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宋著名史学家李心传的《旧闻证误》自成书以后,经历多次刊刻,形成了多种版本。现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所见现存本,考辨其版本源流。  相似文献   

2.
房锐 《成都师专学报》2006,25(3):13-14,93
蜀人孙光宪所撰笔记小说《北梦琐言》存在着一些缺陷.该书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又出现了不少讹误.本文在前人校勘工作的基础上,对《北梦琐言》中的部分条目加以校勘,订正了8条讹误.  相似文献   

3.
由已故的著名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主编的《中国史稿》,六十年代曾作为大学文科教材内部发行,后几经修改,去芜存菁,于七十年代后期公开出版。这部史稿章法新颖,笔触细腻,史料翔实,史论结合,具有较高的科学水平。这部书流传广泛,在历史教学领域中影响较深,对于其中可能是出于疏忽或其它原因所造成的失误,我们有必要认真指  相似文献   

4.
智慧的生成,与教育密切相关。在历史课堂上,教师要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引导学生的智慧积淀。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挖掘历史蕴藏的智慧,运用多视角的史观解读、反思历史,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生成智慧,让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5.
小学常识课是一门融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在日常教学中,对历史常识性课文,由于学生年龄和时空的限制,学生对学习内容比较陌生,缺乏感性知识,难以积极主动参与整个课堂教学。如何改变这个状况,使学习成为学生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现以《北魏孝文帝改革》(浙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一课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感受历史、体验历史、理解历史。根据教学内容,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策略,并在体验中感知改革的伟大;初步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以孝文帝改革中汉化政策和迁都作为教学重点,将课文倒过来教,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通过历代尺来帮助学生理解时空上的难点。  相似文献   

6.
张春英 《现代语文》2006,(11):46-47
《台北人》系列是白先勇在美国怀着一种迫切的心态完成的,因为他在回答别人的询问时亲口说:“我想《台北人》对我比较重要一点。我觉得再不快写,那些人物,那些故事,那些已经慢慢消逝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马上就要成为过去,一去不复返。”置身于异域的他远离了熟悉而亲切的故国家园,进入到一个陌生的异质化氛围里,经受着两种化的冲击和碰撞,自身面临着身份认同和化认同的危机。身处熟悉的环境时浑然不觉,一旦远离了这一切时,他才深知他其实是在远离一种化,远离一段历史及那段历史中的人和事。在写作时他是非常清醒的,因为在《台北人》的扉页上题着“纪念先父母以及他们那个忧患重重的时代”。他是在追悼一个时代,因为一段历史即将逝去,一个时代即将结束,时光的脚步太匆匆,当他遥想当年,想要伸手抓住点什么时,却发现一切都像手中的沙,终将逝去,这是不可挽回的消逝,“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他只能用字为我们记录或说复制一段历史、一些人事沧桑,其实也是为他自己保留一份关于民国和父辈的记忆。在他笔下的今昔对比中,在时空流转中,一段段历史,一个个人物又鲜活起来了。他这种写作“‘是一种灵魂的活动’,是意味着自己的灵魂回到了故乡,也是对自己精神家园的寻找。他们自感不属于或不完全属于当今生存的地方,但他们也已不是故乡的人。”白先勇也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在他的历史叙事后面,实际上是他在进行化还乡与精神还乡。  相似文献   

7.
《纳粹德国的兴亡》是德国托尔斯腾·克尔讷写的一部关于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社会状况的历史著作。该书从普通平民的视角出发,一改传统著作从战争和政治角度描写二战德国的历史,深刻揭示了纳粹德国兴起的社会原因和民众的生活状况,保留了大量的生活细节,为研究德国历史提供了详实的研究资料。该书通俗简练,真实生动,写法新颖,影响深远。因此,能在记录二战德国的众多历史著作中脱颖而出,为教育警示后人、反思德国二战原因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九国,指汉高祖末年的刘氏九国。《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汉书·诸侯王表》序,均列举燕、代、齐、赵、梁、楚、吴、淮南、长沙九国。长沙国,属异姓王,实际同姓王只有八国。《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正文高祖十二年栏,记载楚、齐、吴、淮南、燕、赵、梁、淮阳、代、长沙十国,除去吴氏长沙国,是为刘氏九国,可知序文遗漏了淮阳国。《汉书·诸侯王表》序文承讹袭谬仍然遗漏淮阳国,正文亦未为淮阳国立专栏,掩盖了淮阳国。据上述可知,《史记》《汉书》诸侯王表序均应补淮阳,以符刘氏九国之数。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用考证、比较和分析的方法指出《屈原列传》一文在记载屈原生平事迹和反映当时历史背景时存在的疑难和失误,以期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本文将《屈原列传》记事的疑误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叙事紊乱,次第颠倒。二是交代不明,背景不清。三是情理不合,事理不明。  相似文献   

