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人们常常把"鱼龙混杂"与"鱼目混珠"这两个成语用混,例如有这样一则新闻:"北京绿色食品鱼龙混杂。"这里的"鱼龙混杂"用得是否恰当呢?其实,"鱼龙混杂"是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它出自于唐·张志和《和渔夫词》第十三首:  相似文献   

2.
1.敝帚自珍——敝:破的,坏的;珍:爱惜。破扫帚,自己当宝贝爱惜,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也作敝帚干金。此词一般只能对己不能对人,更不能用于他人赠予之物。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浪漫温馨的世界,也是一个弥漫着邪恶罪孽和欲望的世界。那里生活着众多的人物,在他们不同的生命境界里都有各自不同的人生追求。太虚幻境中的警幻仙子是位爱神的象征;大观园内的贾宝玉、林黛玉是一对大自然的宠儿;大观园外的王熙凤、贾雨村一生热衷于追求金钱、名利;一僧一道则用一首《好了歌》充分概括了其对空无的崇尚。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脂批本第53回,在讲到贾母元宵开夜宴的厅上摆设的时候,多出了长达近500字的篇幅的一大段,对其中"缨络"的来历作了详细的交待。从艺术逻辑、生活逻辑、作者的写作习惯等五个方面论证了这一大段不是曹雪芹的作品,而是不懂小说创作ABC的脂砚斋们所制造的假冒伪劣。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的“丧家之犬”意为无家可归的狗,比喻失去靠山,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可是,鲜有人知这个成语典故竞出自至圣之师孔子,在它产生之初,是一个受到高度赞誉的褒义词。  相似文献   

6.
“悟道成仙”的神话与石头补天神话、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神话、太虚幻境的神话同为《红楼梦》神话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对此说的解读并不多。本文通过对它的发端、索源、继承、创新等方面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曹雪芹在《红楼梦》神话世界方面的创作构思。  相似文献   

7.
阮籍乃"魏晋风流"之代表人物,其个性狂傲、蔑视礼法、荒放不羁,在魏晋风云变幻的乱世之中傲然独立。此种性格特点,对曹雪芹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曹雪芹别号"梦阮",意为向往阮籍,这种向往之情也渗入到他的作品《红楼梦》中。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一批带有"阮籍式叛逆性格"的典型人物,笔者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进一步体味了曹雪芹于中所寄寓的深沉情感与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8.
袭人、晴雯在《红楼梦》中是次要角色,但一个温柔和顺,似桂如兰;一个冰清玉洁,心比天高。一个内抑,一个外张。两人性格中有钗黛的影子,但由于她们的阶级出生、社会地位、生活环境都使她们在思想感情等方面与钗黛不可能不具有差异。曹雪芹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深刻而真实地通过对比手法写出这个差异,表现出她们不同的思想性格的独特性,从而使她们的人物形象更为鲜明。  相似文献   

9.
袭人、晴雯在《红楼梦》中是次要角色,但一个温柔和顺,似桂如兰;一个冰清玉洁,心比天高.一个内抑,一个外张.两人性格中有钗黛的影子,但由于她们的阶级出生、社会地位、生活环境都使她们在思想感情等方面与钗黛不可能不具有差异.曹雪芹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深刻而真实地通过对比手法写出这个差异,表现出她们不同的思想性格的独特性,从而使她们的人物形象更为鲜明.  相似文献   

10.
成语“曾经沧海”,《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那么。这个解释是否准确呢?让我们从这个成语的来源说起。  相似文献   

11.
刘恒 《中学俄语》2008,(2):58-60
汉俄两种语言中都有一些与“鼠”有关的成语,“老鼠”一词在汉俄两种文化中有不尽相同的使用和含义。 老鼠在汉语中有鲜明的负面形象,如成语“鼠雀之辈”比喻没有才能的庸人;“鼠窃狗盗”喻指小偷小摸的行为;“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浅,没有远见;  相似文献   

