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晓 《怀化学院学报》2012,(12):123-124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实行文明开化,国家开始重视女子教育的发展。到明治中后期,女子中等教育首次被纳入日本国家教育体系;大正时期女子中等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一时期的女子中等教育,对后世日本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模仿与独立,是东方民族在西方明冲击之下走向近代化这一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百年前的日本知识分子,中村正直以模仿为己任。留学英国后,积极倡导西方的明观。隔三十多年后的夏目漱石则以独立为原则,把自己留学英国的感受与国家、民族相连接,提倡“自己本位”、“日本本位”、“内发性的明开化”。两位思想家的观念,反映了日本近代化过程的重要时期——明治时期的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日本学位制度的历史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学位制度自明治时期创建以来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间,日本的学位制度在学位授予主体、学位层次结构与种类、学位性质与目的、学位授予方式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而又深刻的变化.综观日本学位制度的整个演变过程,我们可将之分为六个时期.以下就通过对这六个时期学位制度的特征及其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来阐述日本学位制度的变迁.一、日本学位制度的第一个时期(1872~1886年)自1868年明治开国之后,日本便以“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为  相似文献   

4.
一、日本中小学教师考评制度的缘起 二战后,日本的社会经济在一片废墟上迅速崛起,成为亚洲率先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经济大国,其关键在于日本教育的振兴。在明治政府时期,日本就逐渐形成了“教育先行”的传统,举国上下都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进入21世纪,日本顺利实现成为教育发达国家的目标,普及义务教育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完成。2000年,高中教育基本达到准义务教育水平;高等教育的质量得到全球教育界的高度评价。日本教育能达到世界的较高水平,核心原因是有一支高素后的新师队伍。  相似文献   

5.
夏目漱石的《心》这部作品揭示了明治时期文明开化与传统伦理道德间矛盾冲突下知识分子内心的孤独、纠结和痛苦。在日本盲目的近代化过程中,出现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重视国家利益的国权论思想和排斥国家主义,重视个性和自由的民权论思想。这部作品中的"我"的叔父、"我"的父亲和"先生"、"K"分别是这两种对立思想的典型代表人物,本文将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分析来探究《心》中人物形象的对立,加深对其"明治精神"实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明治初期日本基督教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为处于衰落期的中下层武士提供了重掌对社会控制与领导的机会。武士阶层之所以接受基督教教育,一方面在于传教士所表现出来的牺牲精神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另一方面则在于基督教所承载的西方文明同明治日本所追求的现代化有着密切关系。大量武士皈依基督加快了近代日本基督教的本土化进程,而这也与同期的中国形成了强烈反差。  相似文献   

7.
福泽谕吉(1835年~1901年),日本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教育家。他毕生从事著述和教育活动,对日本近代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被誉为“日本的伏尔泰”。  相似文献   

8.
日本现代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日本现代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一)明治维新至第二次大战前日本现代意义上的私立高等教育产生于明治维新时期。1868年明治政权的确立为推行新式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而新式教育制度必然导致高等教育的变革,从而对私立高等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治前后期(以1886年为分界点),这种影响有很大区别。1、明治前期:私立高等教育自由发展。明治初年,日本社会崇拜西方文化,学术自由,思想解放,兰学、汉学、神学等各种学派并存。旨在宣扬各派学术观点、道德思想的学寮、学馆也就应运而生。尤其是当时明治政府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许多开明的学者及赴日本的西方传教士为  相似文献   

9.
论明治政府的“文明开化”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68年明治政权确立后,为把日本改造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近代化强国,明治政府实行了全面的资本主义改革,并制定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改革政策。“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策之一,其主要内容在于以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为榜样,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思想风尚和生活方式,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设资本主义精神文明。可以说“文明开化”也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文化,改革日本人观念的一次改革运动。由于“文明开化”的范围比较广泛,因此本文着重对明治政府推行的教…  相似文献   

10.
明治维新标志着日本迈入资本主义时代,"文明开化"的风潮开始形成,人权思想与男女平等的观念也逐渐进入了日本社会。这一切,给当时的女性教育和女性言语实践行为带来了影响。研读这一时期的女性教育思想,可以发现两股潮流:一是以男女分开教育制和家长制为中心的贤妻良母型教育思想;二是男女平等和女性解放的新思潮。在这种背景下,生活在明治时代的日本女性,一方面沿袭着使用礼貌敬语的主流,另一方面却在批判下继续着大胆的多样化的言语实践行为。  相似文献   

11.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在“富国强兵”、“振兴产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指导下,竭力发展资本主义,谋求早日挤进世界列强的行列。为此,日本开始全面向西方学习,在学习军事、政治、经济的同时,也学习教育。1872年(明治5年)颁布的、由岩仓具视模仿法国教育制度起草的法国式“新学制”,以及1879年(明治12年)田中不二磨借鉴美国教育立法而制定的美国式《教育令》,都是力图适应国情变化而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然而,最后看清时代发展趋势,并导引日本第一次教育改革取得胜利的,应该算是明治时期著名的文部大臣森有礼。  相似文献   

