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每个学期组织全校教师听课、评课。同级的一位年轻教师上了一节多媒体技术与数学相结合的示范课.而另一位老教师用传统的方法也上了同样一课.原以为“洋”课要比“土”课的效果好.但调查发现学生对那堂传统的“土”法讲授知识掌握得更好.究其原因.问题出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2.
梁凤娥 《教师》2012,(25):30-30
评课作为一项教研活动.是听课的继续和提高。俗话说:教学相长。其实“教”与“听”“教”与“评”何尝不是如此!“听”是“评”的基础,“评”是“听”的反映。“听”——听什么?“评”——怎样评?是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的问题。一、评课的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我参加了一次市教育局举办的教学开放周活动。课的类型是示范课.授课教师有两位。一位是特级教师.另一位是一般教师,两节课各有“千秋”。特级教师上的是高二年级女生的选修课——体操类.另一位老师上的是高~年级的足球课.评课人本应该就这两节课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评价.可从头到尾听到的只是对特级教师的赞赏和恭维.有关课堂教学方面的评价只是如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对那位没有名气的老师却只字未提。而实际上课的过程是:体操课上教师在运动负荷的把握上就有点欠缺,整节课学生间歇休息的时间加起来不足10分钟;足球课上的是脚弓内侧传接球,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加入游戏——传球接力比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技术。提高了教学效果。2.零距离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导航仪”.决定着教师、学生、课堂教学发展的方向。学校提出了“健全人格、发展个性”的培养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和谐发展。落实到课堂教学.学校倡导每一位教师上真实、扎实的课。农村孩子生性好动,学生在课堂上稍不听话教师就破口大骂.  相似文献   

4.
原来也指导过、听过一位青年教师上“数的整除”复习课,其设计思路和教学目标与吴老师的这节课大同小异,但教学效果却有很大差距,其原因主要有:一是面对繁杂抽象的“纯数学”概念.学生无从下手:二是汇报时学生“建网”的切入点与教师预想的不同,教师不知如何调控。直到下课他也没有将“概念图”完全建立起来.更不用说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达成了。  相似文献   

5.
背景描述 7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口诀(二)”中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一节非常传统的计算课,内容虽然简单,却比较难上,学生学起来十分枯燥,教师教学也十分乏味.在一次学校教研活动中,有一位年轻教师这样引入7的乘法口诀.  相似文献   

6.
说起这个话题,应从我校三年级组开展的“同上一课”教研活动谈起。三年级有六位语文教师,他们推出3人同上《掌声》。听课中,三种“课观”给我留下了不尽的思考。应该说几位教师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多媒体课件都做得比较好。一位教师正式上课前,为了学生课上能有精彩的表现,私下里还给几个学生做了特别交代。可想而知,他的《掌声》留给学生和听课老师的是什么印象——假。另一位教师课前让学生“好好自学”了一下,结果,一开始,学生的朗读就比较流利,感情也丰富,发言又积极,兴致也高涨。课堂结构组织得更是严密,一环扣一环,似乎无可挑剔,偶…  相似文献   

7.
吴敬德 《学周刊C版》2014,(8):187-187
几个月前.笔者观摩了几节美术评优课。其中某中学美术教师的课件出了点故障.临上课时怎么也打不开。那是一节人物写生课,面对下面听课的五十多位学生和七、八位评委.这位教师的紧张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而我认为本节课的内容即使没有课件也完全可以请学生担当模特.介绍人物的比例、动态等来完成教学。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教师在讲台上给大家鞠了个躬.说道:“我的课件打不开了.这节课没法上。”接着就准备离开教室。我不禁愕然了.参不参加评优姑且不论,而教室里还有五十多位等待上课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第七次课题研讨会上,对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研究课,两位教师的设计,上课给我们提供了一次深入思考的机会.下面结合自己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课后的学生反馈对这节课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9.
夏登高 《江苏教育》2000,(12):34-34
前,笔听一位教师上《虎门销烟》一课。课上完成课后作业题一:“朗读课,复述课”。教一再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去复述课,甚至提出“完全用自己的话复述”的要求。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不得要领,显得茫然而无所适从,发言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10.
强燕 《四川教育》2008,(2):60-61
【问题呈现】《我与小动物》教学片段 一位教师上《思想与品德》中《我与小动物》一课。课上,教师用神秘的语气问学生:“你们猜猜看,老师今天绐你们带来了一哪些小动物?”学生很是感兴趣,纷纷回答。众说纷纭后,教师像变戏法似的从讲台下拿出好几个纸箱:“瞧,有小狗、小鸡、小兔、小乌龟、小金鱼……”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  相似文献   