12.
张劲松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5):43-48,97
一般认为《红楼梦》具有反封建和反传统的思想意识,但其实恰好相反,小说意在维护和固守传统道德的价值取向。以黛玉和赵姨娘的性格命运作一比较,意在寻绎出作者欣赏黛玉厌恶赵姨娘背后所隐藏的“阮籍人格”及其对儒家传统思想的执著。黛玉以孤傲蔑视贾府礼教的堕落,而赵姨娘以“犯上”的行动挑战了宗法秩序,两人结局都很悲惨。但作者对她俩的态度却完全不同,因为作者蔑视和伤心的只是礼教的“堕落”和“虚伪”。传统礼制在他心中依然是神圣的。小说的宗旨是要匡扶正教而哀叹家庭伦理的失坠。《红楼梦》并不是一个时代的超越,它恰恰是写出了人难以走出传统桎梏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是一部关于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百科全书。其间大量使用的成语使其增色不少,但同时也增大了翻译的难度。如何在翻译的过程中既传达出成语的意义,满足理解文章的需求,又向译文读者展现成语背后的深层内涵,是译者面临的一大难题。论文从《红楼梦》中撷取7例汉语成语,并附以杨译本和霍译本的两种英文译文,通过点评的方式,探讨他们在世界性书写中是如何“求信”,又是如何“叛逆”的,以期为典籍的成语翻译研究及汉英翻译教学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曹雪芹描写的宝黛爱情体现了自己对爱情生活的理念.在<红楼梦>中,作者对早期少年爱情有着极为精彩的描述,其描述具有这一年龄段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红楼梦》里,贾府的男人除了宝玉以外,出场频率最高的大概就是贾政了。而且,这个人在《红楼梦》里甚至也算得上是一个绝无仅有的正人君子了。可就是这个宁荣二府唯一的正派人,曹雪芹为什么对他采取的是批判的态度呢?  相似文献   

16.
渔父的人物形象,通常被解读为道家的隐者。而实际上,渔父的身上带有许多儒家隐士的特质。通过与严子陵等人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渔父和屈原在思想本质上的同一性:一个用激烈的沉渊行动来明确个人志向,一个用坚定的疏离世俗生活来显露个人品行。把渔父的形象理解成为是一个懂得处事哲学的儒家智者,比理解成一位退隐、避世的道家信徒合适得多。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鲁迅先生所指出的“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一论断作为本文思路的起点,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其一,《红楼梦》的基本思想观念应是老庄学说和佛教思想,不宜生硬地贴上“阶级”概念的标签;其二,《红楼梦》在写法上打破了传统,所写的人物很难用传统的善恶价值观来判断,因而作品不会落入传统的以形式化概念化描写人物的窠臼;其三,作者对生活极端热爱和对现实极度失望的强烈反差,使作品处处充斥着热烈与冰冷、醒悟与迷恋、“荒唐言”与“辛酸泪”的矛盾冲突,对读者产生了巨大的精神震撼力,开创情感艺术效果之先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肯定三分法后,对儿童语言与成人语言在比喻的运用上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儿童比喻句与成人比喻句有较大区别:儿童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多为身边常见事物;比喻词的运用上也有较大区别;同时还分析了成因。  相似文献   

19.
段启明 《丹东师专学报》2010,(5):109-111,145
中华民族一向视家庭与家族为社会的基础,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族传袭"既是人生与生命的"绵延",更是"家族文化"的传承。在《红楼梦》中,我们随处可见曹雪芹对自己家世的追忆和感慨,这既是血缘的"家族传袭",更是文化的"家族传承"。雪芹借焦大之口痛骂宁府,正是对造成家族衰败某一方面原因的愤激与痛惜的无意间的流露。通过赵嬷嬷与凤姐等人对话,把眼前的"省亲"与往日的"接驾"的家族记忆融合在一起。赖嬷嬷在与凤姐等人对话中,透露了曹家虽然有过昔日的显赫,但那骨子里的包衣"情结"依然长久地熔铸在"家族传袭"之中。在贾府其家族秩序由主人和以林之孝家的为代表的上等的奴仆们共同维护,形成了"超稳定"的家庭与家族。  相似文献   

20.
沧浪之水因孔子听到"孺子歌"而留名,因屈原流放的事迹和他的《渔父》而获得象征意义,"沧浪·渔父"的组合成为后世文人隐逸意识的文化符号,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其它要素,在元代完成了从楚辞中的客体形象,向代表中国文人主体人格精神的象征性艺术形象的转变。汉水流域是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