10.
郭在贻先生《训诂学》(修订本)(中华书局,2005)认为在理解古代作品中的词语时须树立历史的观点,他指出:“语言中的词汇和词义都处在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因此,训诂学不能满足于对词汇和词义作静态的、共时的描写,还要对词汇和词义进行动态的、历时的考辨和分析……由于缺乏历史观点,许多注解家往往用词的今义去代替词的古义,以致误解了原。”语教材的编在注解言词语时大体上秉承了历史的观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一部总结自春秋战国以来有关研究成果,对文字的形、音、义进行全面探讨,并就文字形体的结构规律、文字的运用规律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的具有伟大创造性的巨著。但由于当时社会条件的制约,《说文解字》存在着缺陷与不足。笔者对其中存在的部分误释进行了考证,选取了几个典型的字作为例子。例字有:寡、舍、冎、君、吹。  相似文献   

12.
一些高三历史复习资料中有这样一道习题:“十六国”是指在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山海经校注》校勘精细,是一部非常严谨的著作,但其中仍有一些地方不够确当,本文试作商补。  相似文献   

14.
《全唐文》中有三千多篇作者小传,具有很高的文学研究资料价值,但也存在着人名、地名、官名、年代、事实等记载的错失,多数未经揭发,隐藏较深。其编撰方法及所据文献亦有问题,部分错误表现得还比较典型。对其加以辨析指正,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小传编撰的错误类型,可为读者正确使用其中的作者小传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汉语大词典》代表了目前我国辞书编纂的最高水平。书证是词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大词典》的书证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瑕疵。文章具体指出《汉语大词典》中书证存在的问题,共19处,分为引文有误,书证失序,篇目、卷数疏误,标点疏漏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孙子兵法》在国外流行的译本是贾尔斯(LionelGiles)的译本。贾尔斯译本以优美的英语译出,堪称一流,但译误也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7.
《孙子兵法》在国外流行的译本是贾尔斯(Lionel Giles)的译本。贾尔斯译本以优美的英语译出,堪称一流。但是,由于贾尔斯本人的汉语水平所限,加上对中国文化理解的或多或少的偏差,翻译上的问题也同时存在。本文分析了贾尔斯译本的若干译误。  相似文献   

18.
《寡人之于国也》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段文字历来被认为是孟子“仁政”“爱民”思想的最好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三点疑惑,下文逐一讨论。  相似文献   

19.
《汉语大词典》中一些方言词语释义存在疏漏或不确,某些方言语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准确释义的线索。文章利用这些方言资料,对《汉语大词典》中“判”、“响”、“搊”、“锥”、“滴”、“坑”、“炉”、“掠”、“扌歪”、“纂”、“猴”、“挺”等12个误释的方言词进行考辨,经过分析和论证,提出了修正的意见,以期《汉语大词典》修订时补充、修正之。  相似文献   

20.
《钟嵘〈诗品〉陆士衡条疏证》颇有误漏。对"晋平原相陆机"、"其源出于陈思"二句的《疏证》补正如后:1.《疏证》所引"曹旭《诗品集注》校云"以下文字,不是曹旭校文,而是张锡瑜《钟记室诗平三卷》之校语。2.陆机任职有作"平原相"者,有作"平原太守"者,有作"平原内史"者,《疏证》谓"不能确定何者为是"。按三者是互称,可通作。3.《疏证》谓"陆机诗今存104首,其中五言诗60余首"。按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陆机诗120余首(含残句),其中五言诗80余首(含残句)。但逯氏还漏辑《答潘尼诗》(四言)一首。4.《疏证》赞同曹道衡说:陆机是"吴郡吴(县)人(即今苏州人)"。按陆机是华亭人,但未见历代《地理志》说华亭属吴县。5.《疏证》述陆机诗之体源节,还有两处"硬伤";同时,此节可补者尚有不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