11.
教师间常有这样的对话:“今天想去听您的课。”“哦,下次吧,今天我讲试卷。”言外之音便是:讲评课不便听.听了也没啥收获。学生中也有这样的怨言:“枯燥,又讲试卷。”表明学生对“讲试卷”烦透了。由此看来,试题讲评课还真不好上,然而,这又是每一位教师所不能回避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一个社会现象。这种状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因素的制约所致,因而非常有必要提高教师的水平。“说课”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开展“说课”活动能促使教师刻苦学习教育理论,认真钻研教材,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提高课堂效果。这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根本保证。本文仅就“说课”中“说教材”一项略陈浅见。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教师对教材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一位小学数学教师讲一道应用题:“一种药品第一次降价25%,…  相似文献   

13.
转换角色。传统课堂教学,教师往往是“主演”,缺少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压制。我注意转换角色,由“主演”变为“导演”,变“灌输”为“引导”,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和权利,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鼓励学生敢想、敢说、独立思考,勇于发表不同意见。例如,教鸦片战争,我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究心理,设置既能抓住教材重点又能体现教材难点还符合学生知识水准的问题。“没有禁烟运动就没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近代文明”这两个问题既探究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及必然性,又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探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及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问题一提出,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出现了激烈的争论,学生发言相当精彩。体现实践精神。历史学科其实也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教师应提供较多的机会,让学生操作、表演、编辑等,感受硝烟弥漫的战场气氛,了解爱国将领如何英勇善战。教“洋务运动”时,我在课前把学生分成“洋务派”和“顽固派”两大组,各自收集资料。上课时用十分钟时间分组辩论,结果“洋务派”战胜了“顽固派”,开始办“洋务”。适时鼓励,使学生主动求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体验到的最大快乐莫过于自己发现问题,经过独立思...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语教研活动中.一位青年教师借班上课.教学《爱迪生》一。初听便为其“以渎带讲,以读促思”的巧妙设计及“点拨”的技巧深深折服一当教师检查到学生朗读课的情况时,发生了这样一件“怪”事:她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学生个个读得正确,流利.有滋有味,无不令听课老师佩服一当读完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学生中仍有一个女生的手高高地举着,教师便问:“你有什么问题吗?”“老师,我还想读第4自然段。”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师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课是目前新课程背景下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而教师的提问是其中的关键方面.以下我们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一位教师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课“怎样烧开水最省煤气”为例来说明教师如何进行“预设性提问”与“生成性提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周清阳 《教师》2013,(4):47-47
一、当前课堂提问的现状1.提问随意性较大提问是许多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可有不少教师课前不精心钻研教材,不能根据学生实际预设问题,上起课来,经常随意提问。这些随意性的问题,有些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就可随口回答;有些问题又过于深奥,使课堂出现冷场,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时,一位老师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伏尔泰的形象之后,继续发问:“伏尔泰的形象有什么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夏发祥 《教育文汇》2011,(11):19-20
在一次优质课评比中,听一位教师执教《湖心亭看雪》。我总觉得她讲的内容似曾相识,后来一查阅,原来是照搬了某语文教学刊物上的名师教学实录。“人不能两次跨进同一条河流。”同一个教师给相同或不同的学生上课,也很难上出一模一样的课,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怎能上出同样内容的课呢?那节课,尽管老师使尽了浑身解数,学生终究没有被引上“正道”,最后还是教师在唱“独角戏”。  相似文献   

18.
一位教师讲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课上得生动,学生在教师极富情感的循循善诱之下,倍受感染,沉浸在父子情深的氛围中,许多学生感动得流下泪来。没想到在课即将结束时,教师突然提出一个问题:“请大家考虑一下,世界上最崇高、最伟大的情感是什么?”问题提出后,课堂陷入了一片沉思。  相似文献   

19.
曾经听过这样的一堂阅读教学课.教师从上课伊始到教学结束.像钢珠炮一样的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往外抛。学生沿着教师的问题一个个地回答.整节课就是堂问答课。对这堂“紧凑”的课堂应怎样进行反思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停地提问,表面上给教学带来了师生双边活动的生机.但实质对学生的益处不大。这样的方式没有从本质上发挥学生的“内驱动力”.其本质是把学生的思维圈定在教师预设的框框内.就像打磨的骡子.始终绕着石磨在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内化的思维活动.给学生思考的契机、时空。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教师》2012,(10):48-57
一、上课教师说课 李军(江苏省泰州市许庄中心小学1:“画图”的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画图的策略是教师直接给出的;二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过于关注结果.不注重“画图”策略的获得和形成过程:三是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针对上述问题,这节课我做了以下教学尝试:1.“贴”着学生来讲.尽可能地呈现学生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