,忽视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感到班主任“可畏”。于是班级工作常常出现这样的状况,班主任在场,一切都好;班主任一走,乱七八糟。为了使班级工作开展得生动活泼,稳步向前,我认为要使学生对班主任从“可畏”转变为“可敬”。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指出:“教育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班主任对学生的情爱则是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必要条件,更是搞好班级工作的关键。无数事实证明,班主任只有热爱学生,取信于学生,才享有较高的威信。那么,班主任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可敬”的人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  相似文献   

14.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现代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小学语文命题是语文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命题要体现“关注学生、关注发展”的课程理念,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贴近生活,要体现人文关怀,要尊重个性表达,要重视积累、感悟和运用,要走向文本的拓展延伸,要把握时代脉搏,要渗透整合意识,要凸显发展理念等八个方面进行改革实践,发挥命题考试对教学活动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尊重学生需要”日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由于对“学生需要”概念的不明确和对师生关系的误读,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表面化、形式化的不合理教学行为,影响了教学实效性。本文对“学生需要”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教学活动也要关注教师的需要和教师主导性,只有将“尊重学生合理的需要”与“合理地尊重学生需要”相结合,才能确保学生的需要得到真正的尊重与满足。  相似文献   

16.
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和学产生和谐共振,是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和最佳境界。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都在尽最大的努力,让学生站在“前台”尽情地自主学习与自我展示。教学过程呈现非线性发展态势,课堂的即时生成多起来;教师也按照课标的“评价建议”,煞费苦心地捕捉时机,对学生的表现尽量给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采用激励性的评语。课堂热闹了,学生活跃了,可从课后作业和阶段性检测的反馈结果看,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不…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一味地推崇"肯定性"评价,这是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本文结合课堂实例,提出正确评价学生"错误答案"的几种技巧,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引导辨析,善评"错误答案",变"错误"为智慧,有技巧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在新课标的实施中,教师要变“教”为“导”,由过去单一的教学生转换多角度的引导学生,才能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终身的兴趣和能力,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新课标新在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方昕庭 《考试周刊》2022,(34):62-65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深化,教师要转变新型的教育理念,改革创新化的教学方式。“差点教育”作为一种崭新性的教育理念,注重对“生本”理念的落实,要在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背景下,注重学生的综合性成长,了解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关于“差点教育”理念的定义,能够用“对差异的尊重、对差距的缩小、对差别的共享”来阐述性总结。其在实践性的教育里,重视个性化教育环境的创设,为的是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倡导平等和宽容的人文理念,和生动性的课堂互动,认可且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激励学生在进行自我超越的过程中,逐步完成质的转变。评价层面,教师也要基于“差点教育”的理念,强调差异性的学生评价,采取利用相对理性的评价策略,给学生的综合性健康成长提供恰当化的基础学习时间和自主化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在实施新标准以来,有些教师的课堂打着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旗帜,喊着鼓励求异创新的口号,对学生“丰富多彩”的回答,教师不敢否认,不敢对学生说“不”。这样完全忽视正确的价值导向,是对新课标内涵的片面理解,是对语文教育极不负责任的表现。我们不禁要思考:为什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为什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究竟如何调和“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学生独特体验”之间的矛盾,使天平的两端达到平衡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