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导:克里斯托弗·巴哈提亚主演:杰勒德·尊诺雅克·佩兰戴迪亚·费拉蒙该片2004年上映,票房与口碑双赢。在7000多万人口的法国,该片上映两个月,即创下约850万人次的观影纪录,也获得了不菲的票房收入。  相似文献   

2.
故事简介:雅克贝汉说:孩童时代的面孔,连同内心深处的情感对我们是如此珍贵,以至在日后的人生道路中,幼年时期的记忆永远无法磨灭。飞逝的欢笑和无法抑制的泪水都  相似文献   

3.
蔡璐 《新作文》2013,(9):36-37
Dans l’aube grise du levant,Trouve un chemin vers l’arc-en-ciel.这是晦涩难懂的法语,深冬的时候它已默默伏在我的耳边,久久不能离去,于是我便殷切地查询了释义——在灰色的晨曦中,寻找通往彩虹的路。这可真是一句值得回味的歌词,它来自于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相似文献   

4.
剧情简介 马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学监,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池塘之底”,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马修发现学校的近乎残暴的高压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冷静的马修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发送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汤于露 《教师》2013,(19):123-123
2012年,我告别了大学四年的生活,成为了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新的角色给我带来了兴奋、欣喜的情绪,同时也让我为怎样做好一名人民教师而苦恼着。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就是新生、蜕变。否则,我将愧对我的诺言以及家人的殷殷期盼。我尝试着向前辈请教、看书、与新伙伴讨论等许多的方法,但是答案却总是带着一层面纱,隐隐约约、看不真切。然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次偶然的看电影的体验却让我茅塞顿开。  相似文献   

6.
继美国好莱坞经典影片《音乐之声》之后,一部以音乐合唱为主线表现问题少年教育的法国影片《唱诗班男孩》的推出无疑又是一份罕见而珍贵的千年献礼。该影片的独到之处在于在平淡中积蓄,在平凡中伟大,在平缓中升华,在落幕后尚能令人激动不已。电影是浪漫的,是理想化的,更是受欢迎的,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见这样一位老师,这样一位用音乐给自己心灵疗伤的人。能够遇上便是一种幸福,尽管这种幸福在现  相似文献   

7.
连盟 《生活教育》2010,(1):88-91
池塘之底,幽晦阴森如地狱,没有阳光沐浴心灵;池底之蛙,如同笼中鸟,被禁锢在狭小的世界里,没有湛蓝的天空可以展翅翱翔——缺失了情与爱的教育,就像干涸的池塘之底,虚空,死寂。推开重叠掩映的铁门,穿过阴森古老的灰色建筑,斑驳的教室,没有笑容的脸,幽闭的氛围……“池塘之底”这个名字,用来形容这所寄宿式再教育学校,再合适不过了。  相似文献   

8.
王世民 《江苏教育》2012,(Z1):73-74
作品简介:《放牛班的春天》(原名:Les Choristes)是由Christophe Barratier导演的电影。讲述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Pierre Morhange雅克·贝汉饰)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狄迪尔·弗拉蒙饰)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菜门特(Clement Mathieu,杰拉尔·朱诺饰)留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品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  相似文献   

9.
最近从电脑上观看了一部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影片讲述的是一位叫马修的老师在一所寄宿学校做学监时与孩子们之间发生的故事。一群几乎被社会抛弃的问题少年、一个暴君式的校长、一个至高的犯错惩罚管理准则,这  相似文献   

10.
从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马修老师对待问题学生的非惩罚性处理方式、学生合唱团的成功、以及马修在其他方面对学生的关爱入手,分析探讨了马修老师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对教育工作者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郭爱芳 《教育文汇》2009,(11):17-19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49年法困乡村的一所男生寄宿学校。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他们想出一切能够想出的办法,对抗教师,对抗学校,对抗教育。校长哈珊则以残酷高压的手段管制这些问题儿童,每一个教师都本能地学会了面对突发事件快速处理的凶狠“手段”。  相似文献   

12.
没有动人心魄的场面,没有曲折惊心的故事情节,一个秃了顶的小老头和一群小捣蛋鬼之间的琐事,便构成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的全部。而正是这部电影创造了法国电影史上的奇迹,它不仅获得超乎想象的高票房收入,电影的原声带更是狂扫各大音乐排行榜。  相似文献   

13.
闲余时间,有幸观看了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该片描述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的童年成长经历,偏远寄宿学校的莫安琦和其他孩子们一样野蛮、顽皮、品质恶劣,他们在音乐教师克莱门人格和合唱音乐魅力的感染下,渐渐开始人性的复苏,心灵得到了净化。影片音乐优美,情节感人至深,但更为重要的是给了我很大的启迪,不禁自问,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境况如何?是否也象影片描述的那样发挥了其应有的功效?细细思索,回答只能说不尽人意。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85%,全国有80%的中小学在广大农村,其中一半以上的中小学在偏远的山村。近几年…  相似文献   

14.
王青 《文教资料》2009,(25):85-86
本文分析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故事梗概,并以此为例,指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因为在教育工作实践中.占首位的是培养学生对人的人性化人文主义教育的态度.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情感,是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5.
柯彤 《中国教师》2013,(13):77-78
与《死亡诗社》一样,《放牛班的春天》也是教育主题片领域赫赫有名的经典之作。但是,如同所有这类影片一样,当它被打上"教育主题"的烙印,似乎就让人失去了新鲜感和兴趣,因为它们往往都不外乎一个主题——一位好教师改变一群学生。然而,教育的真谛往往就在于这个"改变"的过程之中。一"放牛班的春天"译得很巧妙,有点熟悉又有点陌生,单是读着都让人不禁漾出笑容,我看完影片仍  相似文献   

16.
张玮 《考试周刊》2012,(60):160-161
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代课老师马修尽全力教给孩子们真诚、尊严和爱。由于他的坚持和努力.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尊严与爱的种子,播下了理想和智慧的种子,最后收获了孩子们健全的人格。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反思现实教育应该给予学生怎样的影响。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才能达到教育的理想。  相似文献   

17.
《音乐之声》中的女主人公玛利亚,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的教师形象。《美丽人生》中的男主人公基多是一个乐观、幽默的父亲形象。这两个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深受观众的喜爱。玛利亚和基多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但他们有两个相同之处,即他们的性格都开朗、乐观;并都采用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具有魅力的教育方式来引导、教育孩子——寓教育于快乐的游戏之中。  相似文献   

18.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一位失意的音乐家马修在一所寄宿学校当代课老师时管理教育一群有各种各样问题学生的故事。他用音乐以及独特的教育方式唤起了学生的尊严和良知。马修对学生的真爱和他高超的教育艺术给人深刻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鲁迅提出"救救孩子"的呐喊已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可今天学校教育中仍然存在的弊端让人们为孩子们担忧。为了使学校教育朝着更加人性化和现代化的目标迈进,首先要研究学校教育要使人幸福的终极目标及其实现手段。文章通过作者对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和《看上去很美》中教育现象的分析,并联系今天实际,提出了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幸福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组观影后的感受,形式上却不是我们一般常见的观后感。或许,在某些人看来,这些并不是完整的文章,但是,它们在形式上更开门见山。在内容上更直抒胸臆,因而,它们的呼唤更简单、更直接、更真实,让你更容易被打动,更容易被唤醒,也更渴望融入——这是我个人的感受,希望你读后也有同感,并在以后的日子里,让我、让我们的读者朋友都看到你对书、对电影、或者对音乐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