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私力救济     
私力救济是一种历史悠久、运用广泛的纠纷解决方式,其作用不可忽视.法律成长过程中伴随着国家对私力救济的控制或利用,特别是随着公权力的不断强化,国家不能容忍私人行动,认为私力救济的膨胀会导致国家公权力的削弱.不可否认,从私力救济向公力救济的演进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这种演进不应是简单的取而代之,法治原则不排除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权利自始就是与救济相联系的,救济是相对于权利而言的,是权利受到侵害之时或之后的一种保护,没有救济可依的权利是虚假的.权利作为人类"自由自主的活动"的客观表现形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人类文明的尺度.同样,救济方式也紧随着人类文明的脚步而进步.今天,人类社会已进入宪政时代,即权利的时代,但仅从法律上表明权利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有保障权利的正常行使、权利的冲突解决和权利的充分救济之法律机制.当前,我国对救济的研究还远远不够,特别是私力救济,本文尝试探讨我国私力救济的状况及其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3.
私力救济随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而出现延续。当前私力救济的形式多种多样,无法用列举式穷尽,而其本质却亘古未变。私力救济作为一种人类发自本性的救济手段,直至今日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基础。笔者从民间私力救济与公权力垄断的对比为起点,以划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为方法,还道德于道德,划法律为法律。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作为公力救济补充的私力救济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私力救济有多种形式也存在局限性,通过确立私力救济的一般原则、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具体方式方法等途径对私力救济进行法治化建构,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公民权利,推进中国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5.
私力救济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具有公力救济所无法完全替代的价值。通过对私力救济价值的描述以及我国当前的现实国情,可以发现,在实现法治的基础上发挥社会成员的自治性,在注重法律的公正性的同时兼顾效率原则,建立公力救济为主、私力救济为补充的多元救济机制,正是私力救济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6.
人类对和谐安宁生活的追寻实质上是渴求人间的正义。一个稳定秩序的形成源于当时当地人们所公认的正义。侠是一个几乎被滥用的词汇,从正义追求的视角为其正名,侠尽管是法律在场后的产物,但却是法律社会秩序形成的一个有机补充,是正义的私力救济符号。  相似文献   

7.
从单纯的复仇形态到繁杂的法律制度,人类社会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野蛮到理性、从物质到情感的变化过程。复仇可说是整个法律制度尤其是刑法的发端动因,同样也是私力救济“公权化”演变过程的本源和推动要素。文章从“复仇”这个独特的视角讨论私力救济如何一步一步过渡到公权救济,并以“复仇”作为各个变化阶段的相对界点,探讨复仇在各个时期呈现的特点,最后总结私力救济“公权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技术侦查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以监听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侦查作为查清犯罪事实的一种重要的、新兴的犯罪侦查方式,已经在各国的实践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运用。较之传统的侦查手段,技术侦查具有秘密性、顺向性、高科技性。随着当今社会犯罪形式的日趋多样化,传统的侦查手段显得有些不足,技术侦查的优势较为明显。域外的立法与实践均承认技术侦查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并且予以了一定的限制。我国立法几乎没有关于技术侦查的规定,应该予以立法完善。具体包括:技术侦查的审批主体,技术侦查所获得的证据效力,技术侦查的适用范围,技术侦查中侦查机关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宪法权利救济权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其历史进步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该救济权的实现和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不和谐。完善公民权利救济方面的立法,确实保障公民权利救济权在新时期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权利救济的视角言,侠的历史在场与公力救济自身的缺陷是紧密相连的。在传统社会,公力救济信任机制的危机以及成本的高昂,为侠的在场提供了空间。当然,侠的历史退场,与侠的滥觞是有关联的,但侠的滥觞并不意味着侠所代表的私力救济机制的退场,应该理性地对待侠,在体制内对侠进行改造,从而为公力救济提供更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私人刑事调查作为古老的自我保护与私力救济重要手段,是对公力救济的有益补充。为使其在实践中兴利除弊,必须对其进行法制化。但法制化的实现并不能仅仅依赖法律建构,守法层面保障措施的设置同样重要。这种保障措施主要包括树立正确的私力救济法律观、推进健康的刑事诉讼文化建设以及提高普通受众法律认同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刑事审判方式改革不断深入,证人出庭接受控辨双方质证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我国刑事诉讼法在规定证人出庭方面与证人出庭的重要作用很不对称,主要表现为:证人出庭没有明确的强制性规定、证人出庭缺乏具体制度保障、询问证人的规则不够科学完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房地产市场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但在新房装修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违法装修和破坏房屋主体结构的情况。鉴于此类现象的不断增多,从立法层面上予以分析其冲突和救济问题十分必要。可从法理角度入手,分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下损害了商品房承重结构应当承担的责任;并借鉴日、德、法等国的相关司法经验,提出对其的法律救济方法。  相似文献   

14.
和谐是一种秩序,而这种秩序的生成,纠纷是其必然的成本。行政救济作为保障行政相对人权益、解决社会纠纷的重要途径,无疑是通往和谐的一条"阳光大道"。和谐社会下要求行政救济必须是高效便民、洞悉人性、弘扬理性、彰显公平正义的机制。有什么样的理念指导就有什么样的制度设计。恢复性司法理念统帅下的私力救济优先、穷尽私力救济、公力救济要充分尊重私权等理念,在行政救济机制的重构以及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公务员法>的颁布,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迈进了新的阶段.在分析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的基础上,从比较法角度考察国外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解析中法存在的差异,总结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发展趋势,可以探寻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的完善之路.  相似文献   

16.
公诉权与私诉权绝对不是各自“孤立”,它们是互相联系和补充的,并共同发展,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刑事诉讼制度所必须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语境下、从公诉权与私诉权互补性的内涵出发,在国外相关法律制度的借鉴之下,对完善我国的刑事起诉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兴的纠纷处理模式,因其独特的制度魅力,引起学界广泛关注。新刑事诉讼法只规定了侦查机关对刑事和解的建议权,并未赋予侦查机关刑事和解适用的决定权,基于和解行为的实践理性、犯罪"标签化"理论、侦查与和解职能关系、比较法考察、恢复性司法与后现代法治理念等多重视角分析,赋予侦查机关对一定范围的刑事案件和解决定权具有正当性。  相似文献   

18.
摘要:既判力理论是诉讼法的一项基本理论,它以维护司法的权威性和充分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为价值取向。而连续犯则是刑法罪数论中颇具争议的概念。文章就连续犯作为处断的一罪如何适用既判力理论远用起诉事实单一性和同一性。只有一个刑罚权,部分起诉和审判的效力及于全部,适用既判力原则。此外,对连续犯之既判力的范围也作了界定。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实现之救济机制存在诸多缺陷。应从完善被害人权利实现方式以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审理程序等方面着手,重构应然状态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实现之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20.
人类学家认为社会最早解决纠纷以私力救济为主,藏区民众对于纠纷的解决有自己的习惯沿革和智慧,通常由家族的权威人士等调解,往往都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的沟通、合作,形成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共同维护藏区民间法律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