12.
一、日本发展基础教育的基本策略 (一)基础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 “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的三大基本政策,而“文明开化”则做为实现前两者的前提被列为基本国策。按照这一基本国策,为了“求知识于世界”日本引进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大力发展各类教育。明治政府的领导人认为,对刚刚起步的日本来说教育应负有两个使命,一是培养作为国家统一思想基础的国民意识,二是培养  相似文献   

13.
中世纪后期及近代社会早期,是英国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近代的工业文明过渡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英国乡绅阶层,在王权集中、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展壮大。在乡村中,他们所采取的生产方式也不同于大土地生产者,他们积极创新更具效率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雏形,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社会的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日本中小学教师考评制度的缘起二战后,日本的社会经济在一片废墟上迅速崛起,成为亚洲率先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经济大国,其关键在于日本教育的振兴。在明治政府时期,日本就逐渐形成了“教育先行”的传统,举国上下都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进入21世纪,日本顺利实现成为教育发达国家的目标,普及义务教育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完成。2000年,高中教育基本达到准义务教育水平;高等教育的质量得到全球教育界的高度评价。日本教育能达到世界的较高水平,核心原因是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日本很重视教育,对教师的要求非常严格。要进入中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明治时期是日本社会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变革时期,同时也是日本试探、了解中国的过渡期。日本明治社会的对中国观经历过一次深层次的转型,其原因之复杂、影响之深广,在中日关系史上前所未有。这种深层次的社会转型,不仅体现在近代中日两国军事与经济实力的较量上,也体现在日本文化取向与价值观念的转变。本文着重从思想与文化的角度考察了日本明治社会的对中国观,指出明治时期的中国观对近代中日关系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理科课程的发展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战后新教育的摸索与生活化理科日本在1945年战败后,教育事业面临彻底的改造.1947年,新的学制“六·三制”开始实施.这是明治五年(1872年)“学制”公布以来的最大的教育改革.这个一年半,是“战争中旧教育的解体与美国指导下新教育的摸索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1947~48)中,文部省率先提出了《新教育指针》,列述了日本教育的重点之一,就是“普及科学教养”,并且指明了日本国民的下述问题与今后的努力方向.首先,它指明了“日本国民的科学水准之所以低下的原由”:(1)在日本,科学的历史还是短暂的.(2)对科学教育的错误认识.(3)生活的科学化不充分.(4)日本国民性的缺陷阻碍了科学的进步.其次,回答了“何谓科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明代云南社会结构的最大变化是知识分子士绅阶层的勃兴与形成,从而改变了原来土酋与土民,或部落首领与部民为主的社会结构,促使云南的社会结构与中国内地基本趋于一致。云南士绅阶层兴起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明朝在云南广泛建立各类儒学,实行科举考试和大规模移民等,从而促使云南各少数民族和汉族移民的部分子弟在接受了儒学教育的同时,逐渐改变原来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跻身于“士绅”阶层和社会群体的行列,成为云南社会中新兴的独立阶层,发挥着引领云南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这标志着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人口素质大幅度提高,云南与内地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成为明代云南社会变迁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明清以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的重要驱动力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社会代表者”不是一个精当、有效的社会角色概念。教师既不应成为“纯粹的”支配阶层代言人,也不应成为“纯粹的”公共知识分子。教师所应、且所能扮演的社会角色是“半支配阶层代言人半公共知识分子”。支配阶层与公共社会的双重角色期待所造成的“教师角色扮演困境”是导致教师社会角色具有悖论性特征的直接缘由,教育自身的适应与超越之矛盾则是教师社会角色具有悖论性特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1904年至1908年是日本文学家夏目漱石从事专业创作的前期。在此期间,他重视文学的伦理性,创作态度极为严肃。他发扬江户文学的“劝善惩恶”的传统,坚持文明批判和社会批判。他初登文坛,就写出了《我是猫》、《哥儿》一系列富于批判精神的优秀作品。他批判明治初年的所谓“文明开化”,揭露明治时代黑暗的教育制度,把锋芒直指混合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血液的明治社会。其创作风格迥异于风靡当时文坛的自然主义流派,形成了前期“愤怒的漱石” 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自一八六八明治维新推翻了统治日本长达二百六十五年的德川幕府后,日本迅速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时至今日,它已经步入世界经济大国之林。日本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万寿夫在《日本的经济发展和教育》一书的序言中曾说:“明治以来,直到目前,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惊人,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而日本教育的近代化是从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开始的。因此,具体地探讨一下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及其历史作用,不仅能使我们加深对近代日本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认识,而且也有助于我们对明治维新性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