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幸福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关注幸福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幸福是人类生活的主题。在幸福中国视域下,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对于大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发展和幸福中国的建设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幸福观教育的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对幸福观教育的认识;构建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为主导、借鉴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理论讲堂;搭建培养大学生创造幸福意识和提高其创造幸福能力的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2.
“幸福教育理念”就是让教育与幸福相连,让校园成为师生幸福生活的乐土。通过一系列活动,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帮助师生提高理解幸福、感受幸福、懂得幸福、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牛活的能力,引领教师、学生过一种幸福的校园生活。  相似文献   

3.
吴隽 《儿童音乐》2011,(10):56-59
今年8月19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中小学上好"开学第一课"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以"幸福"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开学第一课"活动,倡导教师、家长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让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幸福"是当今热词之一。幸福和教育不是相互矛盾的两个事物,幸福是教育题中应有之义,培养学生感受幸福、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是教育的重要使  相似文献   

4.
印鑫 《江苏教育》2011,(4):25-26
追求幸福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原动力,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追求幸福的过程巾发展进步的。以发展人、完善人为宗旨的学校应该追求师生的幸福。这种对幸福的追求不仅是对未来幸福的期许,也是对当下幸福的感受。因此,我把创造幸福的教育作为学校管理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5.
追求幸福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原动力,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发展进步的。以发展人、完善人为宗旨的学校应该追求师生的幸福。这种对幸福的追求不仅是对未来幸福的期许,也是对当下幸福的感受。因此,我把创造幸福的教育作为学校管理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6.
内地西藏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群体,他们正处人生发展关键期,对内地西藏生进行幸福教育,可通过学校开设系列幸福课程和活动,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优化其外部环境,提高教育者综合素质等策略,引导其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培养提升其感知幸福、追求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有利于其构建幸福生活,也有利于内地西藏生家庭、社会、国家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偏离主要表现为幸福主体上的个人主义倾向、幸福取向上的享乐主义倾向以及幸福手段上的机会主义倾向.对大学生幸福观的教育政策,一是注重学生追求幸福过程中的智商培养,使其具有认知幸福的能力;二是注重学生追求幸福过程中的情商培养,使其具有体验幸福的能力;三是注重学生追求幸福过程中的逆商培养,使其具有创造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国梦的重要承载者。本溪市实验中学一直把"让师生敢于追求幸福、乐于创造幸福、善于传递幸福、有能力享受幸福;让教师有归属感、成就感,让学生有快乐感、发展感,让家长和社会有认同感、信任感"作为办学目标。作为一名普通的政治老师,一直努力在践行这一目标,反思着,前行着……  相似文献   

9.
幸福是个体主客观体验的统一,它与教育有着多方位的关联。女性特殊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她们的社会角色和责任的复杂性,她们的幸福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受,提高人们追求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而女性教育,较普通教育更贴近女性需要,使女性的幸福追求更为容易。我国的当前的女性教育相对较少,不利于女性的幸福成长,在这方面应该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幸福教育是以增强幸福感受,提升创造和获取幸福能力为目的的教育,也可以说是培养和塑造既能创造幸福、又能感受幸福积极人格的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幸福教育,已成为积极人格培养的新取向,对高职学生的职业人格培养和积极人格塑造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它们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形态、教学质量的高低,并最终决定着教育意义的实现.从幸福的视角观照师生关系,就是要使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感受幸福、享受幸福并创造幸福,使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 一、幸福的基本特征 幸福是一个经典的话题.古往今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在普遍地寻觅幸福、追求幸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科领域的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研究是不尽相同的.但就幸福的本质而言,都把幸福看作一种主观感受,是个体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当然,幸福的获得虽然要以一定的外界条件为基础,但更重要的是人自身的感受性和生活态度.由此,我们认为,幸福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2.
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幸福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春芳 《教育探索》2008,(10):115-117
追求幸福是人生的主题。身处中国社会加速转型时期的当代大学生,在享受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承载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关注大学生幸福,确立幸福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始点和本原地位,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和追求幸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举措。当前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引导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二是引导大学生在创造性活动过程中追求幸福;三是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痛苦与挫折;四是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闲暇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3.
幸福就像其他知识、技能一样,也是需要教育的.幸福教育就是一种教导人们正确认识幸福、感受幸福、把握幸福的教育,它能防止人们在追求幸福时反而陷入物质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泥潭.“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实施大学生幸福教育的依托课程,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大学生的幸福教育必须有它坚持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这些原则包括“精神幸福优先”的原则、“创造幸福优先”的原则、“社会幸福优先”的原则;主要内容包括幸福的相关理论阐述、中外幸福思想探源、幸福的实现途径.大学生幸福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三个,即理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  相似文献   

14.
阙海英 《考试周刊》2011,(82):233+222-233,222
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对于幼儿来说,拥有幸福的幼儿园是其学前生涯中的主要目标,该目标的实现直接影响其毕生幸福。教师的态度影响着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幼儿园教师要端正态度,让孩子在幼儿园能获得幸福感,并培养孩子追求幸福、体验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基于一定客观条件而产生的快乐和满意等情感体验.追求幸福是人的目的和权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幸福可以从个人生活幸福和职业生活幸福两个层面考察.作为个体的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人生活幸福源自于对善好生活的追求.作为特殊群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生活幸福源自于对职业意义、理想和社会价值的追求.幸福是一种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尽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人生境界、德性水平以及教育教学科研实践工作能力以实现人生幸福.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幸福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因而,对大学生幸福话题的观照应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提高大学生追求幸福的品质和能力、帮助大学生实现对幸福生活的建构,是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7.
幸福是一种能力,体现在理解幸福、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等方面。培养学生理解幸福的能力,要帮助他们形成高尚的幸福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进行理想教育。培养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幸福学习的外部条件,引导学生以苦为乐地对待学习。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要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德性,引导他们做善于交往的人,教给创造快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幸福是一种能力,体现在理解幸福、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等方面。培养学生理解幸福的能力,要帮助他们形成高尚的幸福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进行理想教育。培养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幸福学习的外部条件,引导学生以苦为乐地对待学习。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要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德性,引导他们做善于交往的人,教给创造快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站在人本的角度,道德、生活、幸福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道德是幸福的源泉,幸福是道德的结果。生活论视域中的道德教育,当以引导人的幸福生活建构为根本,建构一种基于物质生活又超越物质生活的精神生活、意义生活和道德生活。为此,道德教育必须使学生认识幸福、体验幸福和创造幸福,培养他们追求幸福、体验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道德教育建构人的幸福生活,既是道德教育的本质所在,也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幸福是个人由于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种内心满足。追求幸福是人们的普遍愿望。幸福不仅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幸福不仅在于享受,而主要在于劳动和创造。不过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通过这几篇关于幸福的文章的阅读,您或许会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幸福,进一步感悟到身边的幸福,从而进一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